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发展目标 坚持守正创新
奋力开启省级“双高”院校建设新征程
——在中国共产党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党员大会上的报告
吉爱玲
(2024年9月30日)
现在,我代表中共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此次党员大会,是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和党纪学习教育取得重大成果,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团结带领全体党员和师生员工,为把我校建成省级“双高”院校而团结奋斗!2019年党员大会以来的五年,是学校发展历史上极不平凡、极不寻常的五年,是全校上下团结一心、改革创新、锐意进取的五年。面对师范教育改革持续深化带来的一系列深刻变化,面对社会经济转型发展对人才培养质量和层次提出的新要求,面对学校转型发展面临的新矛盾、新挑战,学校党委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坚强领导下,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指示批示精神和考察调研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省委奋进“两个基本实现”总体思路和市委“156”战略举措,按照党员大会既定目标和“十四五”规划任务,统筹谋划发展大局,推动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实现新跨越。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党的建设为统领,擎旗聚力、强基铸魂,党的全面领导更加坚强有力▲党的政治建设持续加强。校党委切实履行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严格执行“三重一大”民主决策制度,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特别是面对三年严峻的疫情形势,校党委站在讲政治的高度,从严从紧落实防控责任,因时因势优化防控措施,全力守护师生安全,向全校师生交上了一份“零感染”的满意答卷,党委的核心作用充分彰显。▲思想理论武装卓有成效。校党委始终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严格落实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和“第一议题”学习制度,扎实开展了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不断丰富了思政教育方式方法。五年来,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72次,开展干部能力提升培训8批次、1100余人次,思政教育实训馆共接待省内外400多批次、1.4万余名党员干部和大中小学师生参观学习,广大党员和师生的“四个意识”不断增强,“四个自信”更加坚定,践行“两个维护”更加自觉。▲基层党建质量稳步提高。实施党建引领“六大工程”,基层党组织设置持续优化,严格执行“三会一课”、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会等制度,高标准开展基层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考核,高质量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持续推进党建和业务融合共进。“1+N+X主题党日活动模式”等3个案例入选山西省高校党建创新案例,数理科学系教师党支部入选“全省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创建单位、“全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创建单位和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名单,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
▲干部队伍建设不断优化。始终坚持重品行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向市委推荐使用6名正处级干部、7名副处级干部,分5批次提拔使用51名科级干部,让有为者有位、能干者能上。对15名干部进行轮岗交流,持续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活力。创新年轻干部培养模式,出台《“目标化选拔、适岗性锻炼、压担式培养”优秀年轻干部工作方案》,干部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统战力量和工会、团委、妇委会等群团组织的服务能力不断加强,全校师生同心同德、共谋发展的势头更加强劲。▲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校党委坚定不移正风肃纪反腐,紧盯“关键少数”,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做实做细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紧抓“关键节点”,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其实施细则,驰而不息纠治“四风”;紧扣“关键任务”,持续推动清廉学校建设,顺利接受省委市委巡视、巡察、审计工作,扎实推进整治整改与成果运用;紧跟“关键领域”,不断强化对后勤基建、招标采购、招生就业等重点领域、关键岗位的监督,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和政治生态不断得到巩固。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办学综合实力得到明显增强▲专业建设水平全面进步。五年来,撤销师范类专业5个,新增非师专业12个。获批省级职业教育品牌专业1个、高水平实训基地3个、省级高水平建设专业2个、骨干建设专业2个、重点建设专业1个、重点实训基地建设项目3个、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1个、“1+X”证书制度试点13个、教师资格证免试专业2个。▲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五年来,公开招聘硕士研究生和急需紧缺人才80人,现有博士研究生4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达251人,增长26.8%。晋升正高级职称1人、副高职称52人。现有正高职称4人、副高职称113人,高级职称人数占专任教师的30.3%,增长14.7%。