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期,潍坊市委分四批通报表扬了200名“兴村治社好书记”,其中安丘市17名。为激励全市广大党员干部争当先进、主动作为,进一步营造比学赶超、勇争一流的干事氛围,现将潍坊市“兴村治社好书记”先进事迹集中展示,本期走近凌河街道凌河村党委书记孙海亮!
个人简介
孙海亮,男,中共党员,1977年4月生,2021年4月任安丘市凌河街道凌河村党委书记。自担任党委书记以来,充分发挥“领头雁”作用,坚持“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原则,使凌河村由乱到治、由治到兴。先后荣获“安丘市乡村振兴带头人”“安丘市兴村治社好导师”等荣誉称号。
先进事迹
抓党建聚合力
当好乡村振兴“排头兵”
2021年孙海亮任职后,面对村内复杂的环境,如何增强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是他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他首先制定了每天一次班子碰头会制度,3年来雷打不动。他经常组织党员到产业示范基地、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走村串户听民情民意,总结好的建议和想法。每次外出学习看到发展好的地方时,他首先想到的就是要组织村里的党员们来学习,每年他都会组织党员干部到济南、临沂等地对标学习,让党员干部们知道“人外有人、山外有山”,让老百姓的心思都放在凝心聚力谋发展上,把大家拧成一股绳。紧接着村里开始“三资”问题整治工作,干部们畏难情绪严重,他多次开会做动员,苦口婆心地劝干部们要借势化解村内的历史遗留问题,历经两个月“晨跑夜访”,清理欠账30万元,腾出空闲场地16处,通过整合利用为集体增收90万元。凌河村由乱到兴,工作成绩也得到了广大村民的高度认可,为下步工作开展奠定了基础。
谋项目促发展
当好群众致富“领路人”
2022年,孙海亮带领村“两委”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建议,经过多次论证后,决定对原大姜市场进行自主拆迁。拆迁工作中,他带领党员干部日夜守在现场,苦口婆心做工作,共腾出建设用地100亩,通过“腾笼换鸟”,落户了潍坊金尔泰焊丝厂和日本合资沣洋食品预制菜两个大项目,每年可为集体增收38万元、持续收益24年。2023年,结合街道乡村振兴规划,流转村内土地380亩,采用“村企合作+农户抱团发展”模式,以土地入股分红形式,形成从大葱育苗、种植到销售一条龙产业链,每年为村集体增收7.6万元,同时提供就业岗位200多个,人均增收3000多元。他积极对上争取资金210万元,硬化道路7条、总面积达14500平方米,新建健身娱乐广场5处、总面积3800平方米,硬化公墓道路1500平方米,建设滚水桥1座。
强孝心优服务
当好养老关爱“倡议者”
凌河村全村60岁以上老年人834人,如何让村里的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成了孙海亮的心头大事。孙海亮将养老工作列为重点民生实事,率先成立了“凌河村孝心养老协会”,制定了《凌河村孝心养老协会章程》。此外,他带头探索实施“四个一”筹资模式,蹚出了一条孝心资金筹集的新路子。“集体补助一点儿”,村集体每年出资13万元,作为孝心基金的固定资金来源;“社会捐助一点儿”,通过宣传发动和社会倡导,让村里的在外工作人员、民营企业家、社会爱心人士等慷慨解囊,捐助孝心养老资金26万余元;“子女交纳一点儿”,每个老人的子女每年交纳400元孝心基金,作为孝心基金的重要支撑;“向上争取一点儿”,每年向街道、民政等部门争取6万元专项资金,作为孝心基金的有益补充。孝心养老协会每年用于老年人的养老资金及生活补助达50万元,真正让老年人得到了实惠。聚焦破解老年人“做饭愁、吃饭难”的问题,孙海亮带领村干部多渠道筹资20万元,建起了占地面积300平方米的幸福助老食堂,让全村60多位高龄、独居老人吃上了“热乎饭”。
孙海亮热爱农村、熟悉农业,把自己全部的精力都投入村集体的事业当中。作为村党委书记的他,用自己的担当带领着全村人民蹚出了由乱到兴的致富新路子,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自己的入党誓言。
来源:安丘党建 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内容爆料、商务合作请加微信:wfqihao、18605361978
内容爆料、商务合作请加微信:wfqihao、1860536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