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党代会以来,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特殊教育学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不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以党建引领为抓手,落实思政育人,加强专业建设,推进校企融合、聋听融合及校企融合,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与发展。
一、党建引领,筑就坚强堡垒
学院注重发挥党组织在学院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推动学院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认真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抓牢党支部星级建设,我院学生党支部连年被评为“五星党支部”,特殊教育学院党总支多次被评为“优秀党总支”,充分展示了我院党总支在党建工作中的卓越成绩和显著成效,不仅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我们未来工作的鞭策。抓实党建品牌建设。深入推进系列“党建+特殊教育”“党建+手语”等系列品牌创建活动,党日活动特色凸显。建设学习型组织,通过抓好读书活动加强理论学习。我院教职工每年分享读书心得一百余篇,多次获得“教职工寒暑假读书活动优秀组织单位”。此外,学院先后获得文明学院、先进基层党组织、教工活动优秀组织单位、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称号。
二、培根铸魂,落实思政育人
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将黄河文化中的爱国主义、团结协作、勤劳勇敢等精神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新时代青年培根铸魂。推进课程思政工作,强化人才培养,积极构建“三全育人”工作格局,形成“以文化人”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体系。我院“以社会实践为依托助推听障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被评为2023年度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品牌。2023年,《特殊教育概论》课程被评为校级课程思政样板课。
三、内涵发展,加强专业建设
坚持一切为了人才培养的原则,狠抓内涵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拓展听障生新专业,提升办学层次。2023年,我院产品设计(本科)、体育教育(专科)专业获批面向相关省份听障学生开展单独考试、单独招生。新专业的获批进一步优化了学科专业结构,增强了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应对能力。强化了我院学科优势,更加凸显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
特殊教育系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调研
优化师资队伍。第一次党代会以来,学院1名教师通过教授职称评审,2名教师通过副教授职称评审,有1名教师获得博士学位,1名教师正在攻读博士学位。引进教授1人,博士研究生2人,硕士研究生2人。2名教师分赴华东师范大学、南开大学访学,1名教师赴美国圣克劳德州立大学访学。特殊教育教学团队2021年被评为“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感统实训室
陶艺实训室
电子工艺实训室
发表论文72篇,其中北大中文核心等15篇。著作、教材19部,科研立项26项,发明专利7项。参与国家语委重大项目《国家通用手语标准研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手语分类方法及释义分析研究》、中残联研究课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手语翻译研究》等多项课题。
四、校企融合,服务社会发展
依托河南省手语培训推广中心,发挥学院专业优势,开展手语培训,推进手语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为河南省残联系统、河南省各地市特教学校以及银行、医院、公交公司等行业或机构开展国家通用手语培训;参与郑州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新闻360录制,为听障群体无障碍获取新闻信息提供手语服务;承办的河南省听力残疾人员普通话水平测试;同时为河南省残联等部门举办的各类会议和活动提供手语支持服务.
2021年我院“手语远程翻译服务中心”成立,2023年中心与青海博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开展深度校企合作,为聋人提供远程手语翻译,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近期在河南省残联指导下和河南省大数据综合平台共同推出河南省手语远程翻译服务平台。
五、聋听融合,助力学生成长
学院积极探索聋听融合教育,采用“专业教师+手语翻译”教学模式,为聋生创造深度融合教育、学习、生活环境和服务平台,实现课内外信息无障碍。2023年我校体育教育专业聋生代表河南省参加全国第一届学青会并获佳绩;参加国家级比赛三个,获得4枚金牌,5枚银牌,1枚铜牌。参加省级比赛两个,共获得2枚金牌,一枚铜牌;2024年参加河南省第二届学生游泳比赛勇夺两枚金牌。
学院积极探索聋听融合教育,采用“专业教师+手语翻译”教学模式,实现课内外信息无障碍
六、产教融合,根植黄河文化
以黄河澄泥艺术制作技艺为载体,非遗传承人和学院教师指导,为听障大学生成立众创空间,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无声世界让艺术更精彩”聋人艺术工坊,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组织学生到黄河沿岸实地考察、调研和实习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黄河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将学科特色与艺术实践相结合,致力于聋听融合下的高质量可持续非遗技艺传承创新。
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和全方位支持下,特殊教育学院在基层党建、思政育人、专业建设、产教融合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绩。展望未来,特殊教育学院全体教职工将继续秉承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改革创新,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和服务社会的能力,为培养更多高素质特殊教育人才,推动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统筹/三审:谭笑风
策划/二审:蒋明明
责任编辑:王尊慧
编 辑:闫佳蔚
校 对:占心怡
内容来源:特殊教育学院
欢迎投稿:zzgcjsxyt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