学校教职工获评三晋英才2名、山西职业教育教学名师4人、省市学术技术带头人15人,获得国家级荣誉60人次、省级荣誉125人次、市级荣誉61人次。 ▲教学科研能力不断增强。五年来,组织教师培训考察2300余人次;获评首批“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山西省职业院校规划立项建设教材、山西省职业院校新形态立项建设教材各1部;立项省级科研课题106项、市级重点课题234项,省级以上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92篇,出版著作教材108部,授权外观设计专利6件;荣获山西省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2项;获批省级思政工作室(培育)1个、省级特色文化育人品牌13个、省级思政微课57门、省级精品在线课程3门、省级“职教金课”3门。▲协同育人效能充分释放。先后与山西师范大学、太原师范学院、晋中市第二幼儿园、榆次区第一幼儿园以及10所中职学校签订了人才培养协议,校校合作更加广泛;与和顺县人民政府等单位合作建设14个实习基地,完善权责明晰、稳定协调、合作共赢的“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机制,校地合作更加强劲;与山西省乐歌教育集团、榆次中维控股集团等20余家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打造实习实训基地、创新创业基地、成果转化基地,校企合作更加深入;与山西大学、平遥唐都漆器有限公司牵头,联合26家中职、高职、科研机构、行业组织和上下游企业,筹建了山西工艺美术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校校、校地、校企协同育人迈出坚实步伐。▲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五年来,我校师生在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156项,其中国家二等奖1项、三等奖6项,省级一等奖17项。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奖127项,其中国家一等奖2项、二等奖9项,省级一等奖14项。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2次,其中省级特等奖1次、二等奖1次。大学生艺术展演获奖6项,其中省级一等奖1项。教师基本功展演获奖32项,其中省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11项。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保持在85%以上,5603人“专升本”,4311人获得教师资格证,位于全省高职高专院校第一方阵。五年来,我们始终加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统筹谋划、狠抓落实,办学治校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治校方略更加明晰。我们不断加强顶层设计,顺势而谋、应势而为,在全面总结学校发展历程和“十四五”办学成绩的基础上,以主题教育为契机,广泛开展调研,积极探寻学校改革发展的切入点、契合点、突破点,集全校智慧,形成了“1235”办学思路举措,将建设省级“双高”院校作为新时期学校发展目标,办学治校总体布局更加明晰,创“双高”日益成为全体晋师人的集体共识和坚定意志。▲治理体系日趋完善。我们扎实开展制度“废改立”工作,进一步构建起以学校《章程》为基础的制度体系,不断推进学校治理制度化;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在办学治校中的指导、咨询、决策作用,建立健全学术委员会、专业建设委员会,与教代会、学代会等组织共谋学校发展,不断推进学校治理多元化;深化校系两级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推动权力下放,管理重心下移,激发系部办学活力,不断推动学校治理科学化;加强标准化教室建设,实施“一卡通”项目智能化升级改造,购置资产管理系统、财务收费系统等,不断推进学校治理信息化。学校治理体系更加健全,治理能力日益增强。▲办学条件持续改善。我们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出发点,持续优化育人环境。学校2024年预算1.6亿元,较2019年增加1800.85万元,增幅12.68%。固定资产增加3846.56万元,突破5亿元。馆藏图书增加 5.15万册,达到61.89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增加 1794.12万元,价值达到5602.12万元。建成智慧教室3个,精品录播教室7个,标准化教室54个。投入2510万元,对教育教学环境和学生生活场所进行升级改造,校园面貌焕然一新,广大师生满意度、舒适度明显提升。▲民生保障坚实有力。我们坚持以师生为中心,千方百计提高教职工福利待遇。累计投入174.26万元开展教职工健康体检;连续五年普调教职工工资,教职工人均年工资福利、社保较2019年增长38%;逐年完善绩效工资发放制度和激励机制,绩效工资进一步向一线倾斜,五年共发放校内绩效5866.25万元;国家奖助学金资助共计发放21755人次、3962.48万元;勤工助学资助1018人次、发放金额27.59万元,退役士兵资助328人,发放金额248.94万元。广大师生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校园安全常抓不懈。我们以“平安校园”建设为抓手,不断强化校园安全工作。累计投入723.87万元,用于消防、安保工作。推行党委班子成员分区域带队进行安全隐患排查的工作模式,压实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和部门、单位安全管理主体责任;以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常态化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全覆盖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工作,畅通医校转介通道,筑牢学生心理安全防线;实施明厨亮灶工程;开展消防安全应急演练,五年来,学校无一例安全责任事故发生。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坚强领导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和帮助的结果,是历任校领导班子、离退休老同志和全校上下团结一心、接续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校党委,向所有关心支持学校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朋友、各位校友,向为学校发展奉献智慧和力量的历届校领导、离退休老同志和全体师生员工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同志们,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五年的砥砺实践,让我们深切体会到:办好学校的事情,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才能把稳发展航向。