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天的春节假期喜气洋洋落下了帷幕,不少南京人表示,虽已在工位,但年节的欢乐余韵仍在心头。南京政务舆情研究院数据监测平台显示,“南京春节”成为网络热门话题,全网涉及“南京春节”相关内容传播声量超500万条,精彩民俗、特色美食、熙攘景点……交织展示出一个五光十色的魅力南京。
数据显示,作为春节旅游的网络热门话题,“南京春节”在1月31日(大年初三)达到传播最高峰,当日传播覆盖超70万人次,其中短视频平台和社交媒体平台的传播占比约八成。春节假期中,光是在抖音平台上,网友们就发布了约240万条关于南京春节的短视频,内容涵盖了旅游打卡、民俗活动、美食推荐等。
这个年味十足的春节,你Get了吗?
2025年春节假期南京文旅传播信息来源分布图
2024年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正式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大家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情与关注也显著升高。在南京,秦淮灯会无疑是最热门的选项,“夫子庙”“灯会”“老门东”依然是今年春节网络传播的高频关键词。
网友对秦淮灯会的精美花灯不吝赞美,而园博园、栖霞山、珍珠泉等景区的花灯展、烟花秀、舞龙舞狮表演等各类民俗展示,也让游客们纷纷点赞。春节期间,南京共组织各类非遗民俗互动体验活动27项140多场,让蛇年春节更有“烟火气、文化味”。这些精心筹备的年俗文化展示,实实在在地为景区带动了人气。据南京文旅发布的数据,春节期间水墨大埝景区游客量上升106%、栖霞山风景区上升80%、江苏园博园上升42%、大报恩寺遗址公园上升30%、珍珠泉景区上升17.5%。
南京知名景区游客量同比上升图
买年货、逛商场、看电影、吃年夜饭……春节长假期间,各大商业综合体内的娱乐类消费增长明显。位于浦口区的龙湖南京雨山天街,以“天街庙会”为主题,将传统古风挑高小亭、祥云、许愿铃等元素融合,进行美陈场景打造;江宁景枫中心举办“非遗游园会”,30多个非遗技艺摊位组成市集;秦淮万象天地推出了“鱼龙灯舞”,年味十足……
2025年春节假期南京消费传播高频词
对许多消费者来说,“真金白银”的政府补贴或许是吸引他们走进商场的更大动力。南京市商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假期期间,苏宁易购门店选择“以旧换新”的年轻消费者占比增多,客流同比增长104%,销售同比增长142%,其中3C品类增幅明显,手机同比增长165%,智能穿戴同比增长245%;京东五星门店智能产品受到追捧,智能手机销售额同比增长超120%,智能手表手环同比增长332%,学习平板同比增长超300%,智能扫地机器人同比增长超过100%。
这一条条数据的背后,正显示出南京春节消费市场的活力,也将为节后的经济社会发展“开个好头”。
文旅数据亮眼,南京赢在综合优势
□宋广玉(南京政务舆情研究院研究员)
刚刚过去的乙巳蛇年春节,是“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的首个春节。短短的8天时间里,南京文旅数据表现相当亮眼,究其因,美景、美食、非遗等众多元素构筑起来的综合优势功不可没。
夫子庙、老门东、白鹭洲的花灯,既是传统春节的象征,本身又是地地道道的非遗;鸭血粉丝汤、赤豆元宵、糖芋苗……这些本地市民和外来游客的心头好,让舌尖上的南京成为网红打卡地;至于中山陵、玄武湖、博物馆、牛首山、颐和路、明城墙以及一个个美丽乡村,古都风韵与现代文明交融的南京,迎来了众多客人,也留住了他们的心,进而带来包括旅游、餐饮、文化娱乐等市场的繁荣。
正是这种可以满足最大多数游客需求的综合优势,让南京近年来成为游客旅游热门目的地。不仅每逢佳节嘉宾云集,平时也是高朋满座,以至于有市民呼吁节假日少出门,“将南京让给客人”。
恰如网友所言,南京,是一座来了还想再来的城市。在这里,无论您是喜欢美景美食,还是历史文化,抑或是非遗民俗,都能找到最精彩的。
内容来源: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苍淑珺 姜晶晶
数据分析:南京政务舆情研究院分析师 王超然 邵泽宇 王捷青
图表制作: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编辑 林青霞
图片来源: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董家训
编辑:许玉洁 赵秋辰
校对:顾敏依
责编:朱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