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古村:羌塘高原的幸福村

文摘   2024-11-08 15:33   北京  


从过去的贫穷到现在的小康,多年来,在党和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巴青县玛如乡曲古村的发展历程尤为引人注目。如今,曲古村不仅是一个生活悠闲便利的小村落,更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梦想的家园。





01


特色产业 铺就致富路

过去,曲古村经济主要以传统的牧业为主,生产方式落后,收入水平低下。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曲古村的经济发展实现了质的飞跃。

“如今,我们已经实现全面脱贫,每家每户不仅吃得好穿得好,还用上了现代化的家具家电,日子会越过越红火。”谈到生活的变迁时,搬迁村村民次仁格措指着院子里一旁的两间库房说,“以前,我们就住在这个不到60平方米的土房里,屋子透风漏雨,一到雨雪天气,就得忍受刺骨的寒冷。现在,一家人幸福地生活在将近200平方米的温暖小院里,享受着衣食无忧、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

在党和国家政策的扶持下,曲古村大力发展特色畜牧业,成立了“一村一合”“一乡一社”经济合作社,酸奶、奶渣、牛肉等供不应求。同时,特色产业冬虫夏草、贝母、然巴、人参果等逐渐实行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手段。

曲古村每年都会举办虫草盛会。在虫草交易现场,买卖虫草的商贩和群众络绎不绝,整个市场热闹非凡。卖完虫草的村民聚集在一起,相互交流采挖心得和销售经验,不时发出阵阵欢声笑语。虫草这项特色产业不仅使村民的收入稳步提升,更为他们充实“钱袋子”拓宽了渠道。

回忆起脱贫致富路,次仁格措感慨道:“感谢党的惠民政策使我们衣食住行有了保障,感谢政府提供的技能培训给了我们谋生的手段,感谢合作社让我们增收致富有了好门路。”通过产业融合发展模式,脱贫牧民的内生动力得到了极大激发,村民不再“坐在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而是“依靠双手来致富,望着山外筑梦想”,持续奏响乡村振兴牧歌……



02


文化搭台 激发乡村活力

39岁的巴登从小学习唐卡绘画,拥有深厚的绘画基础,如今已有26年的“画龄”。凭借着自身的好技艺,巴登在第一届“乡村振兴 那曲奋进”活动“小手拉大手”绘画比赛中荣获市级第一名。

“乡村振兴 那曲奋进”活动是那曲市推进地区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的固本之策,是那曲市推出的创新群众工作方式的竞赛活动。在深入挖掘当地民间艺术特色、手工技艺、民族服饰、民族活动等传统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激发青年参与的积极性,为他们的创新创造提供发展平台。同时,活动还健全竞赛成果转化路径,实现商业化与可持续的转换,以传统节日活动为依托,促进商贸往来、民族团结与思想交流。

“在惠民政策的扶持下,我享受到120万余元的乡村振兴文化产业发展资金的扶持,创建了‘民族传统手绘技艺唐卡绘画’基地。”巴登说,通过参与活动,他的手艺开始走向产业化的道路。

巴登介绍:“利用这个平台,我们将带动更多的年轻人学习唐卡绘画技艺,在实现增收致富的同时,让唐卡技艺得到传承发扬。”目前,基地已带动就业80余人,实现创收50万元。

自2022年“乡村振兴 那曲奋进”活动开展以来,那曲市深入挖掘地区民间艺术特色、手工技艺、民族服饰、民族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动员各族干部群众参与到活动中来,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重新认识非遗、喜欢非遗,加入非遗保护的队伍,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澎湃的动力。

2023年4月,第二届“乡村振兴 那曲奋进”文艺汇演现场。
“我现在是县艺术团的一名演职人员,除了基本工资外,还有排练补助、演出场次补助、伙食补助等,月收入5000元左右。成为演职人员后,除了去杭州、玉树等地进行交流演出外,还参加了那曲市举办的各种大型演出活动。”村文艺队队员拉姆自豪地说。

在各级党委、政府对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下,曲古村文艺队的演职人员也有了更好的发展前景。

据统计,该村先后有60余名涉及传统技艺、传统舞蹈、传统美术、民俗等多个领域的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通过“乡村振兴 那曲奋进”活动,为非遗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通过‘乡村振兴 那曲奋进’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全市广大农牧民群众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意识,一些濒危项目和即将失传的传统文化得到了很好保护。”那曲市奋进办主任袁致新说。

03


民生福祉 筑就幸福基石

“以前我们村主要以土坯房、简易帐篷为主,房屋简陋破旧,如今,都住在一栋栋崭新的小院落里,这些住房既有藏族建筑特色又融入了现代建筑元素。还实施了人畜分离、户厕改造等项目,现今村民家中不仅干净整洁,而且充满了生活气息。” 曲古村村民达瓦说。
近年来,曲古村大力打造美丽新农村,常态化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越来越多的乡村、社区环境面貌焕然一新。从没有硬化路到一条条宽阔平坦的公路;从用水难以保证到自来水管道铺设到家家户户;从黑暗到明亮,电灯照亮了每一个家庭;从“近处靠吼、远处靠走”到现在的手机信号、互联网等覆盖整个村。

曲古村全景图。
“我们村河道的水质更清澈了,基本消除了白色污染,生活区乱扔、乱倒垃圾的现象基本解决了,爱护环境已成为我们村每个人的自觉习惯。” 村民次旺桑布说。

在曲古村,基建升级、民生焕新的场景随处可见。一座座漂亮的学校在村里拔地而起,学校的硬件设施不断完善,师资力量也在不断增强。

村民桑杰说:“看着身边一个个‘放羊娃’通过学习,成了有知识有文化的国家公务员、企业职员、创业者,我又开心又羡慕,下决心要供自家孩子上完大学。”

桑杰的儿子次仁塔杰就读于西南交通大学,女儿吉吉也在青海民族大学上学。他欣慰地说:“家里有两个大学生,很骄傲。作为家长我们更应该做好榜样。”

在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下,曲古村村民明显感受到这几年大家的素质明显提高了很多,不随地乱扔垃圾、主动恢复草场生态、虫草采挖秩序井然……

此外,曲古村村级医疗卫生事业也得到了极大改善,村里建设了卫生室,配备了医护人员和医疗设备,村民可以在家门口享受到便捷的医疗服务。大病有救助,小病有医保,极大地减轻了村民的医疗负担。村里的这些举措有效地提高了村民的健康水平,让他们能够更加安心地投入生产生活中,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随着曲古村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整个社区的面貌得到了彻底的改观。村民不仅生活在更舒适、更现代化的环境中,而且在教育和医疗服务的提升上也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如今,曲古村已经成为乡村振兴模范村,展现了中国农村地区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希望。

“这是一个新的开始,我们期待在这条振兴之路上,每一个角落都充满活力,每一名村民都生活得更加幸福。” 玛如乡党委书记永忠罗布说。

(作者系西藏那曲市巴青县玛如乡曲古村村民)



来   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4年第21期
总监制:姚卜成
监   制:韩世雄
编   辑:张琼文

中国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