党的领导是学校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必须把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确保中央和省委市委各项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地见效。必须坚持深化内涵建设,才能夯实发展根基。内涵建设是提升学校综合实力的根本路径。必须坚持内涵发展,以人才为根基、以专业为引领、以质量为核心,深化改革创新、提升治理能力、彰显办学特色,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之路。必须坚持依靠广大师生,才能汇聚发展合力。以师生为本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必须坚持发展为了师生、发展依靠师生、发展成果由师生共享的发展理念,尊重师生主体地位,持续改善民生,把全校师生的智慧和力量全部凝聚到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上来。必须坚持改革创新,才能迸发发展动力。改革是破解发展难题的总钥匙和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我们必须坚持改革先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入推动学校综合改革,不断完善治理结构和治理体系,持续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管理和服务效能,激发学校办学活力和内生动力。我们要十分珍惜这些在学校改革发展中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在今后的实践中继续坚持并不断加以丰富和拓展。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对照“双高”院校建设标准、对比师生员工的期盼和愿景,我们有许多工作还存在不足和短板:专业建设发展仍不平衡,非师专业规模不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刚刚起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乏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深度不够,这些仍然是制约学校发展的突出问题。同时,还存在服务区域发展的能力不足;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还不适应学校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的有效机制尚不健全等问题。对此,全校上下要切实增强危机意识,扭住问题不放松,坚定信心不动摇,在发展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奋力完成新时代新形势赋予我们的新使命新任务。今后五年的发展思路和要求
当前,全球经济环境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供给侧改革和“一带一路”倡议加速推进,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凸显,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强化。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快职业教育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对新时期职业教育的功能作出新定位、新形势作出新判断、工作作出新部署,职业教育迎来了“前途广阔、大有可为”的大好机遇。特别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的胜利召开,为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完善职业教育体系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省委作出“打造科技成果转化高地”“推进教育科技人才振兴”等重要决策部署,市委提出实施“156”战略举措,特别是市校协同创新发展战略,为晋中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学校事业发展迎来了“双高建设”提速期、“转型发展”关键期和“联合升本”机遇期的“三期叠加”态势,面临的机遇更加具有战略性、可塑性,面临的挑战更加具有复杂性、全局性,唯有奋楫扬帆、勇毅前行,才能紧跟时代步伐,奋力谱写学校事业发展的崭新篇章。
今后五年,学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战略部署,以“双高建设”“联合升本”为统领,锚定创建“双高”院校“一个目标”,提升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两大能力”,推动内涵发展、转型发展、联合发展“三大发展”,实施党建引领、依法治校、质量立校、人才强校、文化润校“五大工程”的“1235”办学思路举措,发扬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的“四敢精神”,激发二次创业的奋斗激情,以“除了奋斗、别无选择”的精神状态,奋力开启省级“双高”院校建设新征程,力争到2030年,达到省级“双高”院校建设标准,成为省级“双高”院校建设单位,为学校联合(或合并)升本奠定厚实的基础。
一、围绕“双高”院校建设 “一个目标”
紧紧围绕“双高”院校建设标准,在“更加注重提升关键办学能力、更加注重提高育人水平、更加注重提高教学改革质量、更加注重培育标志性成果、更加注重完善质量监控闭环管理”五个方面发力,清家底、理思路、定目标、抓落实,分解“双高”建设任务,确保每一步“双高”院校建设都明确方向、凝聚共识、精准对接、高效推进,全面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社会影响力,为“联合升本”蓄势赋能。
二、提升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两大能力”
在“管党治党”方面,坚决落实“两个责任”,进一步健全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固本培元、凝心铸魂的教育体系,精准发力、标本兼治的监管体系,科学完备、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主体明确、要求清晰的责任体系等全面从严治党“五大体系”,推动党风政风、师德师风、校风学风持续向好,让新风正气不断充盈、成为常态,让清廉、清正、清明、清朗成为学校的鲜明标识。
