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路汽车兵的飞驰人生—西藏军区某部“西藏高原钢铁运输班”6位战士岗位建功速写

政务   2024-09-07 00:56   西藏  

班长、二级上士乔士军——

让荣誉战旗高高飘扬

“敌人”袭扰不断,野外激战正酣。初秋时节,西藏军区某部一场战时运输保障演练在高原腹地悄然打响。

突然,对讲机内传来“道路被毁,绕道而行”的指令。面对突发情况,“西藏高原钢铁运输班”第34任班长、二级上士乔士军打开军事地图,一个不起眼的区域瞬间让他眼前一亮。

“这有一条‘搓衣板路’,虽然长满杂草,但是车辆可以通行。”乔士军立即说出自己的想法。由于地图上并未标注,大家对这条道路的情况持怀疑态度。

乔士军直言,部队刚到野外,他第一时间勘察附近的道路、地形等情况,发现好几条“隐蔽”道路,没想到关键时候派上用场。大家同意之后,乔士军迅速钻进驾驶室,经过两小时的行驶,所有物资按时送达保障点。

“来到一地,就要及时吃透一方,才能有效应对各种突发情况。”无论是执行运输任务,还是进行实战演训,乔士军总会比别人多个“心眼儿”,对道路数据进行采集,这也让他在执行任务时拥有“多项选择”。

2019年,作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百面战旗方队的擎旗手,受阅归来,乔士军一刻也没闲着,他将阅兵训练标准带回班里,严格要求全班,任何时候都不能满足“过得去”,而要追求“过得硬”。如今,班里人人争做高原天路“活地图”,个个立志成为战场“多面手”。

阅兵场上,乔士军是高擎战旗的标兵;回到班里,他是保障打赢的尖兵。一次实战演习,面对“敌”多种打击手段,乔士军带领全班见招拆招,多项战法、训法得到实战检验,受到上级领导好评。

驾驶员、二级上士罗霄——

练强本领征战高原

年龄不到30岁,发际线明显后移,粗糙的脸颊缀了两朵“高原红”,他就是“西藏高原钢铁运输班”驾驶员、二级上士罗霄。由于常年征战高原运输线,饱受风雪考验,他的外貌与技术早早步入“成熟”行列。

2019年5月的一天,车队在素有“九十九道拐”之称的业拉山上艰难爬行,罗霄驾车走在车队最前面。来到半山腰,突然刮起大风,暴雨如注,道路经雨水冲刷,车辆就像在冰面上扭秧歌,左右滑动、难以控制。

“坐稳了,抓紧扶手!”经过狭窄路段,汽车突然打滑,后方轮胎即将脱离路面,对面一辆长拖挂货车疾速驶来。此时,罗霄若是按照常规操作轻点刹车,就可能连人带车掉下悬崖、生死难测。

踩离合、换低速挡、加油、打方向,罗霄采取超常规操作,坐在副驾驶的上等兵石运强见他还往悬崖一侧转动方向盘,顿时惊出一身冷汗。

此时,罗霄见大挂车已擦身而过,前方并无来车,他立马向左侧快速转动方向盘,朝对向车道驶去。电光石火,险中求生,车辆终于回到正常行驶状态。

前后不过10秒钟时间,石运强在副驾驶位置见证应急处置全过程,心中除了转危为安的庆幸,更多是对罗霄临危不乱、精准操控的敬佩。

“罗班长,你真牛!”面对石运强的夸赞,罗霄笑着回答:“只要勤学苦练,你也能练出这样的驾驶本领。”

途中简单休整,石运强心有余悸,而罗霄围着车辆检查一圈后,重回驾驶室,继续冲锋向前。

驾驶员、中士刘志涛——

国际赛场摘金夺银

海拔近4500米的野外驻训场上,烈日高照,狂风呼啸。一连官兵在3000米跑的起点上蓄势待发,哨响之前,有的已将脚尖悄悄抵近起跑线边缘,而“西藏高原钢铁运输班”驾驶员、中士刘志涛主动站在队伍后面。

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刘志涛按照自己的节奏匀速奔跑,很快他就从队伍最后来到领跑位置。虽是全连官兵同场竞技,但刘志涛暗下决心,要超越自我。上次考核,他领先第二名63秒,这次他的目标是刷新自己的纪录。

3分钟后,刘志涛开始提速,便再无人能跟上他的脚步。然而,提速带来巨大的身体负荷,让他每前进一步都更加艰难,双脚像灌了铅一样沉重,呼吸频率也逐渐加快。

在高海拔地区长跑,是体能的比拼,更是毅力的磨练。行程过半,刘志涛咬牙坚持,速度不减。最后200米,他全力冲刺,时间定格在13分51秒,比上次提前5秒到达终点,成功超越自己。

5秒的提升,凝结着刘志涛无数的汗水。2021年3月,刘志涛在上级比武中以10秒之差未能走上领奖台。回到单位,他跟自己较上了劲:每天坚持提前起床训练,负重35公斤奔跑8公里,200个俯卧撑、200个下蹲……

