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调查研究是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做好工作的“传家宝”,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新时代年轻干部必备的核心能力之一。为帮助年轻干部练好“调查研究”基本功,不断提高调查研究能力,特开设“黔研阵地”专栏,刊发新录用公务员、选调生调研文章。
本期推出第9篇:《党校干部教育培训需求及质量提升调查思考——以黔江区为例》
党校干部教育培训需求及质量提升调查思考
——以黔江区为例
为全面了解全区干部教育培训需求和质量现状,进一步提升干部教育培训质量,依据《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和新修订《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合理设置调查问卷,经过发放电子问卷的形式开展调查,调研对象为全区在职干部,共回收电子有效问卷353份。
一、调查问卷基本情况
(一)干部培训需求情况
本次调研的对象大多是已经参加过培训的学员,因此,能够较为集中且精准反映培训学员的具体需求。
1.培训时长需求情况。在培训时长需求上,调查显示,选择5-7天占49.86%,选择3天以内占17.85%,选择10-15天的占14.45%,选择1个月左右占12.46%,选择3个月左右占2.55%,半年或以上占2.83%。总体来看,高达67.71%的调研对象更愿意接受短期培训,仅17.84%的调研对象愿意接受1个月以上的长期脱产培训。
2.培训班人数设置。在班级人数设置需求上,调查显示,选择30-40人占56.37%,选择40-60人占30.88%,选择60-80人占5.1%,选择80-100人占4.53%,选择100人以上占3.12%。由此可以看出,选择60人以内的班级设置占比高达87.25%,仅12.75%的人选择60人以上的班级设置,大多数学员还是更愿意接受小规模人数培训。
3.培训知识及能力提升需求。在培训知识需求方面,调查显示,对培训知识需求调研结果由高到低排序为:能力培养知识(68.84%)、形式与任务知识(55.81%)、理论教育知识(42.49%)、党性教育知识(41.36%)、当代世界知识(34.84%)、科技前沿知识(26.06%)、其他知识(0.28%),可以看出培训学员将能力培养知识排在第一位,想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履职能力,推动工作高效运行。同时也可以看出学员们对培训内容的需求是多样性的。
在能力提升方面,调查显示,调查结果由高到低:综合素质能力(70.82%),改革创新能力(67.99%),政治领导能力(53.26%),提升执政能力(46.18%),科学人文素养能力(20.68%),其他(1.13%)。此次调查对象大多数为科级及以下、年龄为40岁及以下的干部,抽样调查对象对综合素质能力、改革创新能力、政治领导能力的培训需求是排在前三位的。可以看出,不少干部认为,面对新形势下各种工作,存在精力分散、本领恐慌的情况,因此就需要通过各类培训不断为自己充电续航。
4.教学方式方法需求。在教学方式需求方面,调查显示,从高到低排序依次是:案例式教学(73.37%)、现场教学(55.24%)、课堂讲授(38.81%)、研讨式教学(30.88%)、模拟式教学(28.61%)、互动式教学(27.2%),可以看出大多数学员更偏爱案例式、现场教学这类非传统教学方式,但也非常认可“课堂讲授”这种比较传统的教学方式。也有学员对模拟式教学和互动式教学有一定的青睐,说明学员更期望教学方式多样化,进一步提升自身理论和实践能力。
调查显示,传统教学方式、非传统教学方式、学员自学三者占比最受欢迎的比例是4:3:3,最不受欢迎的比例分配是6:2:2。为取得实效,学员们认为最重要的方法依次排序是现场教学(86.69%)、课堂讲解(84.7%)、学员小组讨论(42.49%)、自学(26.35%)、其他(0.85%)。从结果也可以看出学员们注重传统式教学和非传统式教学相结合的形式。
