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老桥 老哥儿俩半世纪守望

时事   2024-10-17 20:52   河北  
在献县北单桥村,有一座修建于明代的古石拱桥——单桥。这座石桥不仅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被世界纪录协会认证为“世界最长的不对称石拱桥”。
在老桥近400年的岁月中,有八分之一的时光和秦家一对兄弟相守相伴。哥哥秦植恒默默守护古桥40年,虽然已经去世多年,但他以命护桥的感人故事,至今仍在滹沱河畔流传。堂弟秦植本接过哥哥的“接力棒”后,守桥的同时,还承担起义务讲解的任务,如今也已18载。岁月漫漫,兄弟俩与老桥的故事,让人动容。
石 桥
单桥,一座横跨滹沱河故道的五孔石拱桥,让每一个前来的人都感到深深的震撼。那斑驳的旧石、深深的车辙、精美的石刻,无不诉说着曾经的繁华与沧桑。行走桥上,仿佛能听见历史遥远的回响。

国庆节期间,京津等地不少游客来此游玩。为大家讲解的,是72岁的文保员、北单桥村村民秦植本。从单桥的历史渊源、神话传说,到桥梁特点、文物价值,老人如数家珍。
单桥位于京德古御道和滹沱河交会点上,从交通地位、建筑工艺、历史文化等各方面来讲,都不亚于赵州桥和卢沟桥。只因偏于乡村一隅,单桥少有人知,却也因此避免了人为的破坏,历经近400年岁月更迭,依然保存完好,古韵悠长。它是世界上最长的不对称石拱桥,一反中国古建筑传统的对称风格,多处采用不对称设计,既减缓了洪水的冲击力,又增加了桥梁的美学价值,堪称建桥史上的创举。
单桥还有“画桥”之称,栏板上的浮雕、望柱上的石雕……全桥上下共有270处雕刻作品,琳琅满目,堪称精美,是研究明代绘画、石刻、民俗、宗教的重要资料。在秦植本口中,这些浮雕和石雕镌刻的内容更为鲜活生动:钟馗嫁妹、麻姑献寿、竹林七贤、苏武牧羊……每一块石刻背后,都有一个饶有趣味的古老故事或传说。
秦植本的家,就在单桥边。单桥建于明代崇祯二年(1629年),距今395年。秦家和单桥的渊源,也延续了395年。
秦植本说,当初,建造单桥的资金全部是募化来的。为表彰那些富有善心的人们,无论捐钱多少,他们的名字都被刻在了桥上,有平民百姓,也有王侯官绅、僧尼太监,所以单桥又叫“善人桥”。在修桥的人中,就有他的先祖秦堡。秦堡担当“柜头”重任,掌管着建桥的财务支出。后来桥建成了,秦堡和家人也就定居单桥边,在此开枝散叶。
兄 弟
许多来过单桥的人,都对守桥老人印象深刻。2006年之前,守桥的老人是秦植恒,后来才是秦植本。两人虽是堂兄弟,相貌和性格却不相同。秦植恒精干瘦小,口才好,一部单桥的历史全装在他心里。他能绘声绘色地给游人讲述单桥的点点滴滴,那自豪的样子,就像数着自家宝贝似的。秦植本微胖,寡言,讲起单桥的故事,却也滔滔不绝——那是他18年一遍遍苦练的结果。

