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市场最关注的财政部化债方案出来了,简言之,就是10万亿的直接资金加上2万亿债务自然到期,五年内将化解12万亿隐性债务。
这其中,本次人大批准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限额是6万亿。未来5年每年安排新增专项债8000亿,合计4万亿是原来就有,不是新增。棚户区改造隐性债务2万亿元是自然到期债务。所以,网上吵得很厉害,有的说超预期,有的说不及预期。
实际上,化债是借新债还旧债,属于中性,不过从降低地方政府利息支出负担,解决三角债问题等方面来说,还是积极的。
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要提高地方债务限额,什么是隐性债务。这里展开说说。由于楼市连年调整,房地产相关税收、土地出让收入等大幅度减少,这可是地方政府很大一块收入来源。
开支很大,收入减少,怎么办?借钱度日。但根据《预算法》规定,地方债务余额不能超过限额,要想增加,需要全国人大批准。没办法,只能各显神通,有让当地的国企、城投公司去借钱,有一次性拍卖25年停车位特许经营权的,甚至出现“远洋捕捞”事件,损害地方政府信誉。
至于拖欠企业款项,那是常规操作。化债能够打通三角债,无疑能提振经济,促进消费。
1、债务没有消失,只是以时间换空间,发新债还旧债。
由地方政府发新债来还旧债,而不是中央政府发行国债来还地方政府的旧债。这一点很重要啊,意味着“谁家的孩子谁抱走”,中央不来兜底。否则,对守规矩的地方就很不公平。有些地方财政收入没多少,借钱很积极,也不管能不能还得上,反正是下一届领导的事情。大不了国家兜底。所以还是需要压实地方化债主体责任,明确财政纪律,避免由中央资金托底带来的道德风险,对新增隐形债务“零容忍”。
2、节约利息支出 6000 亿元。
由于法定债务利率大大低于隐性债务利率,置换后将大幅节约地方利息支出。经过估算,五年累计可节约6000亿元左右。政府债目前利率也就 2% 左右,而隐性债务利率较高,
3、隐性债务公开化。
以前各地自己想办法搞了很多平台来从银行借钱扩大基础设施建设。现在,这些借款要到期了,如果不还,银行完蛋。如果要还,政府没钱。现在隐性债务公开化,银行可以不增加新的不良贷款,拿到钱可以转为持有政府债券,双方都有好处。
地方政府主体从应急状态回归正常状态谋发展,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能力和积极性得到恢复,而这恰是改革开放四十六年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秘诀。
如此,曾经高悬在社会上的巨大的债务压力,被轻轻划过,不再成为地方的负担和压力,使得地方政府可以从容不迫地开展新的项目,而不用绞尽脑汁凑钱还债了。
今天大盘高开低走,成交量 2.73 万亿,比昨天放大1691亿。经过昨天普涨,指标上再次超买,有技术性调整的要求。
至于下午的下跌,主要还是市场预感财政刺激政策不及预期。实际上,9 月份以来,各部委的政策发布,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有节制、有节奏地释放利好政策,既不希望一次性让市场过于激进,但同时又通过频繁发布会强调“增量政策”,充分与市场交换预期,也以此表示对市场预期的重视。
而市场偏偏喜欢次次超预期,最好可量化,新增多少万亿,降息多少基点等等。
通过这几个月的观察,总体来看,大超预期的政策集合一次性出现的概率很低了,而且有些政策可以量化,有些政策则难以量化,所以投资者不要“看政策只看数字”。我们只需知道本轮牛市的爆发是缘于货币和财政政策的大转向,为了达到经济发展目标,政策量大管够,这显然有利于行情走的更高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