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网购退货漏洞
00后女子小雅变身“职业退货人”
结果被处刑罚
11月11日
上海高院公布了这起案件
“00后”的小雅经常通过网络购物平台购物,某次退货时不慎少退了部分商品,但几天后平台和商家不仅未让其退回未退的商品,反而进行了全额退款。
有了这次经历,小雅想到可以钻平台的“漏洞”,利用“收货后七天无理由退货”,通过在购物后故意只退空包或者赠品等方式,非法牟利骗取平台退款。
虚假退货后剩下的部分商品,小雅联系回收商家卖出,通过销赃二次获利。为逃避平台的监管,小雅虚假退货利用的账号仅使用几次就注销,再注册新的账号重复上述行为。
5个月的时间里,小雅利用自己或者他人的账号在平台上购买了手机、电脑、手表、项链、化妆品等物品,再利用上述方式虚假退货,骗取平台退款共计13万余元。
法条链接(滑动查看↓)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一)消费者定作的;
(二)鲜活易腐的;
(三)在线下载或者消费者拆封的音像制品、计算机软件等数字化商品;
(四)交付的报纸、期刊。
除前款所列商品外,其他根据商品性质并经消费者在购买时确认不宜退货的商品,不适用无理由退货。
要依法维权
“双11”购物节的到来,线上线下各大平台、品牌店、商场纷纷推出各类促销活动,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关注。为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多地消费者权益保护服务部门发布消费提示:
一、选择正规平台,防范交易风险。消费者应选择资质齐全、信誉良好的平台、网店,注意区分自营和平台内经营者,关注公示的营业执照和与其经营业务有关的行政许可,阅览查看平台服务协议和交易规则等相关信息,慎重选择由第三方跳转的购物链接,不要购买法律、行政法规禁止交易的商品。
二、提前拟订购物清单,按需理性消费。消费者切忌冲动消费,不要被“优惠”“折扣”“便宜”“返现”等字眼冲昏头脑,不要因所谓“凑单”而忽略实际需求,盲目购买不必要的商品,造成闲置和资金浪费。建议消费者拟订购物清单,根据需求购买,避免超出经济能力。
三、多比多看货比三家,警惕套路陷阱。消费者不要相信绝对化用语的广告宣传,也不要被明显低价位商品宣传所误导,谨防先涨价再打折,虚报特价揽客,实施有价无货的侵权行为。下单前要了解清楚促销规则和其他消费者对商品及卖家的评价等相关信息,如发现大量相似评价等虚抬商誉的方式进行促销的,请谨慎下单购买。
四、慎重直播购物,关注商品信息。消费者在直播间购物尤其要谨慎,直播时易制造“低价”“爆卖”氛围,消费者要对夸大宣传、虚高原价、低价名牌等商品保持警惕,要挑选有质量保障的正规商品。
“薅羊毛”不可非法牟利
需坚守法律底线
只有实现公平交易
电商行业才能健康发展
人们才能畅享数字化生活
校.审:王.鑫
复.审:赵.萌
终.审:田.雨.浩
主.办:共青团锡林郭勒盟委员会
来.源:河南共青团、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上海高院、澎湃新闻、人民网科普、人民日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