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偏方百分百有效

健康   2024-11-07 07:21   江西  

周南山,男,1941年出生,主任中医师,重庆市名中医,重庆市潼南区人民医院中医专家,曾任区卫生局副局长、区人民医院副院长。曾担任成都中医学院函授大学潼南函授站站长,并主讲〖黄帝内经〗〖医古文〗等课程。在省(市)级以上医学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周南山擅长于外感咳嗽病的治疗,他认为咳嗽病虽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但治疗起来却颇为棘手,有咳嗽数日不愈者,有反复咳嗽数月难痊者。周南山从医50年,在外感咳嗽的治疗中常常运用麻杏石甘汤、二陈汤、千金苇茎汤、止嗽散等四个古方为基础进行加减化裁。

风寒袭肺、湿邪滞胃

肺胃同病案

某童,男,8岁,2003年3月16日上午母携来诊。诉其咳嗽数日,中、西药乏效。刻诊:咳嗽、痰清稀、微恶寒、鼻塞流清涕、恶心欲吐、腹胀、纳差,脉浮,舌苔薄白。此乃风寒袭肺、湿邪滞胃,肺胃同治也,枳桔二陈汤合保和丸加减予之。处方:枳壳10g,桔梗10g,茯苓10g,法夏10g,陈皮10g,杏仁10g,厚朴10g,焦三仙各10g,紫苏叶10g,莱菔子10g,甘草3g。2剂,咳止即消。

风寒束表、郁肺化热

表寒里热案

简某,女,10岁,2003年9月4日上午母携来诊。刻诊:咳嗽、痰多、喘促、气紧、口干,脉浮数,舌尖红。此乃风寒束表、郁肺化热,麻杏石甘汤证也。处方:麻黄6g,杏仁10g,石膏15g,枳壳10g,桔梗10g,茯苓10g,法半夏10g,陈皮10g,厚朴10g,胆南星4g,蝉蜕3g,甘草3g。2剂,咳嗽止。

外感风寒、痰饮内伏

中医古方怎么治疗外感咳嗽?

邪引伏痰案

王某,男,61岁,2003年2月16日上午来诊,诉其恶寒、咽痛、咳嗽、痰清稀、胸闷不适,查其脉浮紧、苔滑腻,X线片显示肺纹理增粗。此乃外感风寒、引动伏痰,疏风解表、化痰止咳,荆防败毒散合二陈汤主之。处方:荆芥15g,防风15g,羌活15g,独活15g,柴胡15g,前胡15g,茯苓15g,法夏15g,陈皮15g,紫苏15g,薄荷15g,川芎15g,甘草6g,生姜3片。3剂,病除。

表邪未解、热毒内生

温药和之案

唐某,女,34岁,2002年12月28日上午初诊。剧烈咳嗽2月。刻诊:恶风、时或流清涕,咳嗽、痰黄而黏稠、久咳不出痰,时而胸闷胀痛,口渴引饮,脉数,舌干少苔。此乃表邪未解、热毒内生,虽热毒内盛但不宜过用苦寒之品,当以温药和之,故拟止嗽散合千金苇茎汤加减予之。处方:荆芥15g,防风15g,陈皮15g,桔梗15g,白前15g,前胡15g,百部15g,紫菀15g,苇茎30g,薏苡仁30g,杏仁15g,桃仁15g,冬瓜仁30g,瓜蒌壳15g,郁金15g,甘草6g。3剂。

2003年1月4日上午再诊,自诉连服3剂之后,咳嗽大减。其间因冒风感寒,觉咽痛隐隐,并告之经停1月。脉浮数,苔已润。经停暂不顾治,咳止自然来潮,当继续治咳,兼治咽痛。处方:荆芥15g,防风15g,川芎10g,陈皮15g,桔梗15g,前胡15g,白前15g,百部15g,紫菀15g,玄参15g,贝母10g,马勃10g,黄芩15g,甘草6g。3剂咳止。

