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兰州12月18日消息(记者邸文炯 通讯员蔡峰)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1600多公里的迢迢山水,阻挡不了即墨·漳县两地的深情厚谊。
自新一轮协作帮扶工作开展以来,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甘肃省定西市漳县两地精准对接、紧密合作,立足“漳县所需、即墨所能、合作共赢”原则,构建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东西部协作格局,全面推进东西部协作各项任务落细落实,共同谱写东西部协作新篇章。
漳县现代设施农业产业园(央广网发 漳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漳县作为“中国绿色名县”,目前蔬菜种植面积已达到12万亩以上,尤其韭菜、黄瓜很有远近闻名,但传统的小而散种植模式很难形成气候,每年菜价随行就市,始终没有定价话语权。于是,在全国妇联的牵线搭桥下和青岛市即墨区的支持下,引进建成漳县现代设施农业产业园,探索蔬菜种植新模式,做大做强蔬菜产业。
走进产业园内,一排排日光温室矗立田间,整齐排列,大棚内一片生机盎然,绿油油的秧苗上挂着一串串的西红柿鲜嫩欲滴、长势喜人。大棚旁,工人们正忙着挑选刚刚采摘下来的西红柿,装箱、称重,忙得不亦乐乎。
漳水润农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从建设到运行离不开青岛市即墨区的倾心帮扶。“每月能拿到3000多元,还不用跑到外面去。这个企业真好。”务工群众吉如芳说道。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用工需求也随之增多,这个建在群众家门口的企业已经成为当地农户就业增收的新渠道,乡村振兴的新动能。目前,该公司现有长期务工群众120余人,季节务工人数可达200人以上,真正拓宽了当地群众就业渠道。
即墨·漳县两地不断拓宽协作领域,今年青岛即墨区为漳县争取投入资金4759万元,用于扶持发展产业项目……这些金融“活水”的注入不断增强了漳县经济发展的“造血”功能,一批区域优势显著、拉动效应明显的东西部协作产业在武阳大地焕发着勃勃生机。
青岛即墨和漳县把消费帮扶作为激活经济发展的“一池春水”,拓宽农特产品销售渠道,并依托在即墨区建设的漳县农特馆,持续深化“漳货入青”长期稳定购销合作关系,今年东西部消费帮扶销售额达到1.6亿元以上。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即墨区紧盯漳县农村富余劳动力,精准对接企业和务工人员,向福州、青岛等地发送东西部劳务协作定制免费高铁专列,今年已向青岛输转劳动力200余人,帮助在省内就近就业的农村劳动力1600余人,帮助在第三地就业1300余人,有效推动东西劳务协作务工规模稳中有增,务工收入不断增加。同时,举办劳务协作培训班4期,培训200人次,不断提升群众增收技能。
乡村振兴,人才是重头戏。即墨、漳县两地把干部人才交流作为东西部协作的核心要素,在干部人才对口帮扶上精准发力,双方互派党政挂职干部2名,选派4名教师、7名医生到漳县开展帮扶交流活动。同时,充分利用东部资源和帮扶资金,举办党政干部、专技人员培训班2期,培训110余人次。
东西部协作示范村——漳县新寺镇青瓦寺村(央广网发 漳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伴随着山东、甘肃两省“百村振兴计划”时代旋律,借鉴东部地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经验,持续投入资金670万元打造东西部协作乡村振兴示范村5个,引领漳县乡村振兴。如今一个个美丽乡村点缀在武阳大地的版图上,就像是一颗颗明珠,以点带面、串珠成链,绘就乡村全面振兴的宏伟蓝图。
跨越千里,山海情深。如今,来自青岛即墨区的资金、技术、人才、理念正在源源不断地输入漳县,协作之花已在广阔的武阳大地多彩绽放。
来源:央广网客户端
监 审:杜国亮 审 核:李淑娟
责 编:杜丽珍 编 辑:郭凤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