秦植恒与单桥的故事已沉淀成一段历史,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说起兄弟俩守桥的故事,村民们争着抢着给我们讲。
他们记得,2006年5月,单桥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久,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一位教授带着研究生到单桥来写生。秦植恒高兴得像个孩子,提前买好马扎、矿泉水,又让老伴儿烧好茶水,还煮了一大兜子鸡蛋提了来。村民不理解,问他为啥这么做。他说:“单桥了不起,咱要让全国人民都知道单桥。”村民们说,谁能想到,就在这年10月,秦植恒竟一病不起,撒手人寰,临终前,还念叨着单桥。
那以后,单桥上出现了另一位老人——秦植恒的堂弟秦植本。秦植本不像堂兄那么能干、能说,他就本本分分地守着石桥,学着堂兄的样子,清扫石桥、义务讲解。前段时间,秦植本摔伤了腿,手术后没几天,就一瘸一拐地来到桥边。大家劝他回去休息,他说:“好几天没见石桥了,心里想得慌。到了这儿,才踏实。”
秦植本说,自己守桥,原因有三:一是单桥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献县也是中国的宝贝;二是自己生在石桥边,从小就在桥边玩,对单桥感情很深;三是受堂兄秦植恒的影响。对石桥,他一直怀着感恩和敬畏之心。
守 护
在很多人眼里,秦植恒已经和单桥融为了一体,成为单桥的另一个传奇。
采访时,在桥边正巧遇到献县摄影师佐夫。他说,自己拍单桥30多年了,和秦植恒感情最深。老秦不在了,总觉着这桥少了点什么。
指着桥上零零星星残留的白灰,佐夫讲起秦植恒和单桥的故事,语气里满是敬服。“文革”时期,单桥差一点被当作“四旧”给毁掉。当时,秦植恒是村党支部书记。他连夜带人把桥栏板都抹上了泥,又刷上白灰、在上面写上革命标语。第二天,红卫兵来了一看,想拆也不敢了。老桥免于一劫,完整地保存了下来。
“植恒哥把石桥看得比自己的命都重要。”秦植本说,20世纪80年代末,人们普遍缺乏文物保护意识。那时,堂兄秦植恒卸任村党支部书记不久。时间充裕了,他每天都要在桥上走几趟,看到有孩子在桥上划个道,都要说他们一顿。只要听说有人来参观单桥,无论农活儿多忙,他都不管不顾地扔给家人,跑来充当义务讲解员。有些过去年代丢失的桥上的文物,他一旦打听出流落到哪里,走村串乡也要找回来。
后来,秦植恒干脆住在桥北头的一间小屋里,黑天白夜地守护着老桥。天天到吃饭的时候,孩子们要去喊,他才回家;大年三十,吃过饺子,他又回到桥头的小屋里;家里的热炕头,他不睡,却住在四面透风的小屋里,这一住,就是20多年。
“他是怕盗贼惦记单桥上的石造像。”佐夫说,一年冬天的月夜,他来拍单桥,看见秦植恒围着单桥转来转去。秦植恒邀他到小屋共坐。推开屋门,佐夫看到,里面一床、一凳,还有一只小煤球炉子,上面放着一壶水,还没烧开。旁边脸盆里的水竟结了冰……
那一晚,秦植恒告诉佐夫,盗贼盯上了单桥北头的一座“仙人骑狮”石造像,老百姓叫它“石老婆儿”。2000年,盗贼曾两次光顾。第一次在深夜,一吨多重的“石老婆儿”被推倒,但没能弄走。5天后,盗贼再次出现,秦植恒和另一位村民夜间巡逻时,盗贼正用铰链吊装石造像,准备装车运走。他们喊来村民,盗贼落荒而逃,“石老婆儿”再次幸免于难。
后来,“石老婆儿”被当地文保部门移至献县文教局院内。2006年10月24日,“石老婆儿”被盗。
消息传来,秦植恒心急如焚,痛如刀割,从此一病不起。最终,带着心痛和惦记,他离开了这个世界,还有深爱的老桥。弥留之际,秦植恒迷迷糊糊地嚷着:“藏好‘石老婆儿’,藏好‘石老婆儿’……”
那一年,他67岁。
接 力
2006年10月底,送走堂兄,54岁的秦植本默默地站在了单桥上。从那一刻起,他接过秦植恒的“接力棒”,这一站,就到了如今。

当初接过堂兄守桥重担的秦植本,如今已满头白发。本组照片 佐 夫 摄
“这是家门口的宝贝,守好单桥,义不容辞呀!”今年10月11日,72岁的秦植本低头走在桥上,脚步有些蹒跚。18年来,无论刮风下雨,他几乎每天都要到桥上转转,清除杂草,打扫桥面,看护桥上的一切。他的胸前,佩戴着“单桥文物保护员”的牌子。这也传承自堂兄秦植恒。兄弟俩就这样朴素且执着地做着文物保护工作。
遇到慕名而来的游客,秦植本会义务讲解。他并不擅长表达,能把单桥绘声绘色地讲出来,对他而言,实属不易。在家中,秦植本从书橱里拿出自己珍藏的单桥书籍,一本本展示给记者看,其中一些书已被翻得卷了边。“植恒哥讲单桥讲得好呀!咱不下点儿笨功夫,怕让游客失望啊。”他说,自己缺少堂兄那股聪明劲儿,但他相信勤能补拙。寻访村中老人,了解石桥故事,翻阅相关书籍……他终于熟稔了单桥的点点滴滴。
相比单桥精美的建造工艺,秦植本更喜欢向游客讲述单桥又名“善人桥”的来历,以及单桥在修建过程中凝聚的善行和奉献精神。单桥精神也一直激励着他守护老桥。
2015年5月,秦植本在桥上为200多名游客讲解时,忽然晕倒在地,被120急救车送到医院检查治疗。第二天吃过药后,他又来到了桥上。2017年,省领导到献县调研时,高度评价了秦植本守护单桥的行为。
进入新时代,随着国家加大对文物的保护力度,单桥迎来了历史上几次大的修缮保护。如今,单桥的安防措施越来越周密,人们的文物保护意识也逐渐增强,秦植本再也不用像堂兄那样,担心文物被盗了。而今,他可以自豪地站在石桥上,向南来北往的游客介绍石桥,介绍这个祖祖辈辈爱惜的宝贝。
春夏秋冬,日出日落,单桥早已驻进秦植本的生命里。独自一人和老桥做伴时,他常常情不自禁地想起秦植恒。他说,原来不理解哥哥为什么把石桥看得比自己、比家人还重要。18年与老桥相伴,他渐渐理解了,老桥是哥哥心里的最爱,一旦在心里扎了根,谁也拦不住、割不断。而今,这种爱也深深地扎进了他的心中。
秋风吹过,老桥无言。秦家兄弟这份接力守桥的善良与大义,就像那些义举建桥的名字,永远刻在桥上,与桥同在。


来源:沧州日报(杨金丽 王 雪 杨静然)

沧州日报
沧州市委机关报,有力地配合了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每日发送百姓关注的新闻时事等内容,让您把握时代、尽览天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