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万年 读懂万年

文摘   2024-12-07 18:33   江西  



城市,作为承载厚重历史的载体,汇聚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精髓和情感记忆。江西省万年县,“野稻驯化起于是,烧土成器始于斯,刻符记事源于此,物食易换发于兹”,一万年前的稻作文化,二万年前的陶始文化,是万年县最鲜明、最独特且不可复制的文化瑰宝。

万年县矢志不渝打造世界稻作文化体验地,以全域旅游布局为谋,将文化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让旅游经济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绚丽明珠,持续闪耀。


PART01

穿越万年的“远古神秘”



“野稻驯化,乃万年之源”,万年县打造世界稻作文化体验地,实属老天爷赏饭吃,得天独厚。

深入万年县的大源盆地,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仙人洞·吊桶环遗址静静伫立,诉说着数万年前的沧桑故事。


▪万年县仙人洞景观


回溯至20世纪,此地历经5次考古发掘,尤其是90年代,著名农业考古学家马尼士、严文明等中美联合考古队的充分发掘,让大量沉睡万年的石器、骨器及穿孔蚌器等原始农业生产工具和陶片“被唤醒”,尘封万年的仙人洞文化破土而出,再现了中国乃至世界上万年来那段无史书记录的历史文化面貌,令人叹为观止。

更为惊人的是,考古专家们通过对发掘遗物的认真研究,发现一些陶片上粘附着的神秘物质——人工栽培稻植硅石遗存。这一发现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通往12000年前的野生稻驯化栽培历史的大门,有力佐证了万年稻作文化在中国乃至世界稻作起源研究中的核心地位,在全球稻作文化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独特价值和重要性不言而喻。


▪万年县仙人洞陶罐展览


随着发掘工作的不断深入,考古专家们又在该遗址发现了2万年前的夹粗砂圜底陶罐,这是人类已知最早的陶器,被称为“天下第一陶”,珍藏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内。

正是这些令人瞩目的考古发现,让万年仙人洞、吊桶环遗址被国务院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江西万年稻作文化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万年仙人洞水稻起源编入人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教科书。


PART02

守候万年的“自然档案”



隐匿于万年县盘岭村的神农宫,堪称亚洲年轻型溶洞的代表之作,其入口隐秘,宛若世外桃源,令人心生向往。洞内四季如春,恒温21℃,无论洞外是炎炎夏日还是凌冽寒冬,洞内都能保持温暖如春,为游客营造出一个舒适宜人的游览环境。

神农宫目前已开发2400余米,与地面垂直落差高达210米。洞内流淌着一条名为神农河的地下河,水质清澈纯净,全长460米,享有“中国最美地下河”美誉。


▪万年县神农宫溶洞景观


地下河道蜿蜒曲折,随岩洞走势而延伸,步步为景,曲径通幽,如梦如幻,为神农宫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奇幻的色彩,令人流连忘返。

洞内钟乳石,质地纯净如玉,形态万千,有的似仙女沐浴,有的如神农扬帆,还有的宛如罗汉迎神,这些大自然的杰作,是历经千万年精心雕琢的艺术珍品,蔚为壮观,被中国地质科学院评为中国洞穴重大发现,荣获中国洞穴景观评价一等奖。

如今的神农宫内,奇光异景都在奇幻灯影的映照下惟妙惟肖,宛若仙境。洞内采用了先进的灯光技术,依据景观特点,彩色灯光巧妙勾勒出钟乳石的奇特形态和纹理,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奇幻的氛围,打造出震撼人心、流畅自然的光影效果,给予游客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无尽美感享受。

这些溶洞钟乳石,既是大自然的艺术珍品,更是记录地球过去气候和环境变化的“自然档案”。它们历经千万年守候,将温度、降水等气候信息镌刻其中,科研价值极高。西安交通大学研究人类古气候的实验室,更是将神农宫内的钟乳石作为定点研究对象,通过剖析钟乳石的“年轮”,揭秘古气象的真实面貌,为良渚文化消亡之谜提供了重要证明。


PART03

全域布局的“溯源之旅”



古语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正是推动发展的关键要素。面对打造世界稻作文化体验地的宏伟目标,万年县又是如何落子布局的?

万年县以全局视野,匠心独运,精心铺陈,向海内外发出诚挚的“稻乡之约”。

59.92平方公里的景区,被万年县绘成一幅幅稻香四溢的绚丽画卷。神秘的仙人洞景区、奇幻的神农宫景区、万年贡米稻作原产地——荷桥等景点串联起来,共同铸就了一个以世界稻作文化发源地为核心,以溶洞奇观为特色,以山水文化为底蕴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万年县神农源风景名胜区,这里集观光旅游、科学研究、休闲度假、文化科普为于一体。


▪万年县神农宫溶洞景观


万年县以“稻”文化为灵魂之核,勇于求新、求变、求精,不遗余力地唤醒城市的“沉睡”资源,大胆激活并创新本土文旅资源,围绕“稻文化”这一主线,精心规划了一系列有影响力的文旅项目,全力打造了万年县博物馆、“天下第一陶”博物馆、稻作文化公园及稻作文化体验园,使万年县真正成为全球稻作文化的体验地。

近年来,万年县以神农源景区为舞台,倾力打造万年稻作文化研学基地。研学、研究之旅涵盖了溶洞奇观探秘、稻作文化历史探索、地质科学奥秘追寻以及研学实践拓展等多个方面,通过“沉浸式”的体验方式,让史前稻作文化和农耕文明在游客心中生根发芽。

截至2024年11月中旬,万年县神农源风景名胜景区已接待研学学生和研究专家共计24000余人,预计全年将迎接3万名研学学生和研究专家。

初冬之际,行走在万年县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我们仿佛与珍贵的文物静静凝视,同坚韧的“活化石”深情对话。我们穿越时空走向历史深处,触摸万年历史文化的脉搏,感受文化传承的力量。此刻,我们终于有点读懂万年,明白其何以历经万年沧海桑田,依旧璀璨夺目,熠熠生辉。


END

文字丨林琳 万柔 黄颖
图片丨万年县融媒体中心

来源:港眼观赣




万年县媒体中心出品

一审:李婷

二审:陈淑芬

三审:孙水远

签发:胡光华

新闻热线:0793-3833065

投稿邮箱:wntxsnews@126.com


万年之窗
讲述万年故事❤️传播万年声音❤️展示万年形象❤️沟通万年桥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