2022年10月,上级选拔尖子参加国际军事比赛。为与更多高手过招,刘志涛主动报名。经过激烈比拼,他在负重35公斤攀登100米斜坡课目中拔得头筹、牵引横渡课目获得亚军。

副班长、二级上士张洪伟——

状态满格血性突击

前不久,青藏高原腹地,“西藏高原钢铁运输班”副班长、二级上士张洪伟头戴防毒面具、身穿防护服,在驾驶室内灵活操控,躲过“敌人”数次打击,经过1个多小时奋战,汗水浸透衣服。

“车辆爆胎,请立即组织更换!”对讲机内传来特情,张洪伟闻令将车辆驾驶至一处安全地域,与副驾驶员携带抢修工具迅速下车处置。在拆卸轮胎时,轮胎意外从满是汗液的手中滑出。张洪伟见状,一个飞扑将轮胎死死拽住,膝盖与地面摩擦,顿时传来一阵剧痛,但他全然不顾,直到顺利完成轮胎更换。

仅剩100米到达保障点,张洪伟又接到“前方道路被毁,车辆无法通行,将所载弹药扛至炮兵阵地”的命令。张洪伟和副驾驶员迅速下车卸载弹药,在车辆与炮阵地之间快速折返。

一路走、一路打、一路防,最终张洪伟带伤将弹药按时送达点位,并凭借优异表现,获导调组高度评价。

“要根据弹坑位置,结合车速判断刹车和转动方向盘的时机……”走下训练场,还没来得及卸下战斗装具,张洪伟将班级众人集合在一起,认真剖析演练全程。

熟悉张洪伟的人都知道,“越累越有劲”正是他不变的奋斗姿态。

前段时间,张洪伟利用野外驻训时机,积极投入战时运输保障课目演练。随着一项项战法、训法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中得到验证,他兴奋地说:“这样的训练真带劲。”

驾驶员兼卫生员、下士李方净——

妙手仁心守护健康

“小李,我的颈椎有点不舒服,可不可以抽空帮忙看一看”“昨晚睡觉落枕了,快来帮我瞧一瞧”……车队执行运输任务归队休整,“西藏高原钢铁运输班”驾驶员兼卫生员、下士李方净却忙成陀螺。只见他打开医疗包,拿出银针、火罐等器械,逐一询问战友的病症,随后对症下药、把脉行针,颇有“小中医”的派头。

谈起李方净的医术,一级上士杨芸心服口服。野外驻训期间,杨芸在训练时不慎扭伤腰部,由于治疗条件有限,医生建议他转至驻地医院治疗,但杨芸不想当“逃兵”。李方净得知情况后,主动表示自己能医治。

刚开始,见大家有些迟疑,李方净脱下衣服、找准穴位,熟练地往自己身上扎了13根银针。在众人的惊叹中,他根据杨芸的腰伤情况,拿出针灸包开始治疗,摇针、插提、捻转……随着一根根银针扎入皮肤,杨芸感觉腰部疼痛明显缓解。随后几天,李方净还帮杨芸按摩、拔罐,很快杨芸重返训练场。

李方净发现,由于战友们久坐驾驶室,容易引发腰痛、颈椎病和坐骨神经痛等伤病。于是,他通过针灸、按摩等方法,平时帮战友缓解疼痛,战时也能及时处理伤情,减少非战斗减员。

为提高诊疗水平,李方净主动申请到某边防卫勤训练大队参加卫生专业培训,自费购买20多本中医书籍,写下学习笔记20多本。面对“小中医”的赞誉,李方净非常谦虚:“我要继续提升医术,更好地为战友健康护航。”

驾驶员兼无人机操作员、下士杨楠——

“飞”起来的探路先锋

“根据无人机传回的画面,前方道路安全,车队可以直接通行。”近日,西藏军区某部执行运输任务,车队行至峡谷路段,突遇暴雨。见状,“西藏高原钢铁运输班”驾驶员兼无人机操作员、下士杨楠,立即操控无人机对前方事故多发路段抵近侦察,并将情况汇总上报,车队顺利通行。

遇到复杂路段,在指挥员无法判断能否安全通行时,杨楠便会操控无人机,搜集、判别前方路况,为指挥员提供更多决策信息。杨楠认为,无人机的使用不仅能够提升行车安全系数,还能在遇到特殊情况车辆无法通行时,开辟空中航线,确保任务完成。

2023年10月,单位成立“无人机培训班”,杨楠主动报名参加。那段时间,他白天学理论、练操作、写代码,夜晚看视频、查资料。培训结束后,他继续钻研,数十本专业书籍被翻起毛边、写下数万字的学习笔记,成功取得民用无人机驾驶员资格证。

连日来,连队在陌生地域展开战时运输保障课目演练。面对“道路无法通行”的特情,杨楠熟练操作无人机升空,将前方急缺弹药及时投送到位,顺利完成运输任务。

作者:姜宇倩、刘大辉、李国涛、米久江

主办:西藏军区政治工作部
期数:第2024213期
总 监 制:王恩生
      :晏   
主      编曹文勇
责任编辑:杨   静

值班编辑李记港

高原战士
西藏军区政治工作部主办,是西藏军区发布权威信息、回应舆论关切、展现精神风貌的重要新媒体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