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场演出均爆棚,观众连呼“太精彩”!澳门“洋粉丝”热捧深圳原创舞剧《咏春》

时事   2024-09-15 01:54   广东  
9月14日
在观众持续不断的掌声
和依依不舍的惜别中
深圳原创舞剧《咏春》
圆满结束了在澳门的两场演出


虽然只是短暂相遇
但《咏春》凭借奇妙的视觉效果
行云流水的舞台节奏
舞武融合的柔美刚劲圈粉无数
从剧末谢幕到演员返场
此起彼伏的喝彩声
让《咏春》感受到了来自澳门的热情


外国粉丝圆了“咏春梦”

澳门是一座中西文化交融的城市
有大量外国人在这里工作生活
两天的演出
不仅在澳门本地引发广泛关注
还有许多外国《咏春》迷慕名而来

澳门印度文化协会创办人古维德
就是其中之一
在港澳生活了16年的他是一位武术迷
曾多次接触咏春拳
但看舞剧还是头一次
当得知《咏春》在澳门上演时
他约上了来自澳大利亚的朋友
莫娜等一同前来


“我觉得这部舞剧的导演在灯光、戏服和情节的设计上很是考究,比如变换的灯光一会儿将人拉回上世纪90年代,一会又转到当下。衣服的色彩也很有电影的感觉。我为导演点赞!”


细心的古维德还仔细记下了
上半场灯光的变换次数
演出结束后
他在海报墙前
摆出咏春标准招式拍照留念
还一直等到主演常宏基结束工作
拍到合影
圆了自己的“咏春梦”


和古维德一同来看剧的莫娜说:“这部剧实在是太精彩了,简直超乎想象!动作编排、舞台调度、故事情节配合得天衣无缝。我希望以后还能再看一遍。”


来自葡萄牙的马里奥
在澳门生活了40年
《咏春》是他看过的第一部同名舞剧


“我关注咏春系列元素很多年了,在欧洲还专门报了武术班,在我刚来澳门的时候,也报名参加了澳门的中国武术学校。这部剧我很喜欢,尤其是舞蹈与戏剧的融合,让人大开眼界。”


《咏春》的创造性表达

有利于中国文化对外传播


《咏春》是深圳探索传承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以“老故事新表达”
推动岭南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焕发新活力而交出的一份精彩答卷

澳门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胡伟星
看完演出后认为
《咏春》在澳门演出再合适不过了


“澳门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基地,多元文化在此交流、对话、融合。《咏春》把叶问的故事和咏春拳的精华挖掘出来,并以舞剧的形式呈现,这是此前没有的,让澳门当地观众眼前一亮。这种创造性的表达也更有利于中国文化对外传播,让外国观众接受。”胡伟星说,“可以说,《咏春》在丰富澳门文化的同时,也更生动地向世界展示和传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1月《咏春》赴港演出将有“彩蛋”


在中场休息的间隙
深圳特区报特派记者见到了
来自香港的音乐家冯嘉兴


“这场演出令人感动。武术跟舞蹈的配合精彩绝伦,配乐更是引人入胜,紧张的节奏、澎湃的情绪,搭配舞美与灯光,体验感绝佳。”


冯嘉兴告诉深圳特区报特派记者
11月香港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时
《咏春》将再度赴港演出
届时,他将与剧组合作
首次加入现场交响乐演奏
昨晚冯嘉兴就是专程赶来澳门现场观摩
与剧组交流


他还向记者透露
11月的《咏春》还有一大创新点
那就是由香港著名歌手林子祥演唱主题曲
现已进入录音阶段

“看完今天的演出,
我觉得这首主题曲
与《咏春》的搭配效果应该会很棒。”
冯嘉兴告诉记者


从深圳到北京、新加坡、香港,伦敦、澳门乃至更为广阔的世界舞台,历经两百余场打磨的《咏春》是深圳文艺以坚定的文化自信、高度的文化自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双创”表达。深圳踏着《咏春》的舞姿,带着鼓舞精神的“能量”和被广泛传颂的“流量”,向世界展现中华文明的飒爽英姿与隽永魅力,让耀眼的武侠文化再度鲜亮起来。


期待下一站
《咏春》闪耀巴黎!



采写 | 深圳特区报特派记者 焦子宇

图片 | 深圳特区报特派记者 耿超逸

摄像 | 深圳特区报特派记者 耿超逸 焦子宇

剪辑 | 叶雨楠 孙迪

编辑 | 吴诗敏

审核 | 桂桐 党毅浩 甘霖

深圳特区报
深圳特区报是深圳市委机关报,是深圳最权威的新闻媒体,是改革开放的窗口!因特动人,因您精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