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中国大学里男生为什么越来越少?一个重要信号出现了!
文摘
2024-09-10 11:49
美国
编辑:哲学之路(ID:zhexuezhilu)
哲学之路
一个重要信号出现了,可能深刻影响中国未来20年的大学生就业、婚恋市场格局。那就是——
大学里的性别比,正在失衡的路上蒙眼狂奔。
很多人还没注意到,多年前高等教育阶段“男多女少”的格局,已经悄悄出现了“惊天大逆转”。
2022年,全国本科招生人数468万,其中,女性占了295万,男性只有173万。这意味着,
每100位女生拿到本科录取通知书,对应的只有58名男生。比例逼近惊人的2:1。
然而,这一年龄的男女比例,在出生时明明是“男多女少”,男女性别比高达121.18!
在一步步迈向高等学府的道路上,成千上万的男孩们被接连“淘汰”、分流,女孩们则一路杀出包围圈。当幼儿园出现“男男男女女男”的一幕,高校却诡异呈现“女女女男男女”的局面。难怪有人感慨,“一路升学的过程,就是男同学越来越少的过程”。
这是怎么回事?中国大学里,男生为什么越来越少?
随着高等教育女性群体的激增,一场巨大的连锁反应开始了,影响或许会超出所有人的想象。
01
如果我们细看2022年的本科招生数据,还会发现意想不到的残酷真相。比起全国性别比的失衡,部分省份更是让人惊掉了下巴。
大学校园,正在被女生全面“攻占”:
云南招本科生12万名,其中10万女性,2万男性;
广西招本科生14万名,女性10万,男性4万;
内蒙古招本科生6万人,女性4.6万,1.8万男性;
还有河南、山东、重庆、贵州……这几个出了名的高考大省,本科招生性别比都低于50。
放眼全国,唯一一个最逼近本科招生性别比1:1的地区,是北京。上海、江苏、天津、黑龙江、西藏也相对均衡,其他省份,全部“沦陷”。
有教授惊呼,大学正在进入“雌化时代”。
为什么会这样?
我还原了2004年出生的这一代人,在通往高等教育之路上的升学轨迹,可以看到一个惊人的事实:
伴随着学历的不断提升,女性占比也快速上升,直到出现“大逆转”,全国各地没有一个例外。
从全国平均值来看,其演变是这样的:
小学阶段,100名女生,对应周围有116.1名男生;
初中阶段,100名女生,对应周围115.5名男生;
高中阶段,100名女生,对应周围只有97.2名男生;
大专校园里,100名女生,对应周围只剩下90.8名男生;
本科校园里,100名女生,对应周围就只剩下58.7名男生了……
中考和高考,成了“筛掉”男生的两把大漏勺:一旦离开了义务教育阶段,男生数量就急剧下降。
如果还有家长津津乐道“男孩开窍晚,高中开始逆袭”的故事,那么在这一残酷的数据面前,将直接粉碎信仰。
事实上,无数初中小男孩甚至还没来得及“发力”,就跌倒在起跑线上,被分流至职中,无缘高中。
今时今日,生女孩比起生男孩,其成为本科生的概率,起码大了一倍。
这在海南、广东、江西等部分区域有“重男轻女”传统大省,则更为突出。
例如江西,2004年出生的这一代人,初中在校生男女比还是127,男生比女生多出27%,但到本科招生,女生就比男生多将近四成。
硬生生从无数男生的包围圈中,一路“杀”进高等学府,海南、广东、江西的女孩子,堪称全国最励志的女生。
02
为什么女生们在读书这条路上,能够一路逆袭?是女生更聪明,还是男生不爱读书?