在“办学治校”方面,秉承“爱满天下”校训,紧紧围绕省级“双高”院校建设,积极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产、学、研一体化办学模式和“系统完备、科学规范、多元共治、运行有效”的校系两级管理体系。坚持党建引领、依法治校、质量立校、人才强校、文化润校,全面加强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实现办学治校“本质升格”。
三、推进内涵发展、转型发展、联合发展“三大发展”
全面推进内涵发展、联合发展、转型发展,是学校发展的大势所趋,是提高办学质量、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是实现发展目标的必然路径。
▲内涵发展是立校之本,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所在。突出“双高”院校建设标准,坚持职业教育办学定位和方向,围绕高职“五金”建设,加大打造特色专业群、建设优质一流核心课程、开发优质核心教材、培养高水平双师队伍、建设高水平实习实训基地改革创新力度,持续加紧建设“1+X”证书制度试点、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在线精品课程、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等,加强教学改革项目凝练、运用、引深、管理,提升项目内涵与质量,打造专业建设、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等方面的标志性成果,通过定期教学质量评估、学生满意度调查等方式收集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和管理措施,形成人才培养质量监控闭环,全面提升办学质量。
▲转型发展是强校之基,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要按照国家职业教育的政策导向,深入了解、紧密对接行业发展趋势和企业需求,不断提升双师队伍、特色专业群、教育教学设施、数字化资源平台、内部治理体系等关键要素的办学能力,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培养方案,构建以教师教育为主体,艺术与服务类、信息与计算机类专业共同推进,职教金专(专业)、金课(课程)、金师(师资)、金地(实践基地)和金教材“五金”建设为支撑的“一体两翼多点支撑”专业建设格局,推动学校由传统的师范类学校向特色鲜明、高水平、综合性的职业院校转变。
▲联合发展是兴校之路,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要强化开放办学、合作办学的思想观念、思路举措,充分利用身处山西大学城的位置优势,加快市校协同创新战略,立足晋中、服务山西,全面深化与各级各地政府、企业、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紧密合作,通过校地、校企、校校合作共建,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联合升本”夯基垒台。
四、实施党建引领、依法治校、质量立校、人才强校、文化润校“五大工程”
实施“五大工程”,既是目标任务,又是路径举措。其中,党建引领是保障,依法治校是支撑,质量立校是路径,人才强校是驱动,文化润校是动力,五个方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定捍卫 “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牢记“国之大者”,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严格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严格落实“三重一大”民主决策制度,以党委的自身清、自身正、自身硬,示范引领各级干部忠诚、干净、担当,切实做到党管办学方向、党管干部人才、党管意识形态,把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导向贯穿管党治党、办学治校全过程。着力构建“党委统领、上下联动”的组织领导机制,贯通运用党委会“第一议题”、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党支部“三会一课”和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四项制度,积极构建潜心自学、参观见学、联组共学、集中研学、专家导学“五学联动”,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四级并举”,深化、内化、转化“三化合一”的学习体系,多措并举创设“大思政”育人格局,推动学用党的创新理论在学校形成良好氛围。坚持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健全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党员“四位一体”组织体系,加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高标准建设一批“标杆院系”和“样板支部”,打造更多“育人先锋”。注重发展高层次人才和优秀学生入党,选优配强党支部书记,加强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培养更多年轻党员成为党支部书记后备力量。建立健全校管干部“选育用管”全链条工作体系,积极构建组织外出集训+上级调训+校内集训+专题研训+网络培训“五位一体、多点发力”的培训培养机制,有效激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注重选配政治素养好、专业能力强、适应“双高”院校建设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干部,真正把德才兼备、忠诚可靠、敢于担当、踏实肯干的同志充实到干部队伍中来;持续实施“目标化选拔、适岗性锻炼、压担式培养”优秀年轻干部工作,加强年轻干部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和专业训练,促进年轻干部全面发展、全面成长;加强干部日常考核,将考核结果与后备干部推荐、年度评先评优、校内绩效等挂钩,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有地位受重用,旗帜鲜明鼓励支持干部担当作为;不断加强统一战线、民族宗教等工作,做好离退休老干部工作,扎实推进教代会、职代会建设,持续提升工会、共青团、妇委会组织服务能力,汇聚起全校上下同心同德、团结奋进的强大合力。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贯通融合党委主体责任、主要负责人“第一责任人”责任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以及纪委监督专责。