【办家门口的好学校】——邵阳市第十一中学探寻“弱校变强”的实践

政务   2024-11-05 22:07   湖南  

“你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就将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俄罗斯著名作家契诃夫的这句名言,近段时间高频率出现在邵阳市第十一中学党支部书记肖芳、校长郭鸿的口中。
为什么要这么说?这与邵阳市第十一中学的发展现状紧密相连。
因为毗邻“老火车站”(即洛湛铁路双清站),大量的流动人口保证了邵阳市第十一中学的生源质量,学校一度辉煌。但随着双清站不再办理客运业务,流动人口骤减,生源这个“办学的生命线”无法保障,带给邵阳市第十一中学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教师流出率升高,教学质量开始下滑,最终逐渐成为边远薄弱学校。
肖芳说,目前学校初中部生源主要来源于周边农村,学生家庭普遍对教育重视程度不高,学生基础不牢;高中部生源虽然覆盖城区,但生源的基础也较为薄弱。“学业上长期受挫,导致学生信心不足、缺乏动力,甚至存在厌学现象。”肖芳说,结合上级领导、专家到校把脉问诊,以及学校内部的自我反思总结,得出的结论是:学校上下必须直面发展困境,改善条件、抓实管理的同时,千方百计提升学生的主动性和内驱力,用“点亮和成全”的理念来帮助学生们成长。
确定了方向,邵阳市第十一中学很快就打出了一套“组合拳”:学生习惯不好,学校就狠抓一日常规,强化检查督查,从最基本、最细节的地方入手,帮助学生们逐渐转变;学生家庭教育欠缺,学校就积极开展“家校共育”项目,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与合作,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努力争取家长的支持,让家长参与其中,构建家校共育的合力;教师队伍不稳定,学校一方面争取政策、资金,保障教师待遇,解除后顾之忧,一方面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构建和谐温暖的环境,让教师们安心从教、倾心育人的劲头更足、氛围更浓;教师队伍结构失衡,学校就扎实推进“青蓝工程”,通过师徒结对、教学竞赛、外出培训等方式,促进新老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显著提升……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激发学生的斗志,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郭鸿介绍,学校积极调整德育工作策略,把理想前途教育、信心教育、目标教育融入日常教育教学,让学生在课堂学习、德育活动、社会实践中感悟反思,激发内生动力。学校还扎实推进“特色兴校”战略,开设特色课程,开发校本教材,成立学生社团和兴趣小组,让他们在特长学习和展示中重拾自信。
“薄弱学校的‘蝶变’之路充满挑战,但只要我们坚持问题导向、勇于创新实践,就一定能够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实现‘弱校变强’的华丽转身,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贡献力量。”面对未来,十一中人信心满满。
【学校名片】
邵阳市第十一中学创办于上世纪70年代,是一所拥有1400余名学生、100余名教职工的完全中学。学校拥有现代化的语音室、多媒体教室、计算机室和完善的理、化、生实验室,以及装修一新的学生食堂、宿舍。学校曾先后获得湖南省“最美校园”、湖南省“绿色校园”、邵阳市“文明校园”、邵阳市“文明标兵校园”、邵阳市“最美校园”等荣誉称号。

邵阳市教育局
教育政务、教育教学、考试招生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