答案,可能都不是。
首先,不得不说中国的高考制度依然是最公平的,它让很多站在“重男轻女”起跑线上的女孩们,有了逆天改命的机会。
从中国的新生儿性别比来看,“重男轻女”的观念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仍然发挥重大影响。
男女性别比从1982年开始反常上升,脱离正常范围(103-107),在2004年达到最有记录以来最高的121.2,随后缓慢下降。
男孩出生数比女孩多出20%左右,这样的格局后来还持续了差不多10年。
只不过,女生们硬生生地“考”出了一个属于女性的高等教育时代。
过去20年里,本科阶段的女性比例,每年都在以1-3个百分点的速度,逐渐抬升。
2002年到2022年间,本科女生数量从66.9万大涨至294万,增长348%;而男生数量则从91.8万涨至176万,涨幅仅仅为88%。
从2010年开始,本科女生的招生人数就开始甩开男生,形成了截然不同的两个走向。
2022年,本科阶段招生数女性占比达到历史最高的63%。
这,绝对是无数女孩子们,用奋斗和汗水浇灌出来的成果,数据背后是无数个晨钟暮鼓、十年寒窗。
为此,她们还惹上争议,背上了莫须有的“污名”。
有专家就说过,“高校女多男少,归根到底是因为选拔人才标准的‘尺’坏了。女生更容易在考试中胜出,这与考试评价体系强调标准答案密切相关。”
这种说法,其实经不起推敲。
放眼全球,在不同的考试制度环境下,有很多国家都是高等教育阶段女性更多,比如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意大利、瑞典、澳大利亚。
但是,也有很多国家男女入学率基本相当,比如同属东亚文化圈的日本(65.53:63.65),南亚大国印度(27.11:30.22),欧洲的制造业骄子德国(72.76:74.34)。
甚至,就在我们一衣带水的韩国,男性毛入学率远远高于女性(107.87:88.16)。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
注:毛入学率是指某级教育的在校生总人数(不考虑年龄)与符合官方为该级教育所规定年龄段的总人口之比。
可见,男女在高等教育阶段的入学表现,并不是简单地由性别决定的,更多取决于社会发展阶段和制度安排。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女性面临的性别压力,以及由此产生的自我提升诉求,无疑相当显著。
美国经济史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 Claudia Goldin就曾一针见血地指出:
“ 几乎在每个国家,一旦让男女平等使用教育资源,几十年后,女性就会表现得更好。”
在这背后,有着不难理解的现实原因——
一来,为了弥补就业时的gender gap(性别差距),女性不得不努力将学历“卷”上去,才能拿到跟男性一样的薪资。
比如,智联招聘发布的《2023中国女性职场现状调查报告》显示,2023年,女性的平均月薪为8689元,与男性的9942元相差1253元,比男性薪资低12%,比三年前提升了11个百分点。
BOSS直聘研究院则指出,教育是唯一能够缩小性别薪酬差异的特征因素。
同时,相比于男性的诸多后路,女性天然在财产继承上更弱势,希望通过学历跃升以留在大城市,逃离逼仄的小城市——在那里,留给大部分女性的只有少得可怜的工作岗位,以及种种来自熟人社会的眼光。
眼下,在女生中广泛流传的一句话是,“乡愁是属于男人的奥德赛,逃离是刻进女性身体里的史诗。”
“把书读烂”四个大字,也因此成了不少女生刻在案头的座右铭。
二来,城镇化率的提高、义务教育的强制推广,也推动了社会观念进步,让女性求学奋斗的难度降低。
当然,高校扩招的文科占比较多;现代服务业越发发达,得以容纳更多的高学历女性就业群体;叫停男女考生分数差异化政策的推出……
女性逐渐获得越来越公平的竞争条件,这都是助推她们学历跃升的外部环境。
03
不过,大量高学历女性的涌现,很可能在未来的20年内,带来一场影响深远的大变局,深刻改变中国上亿适龄男女的家庭、婚恋关系。
第一个大的影响,是结婚率、生育率很难快速好转。
天弘基金研究员肖志刚算过一笔账,
2011-2022年间的本科女生数是2821万,男生累计数是2089万,女生比男生多了732万。
这七百万高学历女性,已经构成今时今日单身女性的基础。
而00后的情况,或许要比90后更为严峻。鉴于“女向上嫁,男向下娶”的择偶偏好尚未扭转,
随着低学历男性的群体规模在扩大,高学历女性的群体在壮大,只会让婚配进一步困难。
90后、00后两代人,很多都难逃“剩女”“剩男”的结局。
有研究就表明:
相比欧美女性,亚洲高学历女性的延迟婚姻择偶,更可能导致不婚,而非晚婚。
可以预见的是,“女性不婚、男性失婚”的社会新常态,还将持续很长的一段时间。
即使走入婚姻殿堂,随着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平均生育孩子数也会降低,从小学学历的1.97个孩子,到本科阶段的0.63个孩子,生育意愿肉眼可见下降。
资料来源:202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第二,是人们的择偶标准将发生巨大改变。
单论婚恋市场,高学历男性与低学历女性,将吃到最大的红利。
为什么都说,高校里的男生就是食堂的饭菜,看着不怎么样,但是去晚了就一口都捞不着?
为什么互联网相亲平台中,不少大城市的男女比已经达到了极为悬殊的1:40?
为什么往往一到过年,农村几十个男性排着队等着一位女性相亲?
为什么高彩礼问题年年抨击,还是有男性愿意掏空家产出数十万的天价彩礼?