5.培训师资需求。在培训师资需求方面,调查显示,学员们对师资需求从高到低的类别是:专业领域人才(67.99%)、高等院校教师(59.77%)、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领导干部(39.09%)、优秀基层干部(38.53%)、党校教师(37.11%)、企业管理者(17%)。从结果可以看出,大多数学员还是更青睐专业领域人才为其授课,专业领域人才往往研究得更加深入透彻,在讲解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够进一步激发学员深度思考。排在第二位的是高等院校的教师,这些教师学历层次高、知识渊博、逻辑性强、授课方式比较新颖,能够给学员带来不一样的知识和体会,同时也能拓宽视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优秀基层干部、党校教师占比不相上下,他们工作经验比较丰富,对一些政策、措施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和把握,能够结合工作现实给予学员一定启发。
6.培训考核需求。在培训考核需求方面,调查显示,调研对象对培训考核需求由高到低依次排序:开卷考试(47.31%)、积分制管理评定等次(38.53%)、撰写论文或学习体会(33.43%)、组织部派人跟班考核对学员进行写实性考察或鉴定(33.43%)、组织部门随机抽查考核(17.28%)、闭卷考试(15.01%)、其他(1.13%),大部分调研对象更加倾向于开卷考试这一考核方式,闭卷考试这个考核方式选择人数较少。因为大部分培训班时间安排比较紧,课程内容十分丰富,存在一定记忆困难。但是也能看出学员们希望能用多种形式进行量化考核,并不是仅通过理论测试实现考核的目的。
(二)干部培训质量情况
1.以“成果”检验干训工作成效。据统计,近三年来,共举办各类培训班次112期,培训干部11413人次;承担市、区级课题67项,公开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2 篇),论文参赛获奖率达30%以上。以《领导参阅》为平台发表资政报告48篇,得到区“四大家”领导肯定性批示31篇,签批率达64.6%。两年分别在市委党校(行政院校)校(院)长会议、市社会主义学院院长会议上作交流发言,连续3年荣获全市党校(行政院校)系统办学考评创新工作奖2项、特色工作奖1项、单项工作奖2项。
2.以“满意度”测评检验干训质量。2022年度、2023年度、2024年度学员对教学课程中评价为“好”的比例分别为96.74%、97.23%、97.61%,比例逐年递增。此外,调查对象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满意度显示“比较满意”等级以上的占比高达90.93%。在干部教育培训过程中紧紧围绕基本培训的主题主线,切实把提高培训质量摆在更突出的位置,坚持有计划、有方案、有准备,确保培训的针对性、操作性、实效性。
二、基于调查问卷分析
调查显示,从调查对象对目前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满意度结果来看,选择“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分别占比55.24%、35.69%,选择“一般”占比8.5%,选择“不太满意”占比0.57%,没有人选择“不满意”选项。近年来,全区不断探索创新培训方式方法,干部培训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一)亮点工作
1.打造理论精品课堂。充分发挥理论宣传主阵地作用,在先学一步、深学一层的基础上,重点聚焦《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实践论》《矛盾论》等经典著作开设导读课程4门。聚焦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党的建设重要思想等录制一批理论微党课,创设党校微课堂,构建党校课堂“新空间”,已在黔江电视台展播4门,以务实举措推动党的理论进万家、进内心。
2.开辟第二课堂。深入挖掘党校课程与黔江文化的契合点,以实物、实景、实例、实事为载体丰富课程内容,因地制宜开辟“第二课堂”,目前,已开辟5条现场教学主题线路,18个现场教学点,并巧用“导游”式授课模式,让学员边走边学边悟,不断增强教育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让现场教学真正“活”起来。
3.创新“订单式”培训。保持“需求端视角”,向全区各级各单位征求纳入党校主体班教学内容,共征集到课程内容12项,课程清单25节。创新使用手机小程序发放《党校培训需求和办学质量调查问卷》,进一步摸清了党员干部的培训需求,让培训课程更有针对性,让学员学有所获。
4.创新科研资政联动。坚持理论研究与对策研究“两条腿走路”,紧扣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持续加强与区“两办”“两研”、区委宣传部、区社科联等部门协作,充分调动教师、学员积极性,整体提升科研咨政工作质效。近三年,共承担市、区级课题67项,公开发表论文100余篇,共发表资政报告48篇,学员提交调研报告100余篇。