热毒内伏于肺、伤津耗气动血

疑似肺癌案

张某,男,47岁,2003年1月12日上午11时来诊。诉其咳嗽2月,近日咯痰,痰中带血,曾在当地卫生院住院治疗,X光透视肺部有阴影,病灶不能确定。刻诊:痛苦病容、形如柴木,其状凄苦,咳嗽不断,其气上冲,痰中带血,胸背疼痛,心慌难受,几日未进粒米,汤水难咽,脉洪大躁动,舌暗红少津。经肺部CT检查,提示肺癌可能,纵隔肿瘤不能排除。患者考虑经济因素,决定用中药门诊医治。此乃热毒内伏于肺,伤津耗气动血,急则治其标,当以清热解毒、活血凉血、宣肺止咳。方选千金苇茎汤、止嗽散、小陷胸汤三方合剂。处方如下:苇茎30g,薏苡仁30g,杏仁15g,桃仁15g,冬瓜仁30g,郁金15g,丹皮10g,瓜蒌壳15g,法半夏15g,黄连10g,前胡15g,白前15g,百部15g,紫菀15g,白茅根30g,甘草6g。3剂。嘱其两天服1剂,此为1周药量,下周日复诊。

1月19日,病人未来复诊。2月7日,病人电话告知星期日要来复诊。

2月8日(周日)上午,病人只身来到诊室,诉其服用中药一剂后,咳嗽大减,知药已对症,3剂服完,因怕恐冒风寒,故又连服6剂,精神大振,只身前来就诊。诊其脉虽洪,但不躁动,舌已红润,咳血已止,唯因感寒,胃脘胀满,前方去小陷胸汤加胃药治之。处方:苇茎30g,杏仁15g,桃仁15g,苡仁30g,冬瓜仁30g,荆芥15g,防风15g,陈皮15g,桔梗15g,百部15g,白前15g,紫菀15g,前胡15g,茯苓15g,法半夏15g,甘草6g。3剂。

2003年2月15日上午三诊,脉大有力,舌红润,白天仍时有咳嗽,胸部略感不适,前方加减,方药如下:苇茎15g,杏仁15g,桃仁15g,薏苡仁30g,冬瓜仁30g,荆芥15g,前胡15g,白前15g,百部15g,紫菀15g,浙贝15g,当归15g,生地15g,葶苈15g,茯苓15g,法半夏15g,陈皮15g,甘草6g。3剂。

2003年2月22日上午四诊:因受寒,咳嗽胸闷反复,其脉浮紧,舌润,处方如下:苇茎30g,杏仁15g,薏苡仁30g,瓜蒌仁15g,冬瓜仁30g,茯苓15g,法半夏15g,陈皮15g,胆南星10g,枳壳15g,桔梗15g,紫苏15g,防风15g,百部15g,紫菀15g,甘草6g。3剂。

3月底,咳嗽已痊愈,自觉肺上没问题,不愿到医院去复查。追踪6年,未见该病人肺癌发生或转移。

外感咳嗽病大多伴发有恶寒发热、头昏胀痛、身酸痛等表证,通过疏风解表等治疗,表邪一除,表证即可迎刃而解。然而,在临床中常常见到有些病人虽然寒热头痛相继解除,但咳嗽却数日不愈,有的还剧烈咳嗽不止,更有甚者住院输液数月而反复不愈。

考其原因,多数医生和病人都认为咳嗽乃炎症也,治疗首选抗菌消炎药或有消炎作用的栀子、黄芩、黄柏、黄连、银花、连翘、板蓝根、白花蛇舌草等苦寒清热之辈,结果适得其反,久治不愈。中医治疗疾病要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辨证求因、审因论治。治疗外感咳嗽,切忌苦寒重浊之剂,当遵从仲景『以温药和之』,温即用辛温之性的药物,和即调和轻扬之意,温和轻扬是治疗咳嗽病的原则。(秦木良 重庆市潼南区中医院)


治骨以来
那些拍案叫绝的方子,老祖宗留下来的方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