其本质就是,高学历女性群体和低学历男性群体的供给,都已经远远大于需求,这就是当今互联网与现实种种怪状的最好诠释。
这种变化,也进一步导致“大城市挤满优质剩女,小城市遍地剩男”的格局。
一边是女性蜂拥涌向大城市,一边是男性失意回流小城市。眼下,中国一二线大城市的户籍人口,女性占比还在一路上扬。
当然,社会转型之下,新型婚配关系也将涌现。
比如,一路飙升的“姐弟恋”,就是其中一种演化的配置逻辑。
2022年,江苏结婚登记的夫妻,女性较男性大1~4岁的占比22.66%。《95后恋爱报告》也显示,62.8%的受访者能够接受姐弟恋,且受教育程度越高,对姐弟恋的接受程度就越高。
比起“大男子主义”的同龄人或者是“爹系男友”,嘴甜懂事的“弟弟型男友”已经开始吃香。女星金莎跟小20岁男友的故事,也让相关讨论热度一路飙涨,“只要保养得好,老公还在幼儿园”。
在日本,女性对于男性的择偶标准,已经从
“三高”的高身高、高学历、高收入
转变为
“四低”,即低姿态(态度谦逊),低依存(家务方面自己搞定不依赖女性),低风险(工作稳定),低燃料(生活中节约用钱)。
中国会不会也出现类似的变化?很有可能。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yODQ0OTcxMQ==&mid=2247523094&idx=1&sn=0b6befe764df1d131e39e029834e9e45
交大org
交大.org | 交通大学校友荟(民间)之公众号《交大org》(JTUAAorg),致力于五所正统交大(上海+西安+西南+北京+台湾)海内外校友间的【交流+通讯】,并向世界传递中华民族正能量!—— 交通大学.org | JTUAA.org
最新文章
越来越怀念八十年代的朝气
比亚迪捐赠30亿!在南大武大川大中南南航等10校设奖学金!
重磅|2024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世界TOP10学科数中国前三:清浙交
特朗普宣布胜选!对美国、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且听风吟 | 市民音乐会免费听!近距离感受大师风采,节目单戳这里→
1972年美国人镜头下的唐山,没有高楼、城市忒干净
Hi~交大,茶姬约学霸以茶会友!
s交大医学院建院72周年之际,浦东新校区正在快步走来……
恭喜,他们结婚了!高校还送上“热搜同款”……
诺奖得主丁肇中,受聘x交大!
南大学霸干出700亿市值!中国最大的智驾方案商今天成功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交通运输工程
s交大崇明校区大揭秘!后续将有这些学院
2023年中国36座省会及以上城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含港澳台)
【深析】AI,中国能胜过美国吗?
交通大学江西校友会四届一次会议圆满落幕
交大“全球校友之家”于常州启用
【讣告】交通大学多伦多校友曹诗俊学长安然离世,享年104岁
仅32所高校!教育部公布重磅名单
中纪委怒批大学高校各种丑恶现象!
高校女博导举铁招生走红,网友:好强……
?“电池大王”宁德时代老板的山顶私人会所
一些中国高校的江湖地位
最新US News美国本科计算机工程专业排名!CMU跌下王座!
惋惜!吴瑛教授(饶毅前妻)在美国自杀离世!
【深度】美国机床衰落了?某非标机床公司生产车间图片流出,里面的门道可不少!
2024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发布!94个学科排名前12%高校都有谁?
28亿!“芯片首富”,捐赠理工大学!
重磅!美国华人回国注意!网友惊曝办理中国签证"新要求",多人已被销户!
中科大数学家陈景润获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东南亚顶尖名校,落户浙江温州!
喜讯 | sJTUer温晓玲当选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
最新!2025 泰晤士世界大学排名发布!
【重磅】2025相约硅谷 第13届交通大学美洲校友联谊峰会欢迎您!
为了中国芯,归国回北大!
又美又飒的交大火箭女博士
【全球通缉老鼠屎】澳洲一中国留学生将烫咖啡泼至婴儿身上至重度烧伤并潜逃……
重磅!世界排名第一的材料科学家王中林院士离美全职归国
Hi,北洋,129岁生日快乐!—— 南洋
中国最幸运的一群人:1962-1972年出生的人!
天才巨星交大人回国竟惨遭杀害!爱妻发誓为其报仇……
交大、华理等沪上高校2024级本科新生大数据公布
2024全国高校毕业生薪酬前200名。
4大权威排名都是TOP50,美国这15所大学太牛了!
中国大学里男生为什么越来越少?一个重要信号出现了!
重磅!苏大文星阁正式对外开放!
环交大科创圈再升级!“大零号湾”专项规划重磅发布!
985大学“变”高中?男孩被交大录取,网友:……
李沐s交大演讲全文:创业的动机要么来自欲望,要么来自恐惧
2024华府梅竹松乒赛:交北清握手言欢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