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书会友,天长地久”—— 西南大学MBA读书会传统文化讲座顺利举办

学术   2024-04-17 20:28   重庆  

西南大学MBA读书会线下讲座

如何塑造强大的内心:

王阳明心学精神及当代启示


线/下/讲/座/

4月13日,西南大学MBA读书会特邀西南大学哲学系单正齐教授分享《如何塑造强大的内心:王阳明心学精神及当代启示》主题讲座。

01

讲师简介

单正齐

西南大学哲学系 教授


安徽省定远县人。1995年师从魏常海教授,研学东方哲学与佛教哲学,获北京大学哲学系哲学硕士学位。2002年师从赖永海教授研学中国佛教哲学,2005年毕业,获南京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现为重庆市西南政法大学哲学研究所副教授。已在《哲学研究》、《宗教学研究》、《禅学研究》、《成大宗教与文化学报》、《江淮论坛》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多篇专业论文。


02

活动开场












2023级尚善班张秋芷同学担任本次活动主持,西南大学近70位2023级MBA同学线下参加讲座,另有80位在线参加。MBA中心执行主任金绍荣及MBA联合会主席唐霞作为特邀嘉宾出席了此次活动。

03
讲座内容

单教授立足于现代视角,以五个精炼的小结为主线,巧妙串联起整场讲座,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详细阐述了王阳明心学的核心精髓,使得同学们能够轻松领略其深邃的哲学思想。

一、心学的核心命题:“心外无理“。

良知便是伦理生活的基石,依据内心良知就能作出伦理上为善的判断。理不在心外求索,而是在心里寻求行为合理的标准。

二、内心能否作出正确判断。

正如舜不告而娶,武王不葬而兴师,并非依据世俗的行为规则,而是靠良知作出的正确行为,孩子从小就知道孝,长大后对兄知悌,对君知忠,对友知信,这都是不学而能,不学而知,是生而为人便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故正道自在人心。

三、内心不能作出正确判断的原因。

同善心是与生俱来的一样,人的利己私欲也深藏内心,当我们被越来越多的私欲蒙蔽了本心,便离正确的判断越来越远。据说只有圣人才没有私欲。圣人以下,从贤人、君子至愚夫愚妇,都有利己的私欲,只是私欲多少的程度有差别。但即便如此,每个人的良知本心是不灭的。即使是盗贼,你唤他为贼,他也有羞耻之心,知道不该成为盗贼。即使是杀人如麻的梁惠王,当他看到牛被手下的人拉去屠宰时也产生不忍之心。因此,为学的方法就是去蔽,如明镜去除灰尘,恢复本心的明净。

四、良知是什么?

良知有三重含义:第一,从《孟子》继承而来,良知为天生具有的从善性能或倾向。第二,良知具有自知是非的功能。良知是内在的意识活动,对善恶的判断能直观地知其是非,是潜在的道德意识。第三,良知是始终完善的本体,它不仅发动为合理的七情、善的道德情感和行为,而且也映照、显现意识活动所及的对象(宇宙万物)。心外无物,物外无心。

五、良知如何判断?

良知是“万物一体之仁”。良知发生作用的根基不在于良知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而在于对其他生物的感受能力和精神的开放性。这种感受能力和开放性表现为:见小孩子掉到井里,会产生惊吓与同情;见动物的苦痛与战栗,会产生无法忍受的心理感应;见植物被砍伐和摧毁,会生产忧虑怜悯之心;甚至见到瓦石被打碎,也会产生顾及与怜惜之心。这皆是因为与生俱来的“仁”心。

日常生活中,能换位思考、从对方立场看问题,就是依良知判断的方法。如从消费者角度考虑问题,生产经营者就会尽可能生产高质量的产品,服务业就会提供令人放心便捷的服务。王阳明说,“经济营生即是良知”,儒家也有“君子爱财,娶之有道”之说。不忘初心,回归内心,听凭内心良知的声音,那么一切“经济营生”都是良知所起作用。一切社会生活、人事交往,只要遵循良知,都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做出合理的行为选择。用王阳明的话来总结:“道即是良知,良知原是完完全全,是的还它是,非的还它非,是非只依着它,更无有不是处。”

04
现场互动及合影

★★★★★

专题讲座结束后,单教授与同学们围绕王阳明心学思想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与交流。

此次活动为大家提供了难得的思考与学习机会,通过深入的互动,同学们对王阳明心学的精神内涵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活动尾声,读书会为参与互动的同学赠送了《传习录》书籍及定制笔记本。




西南大学MBA读书会成立于21年12月,秉承“以书会友,天长地久”的初心,致力为各届MBA校友搭建高质量阅读及交流平台。会员持续招募中,欢迎各界MBA校友加入。



撰文 / 2020级大成班-罗婧

摄影 / 2023级含弘班-胡雨




西南大学MBA教育中心
本平台为西南大学MBA教育中心即时发布招生活动信息、讲座及各类学生活动等信息的官方发布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