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快乐,雅亿送上祝福。
祝你平安喜乐,活在流奶与蜜的恩中……
最近,很多读者跟我吐槽过年的艰辛。锅碗瓢盆,一家的主妇肩负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与家务工作。
过年是一个很复杂的命题,我从一个角度来说吧。
我的亲身经历
再选一次的话,会嫁到上海吗?
呃——容我先想想吃什么……
我家乡陕西洋县,食物也很有特色,最好吃的是面皮菜豆腐,家家会做。
我娘家的早饭常是街头的一碗面皮,晚饭是一碗热腾腾的手擀面或加豆浆的野菜粥,饺子,用地衣来做包子。
我婆家是标准的上海土著家庭饮食,早餐是粥,中晚餐米饭配各种小菜。每次回上海过年,顿顿正餐都是一大桌蟹虾海鲜、鸡鸭鱼肉、还有清炒婆婆种植的几款绿叶菜。
我陪他们吃三顿饭就受不了,借口工作忙就独自躲在书房里啃个面包,怀念家乡的枣糕馍。
我常在上海龙虾鲍鱼的摊位看着人家支付宝一刷几千块,心想:那么贵,那么难吃,为什么还有人买?
雅亿个人觉得上海菜的精髓,藏在少少的“几粒”。比如宫保鸡丁里的花生、素炒三丁上的胡萝卜丁、生煎包子上的芝麻、油烹素菜里的蒜泥……
我从小吃惯粗茶淡饭,那矫情的胃口,常看到一桌鱼肉就倒胃口,想念撒胡椒粉、漂着葱花香菜、剁了很多姜泥,挖了一坨红辣椒的的汤面。
为我这矫情的胃口,婆婆学会了做馒头,婆家老小陪我去家门口的陕西面馆打牙祭。我包饺子,他们吃得津津有味。但是,婆婆仍乘一碗米饭,把饺子当做众多菜肴中的一道,品尝三五个赞美几句就搁筷。
咱们北方百姓俗话:“好吃莫过饺子,舒服莫过躺着”太喜欢这句话了!
金先生也努力陪我吃饺子、吃面,但是总觉得不够好吃。你看,好吃的东西,没有秘方,好的关系,同样没有秘方,凡觉得辛苦、刻意、牵强,必是强求。
金先生陪我回娘家住,见我们家不怎么炒荤菜,常怀疑会不会营养不良?
我告诉他最健康的吃法,就是把主食(米面玉米)做出各种花样来给人吃。在我小时候,农村的孩子们整天喝玉米渣糊糊,只有过年时桌上才会有好几款不同的荤菜。他们却一个个脸颊红润如苹果。在泥巴里长大,不怎么生病,乡下人真是大蒙眷顾。
再比如,他看不懂我们的“一锅焖”。我们叫“熬肉”,把肉跟很多东西焖在一个锅里,特别是一定要加红萝卜(注意不是橙色的胡萝卜)与白萝卜。
舒国治写了一篇文章叫《赞萝卜》,文绉绉地说:“萝卜有一种坚忍性,与大块粗物(如排骨、如牛腩)同镕,亦不失其本色,同时犹能驯化旁伴,相得宜彰。”
雅亿说啊,萝卜就是一个高情商的暖男,适配性强,跟谁都搭调,还能做自己,是理想的老公人选。
上海人讲究每一道菜都丁是丁卯是卯,接受不了上图这个。
其实,这道菜的文化底蕴很深厚。大家都知道曾国藩吧?他就用这道菜来比喻人生很多事情。
“师友夹持,虽懦夫亦有立志。予思朱子言:为学譬如熬肉,先须用猛火煮,然后用慢火温。予生平功夫全未用猛火煮过,虽略有见识,乃是从悟境得来。偶用功,亦不过优游玩索已耳。如未沸之汤,遽用慢火温之,将愈煮愈不熟矣。以是急思搬进城内,屏除一切,从事于克己之学。”
曾国藩认为:有着老师和朋友的帮助,就是一个平庸男人也会立志。朱子说过:做学问就好比熬肉,先必须用猛火煮,然后再用小火慢慢地煨。
梁启超在给儿子梁思成的家书中也提到“猛火熬”和“慢火炖”:
“凡做学问总要‘猛火熬’和‘慢火炖’两种工作循环交互着用去。在慢火炖的时候才能令所熬的起消化作用融洽而实有诸己。思成你已经熬过三年了,这一年正该用火炖的功夫。”
雅亿自己是认为,婚姻,也是猛火熬”和“慢火炖”的产物!到最后,夫妻两个人都差不多成了一锅上图的玩意儿——看起来不好看,但吃起来津津有味。在一起会斗嘴怄气,分开了又不知所措。
人生下半场
过年
拼的是“饿”+“磨”
据我的经验,结婚十几年后,我们夫妻在吃饭这件事情还是没办法同心合意。我跟同在大城市打拼的老乡吐槽,有人会讽刺我说:“还不是你太矫情了。”然后又悠悠地加一句:“其实,我也想吃我妈做的菜豆腐。”
儿时习惯的食物会在记忆谱中留下深深的烙印。
成年后,异乡的饭菜只是果腹、吃饱、维系生命。你很难再找到能让你觉得满足、惦记、绵绵亲情不绝的食物了。
中年之后,你会逐渐体悟词人苏轼一句流传广泛的词句:
人间有味是清欢。
人间有味是清欢。
人间有味是清欢。
熬过十年还可以精神契合、夫妻共读一本书或是交流同一部电影的,非常罕见。大多数夫妻最极致的幸福,就是两口子兴致勃勃烧一锅都觉得很好吃的东西,相视而笑。
过年,“吃不惯”只是诸多遗憾中的一个。这几年我带二宝很辛苦,父母说“磨过去就好。”
磨,这个字,在洋县话里读第四声。有一种拖延的意思,更有一种忍耐的意思。磨过去,多么恰当的一种表达方式啊——人生,就是因为有了一份磨过去的精神,才能吃的了苦,受得了罪,也才能成就一些正经事儿。
再比如。I do not know ,这个词,在洋县话里被称为:“知不道。”金先生第一次来洋县,就对这个方言特别感兴趣——你们到底是知道而不说呢?还是压根不知道?
为什么不说:“不知道”,而要说“知不道”。雅亿好喜欢‘知不道’?——有一种狡黠的小聪明,有一种知而不言、难得糊涂的意味。
为什么不回家过年?
钱,还是其次,路上的折腾,年幼孩子水土不服的不适应,各种掣肘与艰难,都会让我反复拷问自己当初是哪根弦搭错了,嫁到千里之外……
所以,还是那句经典的家乡方言——磨吧,磨过去,磨过去了就是胜利。
磨,是一种对生命的担待。
担待了,忍耐了,包容了,相信了,你也就更能理解何为爱的真谛。
每个远嫁的姑娘,都是爹娘走丢的孩子。所有的磨砺与委屈,都化作了一种随遇而安、凡事感恩的能力。
人生,就是一场呼召与回应。
你就不会太纠结,太后悔。
因为清楚当初走进婚姻,是真爱,是呼召,所以雅亿无论什么时候,回首往事,没有遗憾;回望一生,过得很值。因为我知道我的婚姻的本质——磕磕碰碰兜兜绕绕,在吃不惯的时候选择不吃,持续保持内心的丰盈与外在的清爽,饿一饿、瘦一瘦、磨一磨、美一美,我觉得也挺好。
今天是大年初一,爱你们。
在外地过年的读者们,远嫁的姑娘们,雅亿抱一抱你们。新年快乐,孤独的时候,读一读我的小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