支持校纪委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开展政治监督,精准有力做实日常监督,精准规范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统筹运用党性教育、政策感召、纪律威慑,持续加强“不敢腐”的高压震慑,推动完善“不能腐”的制度机制,提升“不想腐”的思想自觉,纵深推进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以全面从严治党新成效,构建政治清明、干部清正、校风清净、文化清朗的清廉学校。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规范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和各项配套制度。发挥教代会、职代会、团代会、学代会等在依法治校、民主办学中的参政议政作用,发挥党外人士、离退休老同志的建言献策作用,发挥好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的桥梁纽带作用,构建起更加系统科学的现代大学领导机制。积极稳妥改革管理模式,优化目标责任考核,突出质量、业绩、贡献为主的考核评价机制建设;优化“三定方案”,明确职能定位,细化职责分工,构建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机构职能和岗位管理体系;优化校内绩效工资分配制度,树立担当作为、公平公正、效率为先的鲜明导向;优化教师系列职称自主评审实施办法,促进各专业教师配备更加科学合理;优化学生管理制度,保障学生工作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构建起“依法依规办学、分级分类管理、精准精细工作”的管理体制,形成“权责明晰、管理科学、规范有序、运转高效”的办学治校体系。坚持以制度建设促规范管理,不断完善队伍建设、课程管理、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建立健全权责清晰的教学运行和质量保障机制,确保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不断优化校系两级教学管理运行机制,充分发挥教学单位在教学组织、实施和质量保障上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持续优化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办法等制度,推动科研工作向“定向培育、团队作战、主动公关”方向转变;不断完善优秀教学科研成果奖励办法等制度,以省社科普及宣传基地、省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教育基地等平台为载体,凝练研究方向、集聚研究力量、形成研究特色,促进成果转化。通过引导、组织、激励等机制,搭建1-2个教科研平台,培育2-3支教科研团队,产出1-2项高水平教科研成果,转化1-2项标志性成果,形成学校教育、教学、科研有序发展的良好环境。构建“以群建系”组织形式,重点推进学前教育专业群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群建设,高质量推进品牌专业和高水平实训基地建设,大力推进中文专业、音乐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持续打造精品课程、职教“金课”和各类竞赛选手的选拔和培育工作,聚力培育一批教育教学标志性成果。未来五年,力争再获2个以上高水平专业群或高水平实训基地,建成2个省级特色专业群;力争认定国、省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职教“金课”8门,省级教学资源库2个;力争再获1个国家级、30个省级技能竞赛奖项,再获2个国、省级教学成果奖,实现职业院校技能竞赛、教学成果奖等项目获奖等次和数量新突破。持续深化“三教”改革,持续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认定一批校级双师素质教师、结构化教师教学团队;持续加大规划教材、新形态教材、活页教材开发;持续变革课堂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评价方式,切实推进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教学方式,推广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应用。未来五年,实现我校“双师型”教师占比达80%,建设10支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出版3部国省级规划教材、新形态教材。积极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机制,大力实施“全员参与、全景熏陶、全程渗透、全面影响、全体受益”的五全育人模式,让学生成长为“人见人爱、不可替代、丰富多彩”的职业人;着力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格局;持续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申报建立省级“辅导员工作室”,实现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区域产业需求,动态优化学校专业招生机制,强化学生就业创业服务指导,发挥就业创业基地效用,大力拓展各类就业渠道,实现学生更高质量就业,力保毕业生就业率在85%以上。深入推进市校协同创新专项行动,以校校、校企、校地合作为抓手,在实习实训教学基地建设、校企人才双向交流、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产教融合模式拓展、地方优秀文化传承等方面实现共建共享共创共赢。深入推进青年学生志愿者服务,积极开展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和文明城市创建等志愿服务,打造社会公益服务品牌。充分发挥学校文化科技服务优势,积极开展中职教育帮扶工作和助力乡村振兴工作,面向社会开放图书馆、体育馆、学术报告厅等资源,不断提升服务社会贡献度。建立和优化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打造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素质过硬的人才队伍,形成领军人才、中坚力量、青年人才、后备力量四大梯队有序衔接的发展态势。