(二)存在的不足
1.培训难以做到全覆盖。一是量大面广,党校现有的硬件设施无法承载。根据基本培训要求,我区共应纳入基本培训对象为区管领导干部、科级干部、村两委干部、基层党员等对象共计为17602人。按照130%的比例调训,全覆盖培训五年应调训的人数为22883人,目前区委党校的硬件基础难以承载。二是基层党员类别众多,针对性开展全覆盖培训难度大。基层党员包含体制内党员、农村党员、流动党员等,各类党员的学历层次、工作经历不尽相同,需要针对性开展全覆盖培训难度大。
2.培训效果难以做到即时评估。干部教育培训的效果主要体现在干部理论素养、理想信念、党性修养、思维方式、履职能力等方面发生的积极改变。也就意味着,干部教育培训效果具有延后性,当即无法体现出党员干部的变化,需要看干部回到工作岗位后的实绩和表现。
三、干部教育培训需求
及质量提升的对策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部教育培训不能“一锅煮”,必须区分对象、按需培训。为了更好地提升干部教育培训实效,推进党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结合党校实际,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一)创新机制激活力。紧紧围绕“打造渝东南干部教育高地”,比照“三步走”目标要求,切实走好“创新”道路。一是不断健全干部教育培训机制。科学设置培训班次,训前做好“需求”调研,订制“需求”菜单,收集意见建议、问题释疑等清单,全面提升党员干部“七种能力”。二是构建大成集智机制。深化武陵山片区党校教育联盟合作,注重片区协作优质办学资源共享。建立“教师+学员”联合机制,积极融入渝鄂湘黔边际区域中心城市建设中,撰写一批高质量的资政报告,使得培训“不白来”、干货满满,有“料”更有“效”。
(二)深化教学再改革。教学是党校的中心工作,教学方法作为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推进教学再改革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干训工作的质量水平。一是要持续推进“两段式”教学。不断深化川渝合作办学,切实弥补区内教学弱势短板,加强与高校、市区级部门合作,变“单纯学”为“观摩学+大家谈”,拓宽学员的眼界,提升学员的理论和实践能力。二是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借鉴法治教育基地平台的经验基础上,深入探讨与其他区级部门合作的可能性,用好用活基地平台,打造具有黔江辨识度的教学品牌。三是主推学员成果集成。充分发挥学员“三带来”优势,将学员撰写调研报告转换资政报告,通过命题作文与自主选题相结合的方式,出一批好成果。
(三)比学赶超树标杆。一是选取标杆。在渝鄂湘黔边际区域内,结合党校实际,通过分析标杆对象的有关数据和信息,掌握其成功经验和最佳实践,找出自身差距不足,制定实施追赶计划。切实将比学赶超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做在平常。二是聚焦主责主业。认真学习全市赛马比拼精神,严格对照“打造渝东南干部教育高地”项目“三步走”战略要求,厘清各阶段任务清单。切实将干训工作任务量化,全面细化各项任务,压实压紧责任,具体落实到各部门及人员,确保各阶段目标任务高质量完成,持续营造创先争优浓厚氛围。
(四)严格管理转作风。加强培训管理是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把从严治校、从严治教、从严治学作为党校工作的重要方针,狠抓校风、学风、作风建设,切实提升干部教育培训质量。一是秉持“严”的基调,强化纪律约束。坚持把从严治党要求和从严治校方针结合起来,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把严的主基调体现到学员和教职工日常管理监督中,敢于较真,抓早抓小,防微杜渐,推动各类主体形成从严治校合力。二是营造风清气正的办学环境。在办学过程中,要严格入学管理,教育引导培训学员严格遵守党校的规章制度,坚持“先礼后兵”。要严格考核管理,实行学员量化考核制度,多维度对培训学员进行考核。要严格后勤管理,严格落实学员入校后实行全封闭式管理,培训期间吃住一律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