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阳是人体阳气分布于肝的部分,为肝气升发、疏泄、温煦、养筋、藏魂、藏血等的动力来源。在人体之气的升发、气机通畅、情志活动的正常表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情绪低沉、疲乏气短、畏寒肢冷等症状是典型的肝阳不足,升发无力,疏泄不及难以温煦四肢的表现。心中烦躁、焦虑、头脑晕胀、纳差、嗜睡不易醒等症状正是肝阳虚弱,失其升发、舒达之性,久则郁而化火生风,侮脾乘胃,冲心犯肺,内扰心神,上冲巅顶的表现。
乌梅丸出自《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二》,由乌梅、细辛、干姜、黄连、当归、附子、蜀椒、桂枝、人参、黄柏组成。乌梅丸为《伤寒论》厥阴篇之主方,临床广泛应用于各科杂病之“寒热错杂”或“上热下寒”证的治疗,而不仅仅作为驱虫剂的代表方。
江苏省扬州市名中医、仪征市中医院主任医师金殿春认为,肝应春,为阴尽阳生之脏。因其阴气将尽,阳气初生,故为弱阳、少阳。若人将养失宜,过食寒凉,或外感寒邪,亦或药物损伤,皆可戕伐肝始萌之阳而导致肝虚寒。当肝虚寒时,阳气馁弱,肝失升发、舒达之性,则肝气郁结,日久馁弱之阳气郁而化热。正如清代医家尤在泾所云:“积阴之下,必有伏阳。”(《金匮要略心典》)这就是在阳气虚馁之肝寒基础上,又有内郁化热,因而形成了寒热错杂之证,临床表现为情绪低沉、疲乏气短、畏寒肢冷、心中烦躁、焦虑、纳呆、嗜睡不易醒等。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现将其运用乌梅汤化裁治疗肝阳不足证验案一则整理分析如下。
孙某,女,38岁,2024年7月22日初诊。患者自诉近1个月来情绪低沉,乏力倦怠,头脑不清爽,精神不振,嗜睡不易醒,畏寒肢冷,伴见心中烦躁,月经正常,二便尚调。舌质淡,苔白而滑,脉弦、按之无力。
辨证:肝阳不足。
治则:温补肝阳,益气升阳,佐以清解郁热。
方用乌梅丸化裁:乌梅6g,黄连2g,细辛3g,干姜6g,花椒6g,太子参15g,桂枝10g,炮附片(先煎)8g,仙鹤草30g,仙灵脾30g,当归10g,炙甘草6g。8剂,水煎服,分早晚温服。
7月31日二诊:药后诸症较前好转,唯精神不振、嗜睡不易醒未有明显改善。守上方加生麻黄2g。8剂,煎服法同上。
8月9日三诊:诸症基本蠲除,再进8剂,巩固治之。
按 金殿春指出,肝阳不足证表现纷繁复杂,肝为罢极之本,肝之阳气不足,则懈怠发力、萎靡不振、情绪低沉、烦躁等。本案乃肝阳馁弱,则肝用不及,失其升发、疏泄、调达之性,阴寒外盛,阳郁不达,郁火上冲所致,故以乌梅丸化裁敛降肝之郁火,温养肝之馁弱之阳。
方中乌梅是梅之近成熟的果实青梅加工而成,于酸敛凝聚之中透出升发之气,有补肝阴、敛肝的作用。黄连化其阳郁之热,燮理阴阳。乌梅、黄连同用,酸苦泄郁火之上冲。细辛味辛、性温,可宣泄郁滞、畅达阳气。干姜温补肝气、燥湿温中、开郁降浊。花椒温补肝脾肾之阳。太子参补养气血、扶助肝气。桂枝通阳开郁、温通经脉、畅达肝气。炮附片温补肝肾之阳,通皮毛而除表寒,达下元而温痼冷。仙鹤草扶正补虚。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本,肝肾之阴阳互资互制,肝阳损伤日久可伤及肾阳,故配仙灵脾以温补肝肾之阳。当归和血补血、补肝之体。炙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可使肝得以升发、舒启,清窍得养则头脑清利、精力渐充。
复诊时加入少量生麻黄,可鼓阳气上行,有兴奋大脑之功,配仙灵脾、炮附片可增补肾温阳、振奋阳气之力,以助清阳荣养精神之府。
长按二维码 关注视频号
○
长按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
第1医学频道
健康中国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