到2030年末,建成一支学历、职称、专业和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专任教师达到340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比达到35%,“双师型”教师的占比达到60%,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的教师达到45%,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达到70%,具有博士学位(含在读)的教师达到2%以上,“双一流”院校毕业的教师达到5%,45岁以下教师中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的教师达到60%,新增学科带头人10名和教学专业骨干教师40名,教师的结构、数量、素质和能力足以满足我校教育教学的需求。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育力度,建立常态化引才育才评估机制。聚焦专业建设,围绕一流课程、一流专业和重点领域,快速响应、精准引育人才。未来5年,努力引育至少10名博士研究生、教授等高层次人才,打造一支编制在学校、转化在企业、学术创新在两端的人才队伍,实现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无缝衔接。落实以专业带头人和团队负责人为主体的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完善人才和团队考核评价办法,细化业绩水平和等级认定标准,建立以质量评价为导向、以标志性成果为中心、符合科学发展规律的评价机制,稳步推进成果评价的差别化与多元化;实施“准聘+长聘”制度,在专业技术岗位评聘上,完善分类评价、分类聘用、分类考核机制,做到人尽其才、人岗相适;建立健全青年教师职业发展导师制度,通过校系帮扶、项目牵引、专家教授指导和融入教科研团队等方式,做好青年教师“传帮带”工作,大力促进青年教师成长成才。加强党管人才,建立党委领导、部门联动、系部为主、齐抓共管的人才工作机制,在全校形成尊重人才、爱护人才的良好氛围;不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建立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薪酬分配体系;进一步完善教师、教辅、管理队伍的协调发展机制,探索多元分配激励方式;完善资源配置机制,确保人才经费优先投入、科研条件优先提供、学历提升优先保障,让人才能够留下来、愿意留下来。深入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提升行动,以校园“绿化、美化、净化、亮化、文化”为抓手,以文化内涵挖掘、文化载体建设、文化品牌打造、文化活动开展、文化环境建设为重点,大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扎实开展“文明学生”“文明宿舍”“文明班级”评选活动,常态化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评选一批担当作为、敬业奉献的“十佳优秀教师”“十佳先进教育工作者”“十佳模范辅导员”等先进典型,展现师生良好风貌,以优质的文明养成、人文素养创成“市级文明校园标兵单位”,努力争创“省级文明校园”。创新校园文化载体,创设校园文化环境,讲好校园文化故事,充分挖掘、整理、传播“晋师人”奋斗奋进的故事,建立“晋师人”先进事迹库,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引导广大师生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固化校训、校旗、校徽,深入开展校史校情等宣传教育,选树一批有影响的师生典型,激励师生爱校敬业,增强师生的认同感、自豪感、使命感;积极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地方优秀文化进校园等活动;持续加强图书馆建设和管理,不断优化阅读环境,积极开展读书分享会和征文、朗诵、演讲比赛等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教育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加强国家智慧职教平台优质资源应用,持续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等数字化教学资源;加大智慧校园、智慧教室、虚拟仿真实训中心、智慧图书馆等建设力度;深入运用大数据技术,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建设校本数据中心,打造学校管理、教育分析评估的综合平台,积极与教育部职业院校数据中心做好对接,确保接入教育部数据中心,切实提高学校数字化管理能力,以数字化转型赋能学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要牢固树立“习惯过紧日子”的办学理念。建立资产管理平台,强化资产盘活机制,实现资产管理系统化;完善招标采购制度,优化采购流程,实现采购工作规范化;利用有限资金,持续改善师生学习生活工作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不断更新水、电、暖设施设备,建成省级节水型校园,实现节能减耗科学化;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物业管理,实现物业服务高效化;依法依规做好食品安全管理,强化过程监管,打造省级标准化食堂,实现“光盘行动”长效化,把校园建设成为绿色校园、生态校园、节约校园。坚持系统思维、底线思维、极限思维,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总体国家安全观,高效统筹学校发展与安全,深入开展部门(单位)负责人安全教育培训、管理人员素质能力提升、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应急管理员队伍建设、技防水平建设、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厘清、师生安全能力提升、领导干部安全管理责任落实提升、平安校园建设“十大行动”,进一步健全安全治理体系,完善应急处置机制,压实安全工作责任,提升安全治理能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筑牢校园安全防线,实现学校政治大局稳定,校园治安状况良好,广大师生安全感、满意度不断攀升,成功创建省级“平安校园”。同志们!蓝图催人奋进,实干铸就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坚强领导下,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神圣使命,秉承“爱满天下”校训,上下同欲、团结一心,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共同描绘晋中师专的美好明天,共同谱写晋中师专的崭新篇章!以优异的成绩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在奋力推进我校“双高”院校建设中再展作为、再创佳绩、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