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战江湖 高跟旗袍女侠 快来和我一决高下
小学生诵读 大赛一等奖作品
盘点近视眼的尴尬瞬间#搞笑#近视眼
葱辣小排|用葱烧海参的技法烧排骨,葱香伴肉香,米饭三碗起!
“药食同源”再增4种!水里泡一泡,清肺利咽、止咳化痰
中医讲究“药食同源”,很多食材同时也是药材,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起到很好的调养效果,化痰、养肺、补肾……总有一款适合你。
近日,“药食同源”又新增了4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了公告,宣布地黄、麦冬、天冬、化橘红被纳入我国食药物质目录。
截至目前,我国批准的食药物质共106种。
2023年发布9种,2024年又发布4种新物质,可以看到,“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大家庭成员”越来越庞大了。
这蕴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实践经验,让我们好好发扬这块瑰宝来预防疾病、保护自己的健康吧~
一起来认识这4位新成员~
化橘红:天然“化痰高手”
化橘红在广东、广西等地区有作为食品原料食用历史,主要方法为泡茶、煲汤、炖肉、入菜、传统方式制作饮料、糖果、蜜饯果脯和糕点等。
化橘红被称为“中华咳宝”、“南方人参”,更有“一片值一金”的美誉。化橘红用于咳嗽,无论热咳或寒咳,服之均可见效。它主要有以下四大作用:
①最拿手的——止咳化痰。化橘红药性辛温偏燥,对寒邪生痰,湿盛郁痰引起的黄痰白痰、咳嗽哮喘、胸闷腹胀,一击即中。中成药橘红丸、橘红痰咳颗粒都有它!
②最直接的——健脾消滞。中医认为其气味芳香燥湿能入脾,辛散行气滞,对食积引起的湿阻中焦、呃逆膈气等,见效很快。根据食积程度不同,可与山楂、枳壳、麦芽同用,消食化滞。
③最惊喜的——理气宽中。化橘红味辛、苦,辛则香气善于走窜,苦则利下行降浊,对脾胃升降、气机畅通有不错的疗效,能对付肝郁气滞和胸闷呕恶,调和胃气。
同时,化橘红对于抽烟喝酒引发的喉咙损伤也有不错的效果。经常需要饭局应酬的,平时也可以用化橘红泡泡茶,对于行气消滞有很好的帮助。
直接泡茶:取3-5克化橘红片,用开水冲泡,静置片刻即可饮用,可反复冲泡,化痰止咳,助消化!
地黄:补肾界的“扛把子”
地黄在河南、甘肃、山东等地区有作为食品原料食用历史,主要方法为腌制咸菜、泡茶、泡酒、入菜、煲汤、炖肉等。大家耳熟能详的六味地黄丸,其中就有熟地黄。不过地黄有生、熟和鲜药之分,三者不可视作同一药物而混淆使用。
①鲜者可绞汁外用:取鲜地黄洗净泥土,除去杂质,用时切厚片;或取鲜地黄捣烂,榨取其汁,用作临时配方。鲜地黄味甘、苦,性寒,归心、肝、肾经。具有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的功效。多用于热邪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衄等病症。
②生者为清热之品:取干地黄,除去杂质,用水稍泡,洗净,闷润,切厚片。生地黄味甘,性寒,归肝、肾经。为清热凉血之品,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功效。多用于热病烦躁、发斑消渴、骨蒸劳热、吐血、衄血、津伤便秘等病症。
③熟者取补益之效:生地黄制成熟地黄后,具有滋阴补血,益精填髓之效。多用于血虚萎黄,肝肾阴虚所致眩晕耳鸣、腰膝酸软、消渴、遗精、崩漏、须发早白。熟地黄味甘,性微温,归肝、肾经,质厚味浓,易滋腻碍脾。
麦冬:补阴圣药
麦冬在我国四川、广东等地区有作为食品原料食用历史,主要方法为泡茶、煮粥、煲汤等。
《神农本草经》将麦冬列为上品药材,言其“久服轻身,不老不饥”,古人给予麦冬相当高的评价,甚至称其为“不死药”。其中当然有夸大的成分,但是麦冬确实是一味好药材。
《本草汇言》中记载:“清心润肺之药。主心气不足,惊悸怔忡,健忘恍惚,精神失守;或肺热肺燥,咳声连发,肺痿叶焦,短气虚喘,火伏肺中,咯血咳血;或虚劳客热,津液干少;或脾胃燥涸,虚秘便难”。
组成:麦冬20克、人参10克、乌梅10克。
适宜人群:阴虚口干人群。
天冬:滋肺肾之阴
天冬在四川等地区有作为食品原料食用历史,主要方法为蒸食(鲜品)、煲汤、酿酒、茶饮、煮粥、制作蜜饯等。
天冬专走肺经和肾经,滋肺肾之阴,清肺生津、补肾,所以对糖尿病肾病更有针对性。
组成:
天冬:养阴润燥,养肺生津;
生黄芪:比炙黄芪性质温和,不容易生燥热,更适宜阴虚、内热人群;
鸭肉:甘寒养阴。
功效:
滋阴补虚,益气生津。
做法:
鸭肉洗净、去皮、切块,焯水,和天冬、黄芪、姜片一起炖煮,出锅前加盐调味,每周吃1-2次即可。(鸭肉去皮可以减少油脂摄入,符合糖尿病人低盐低脂饮食的原则。)
适宜人群:
气阴两虚的人,如气短、乏力、烦热、口燥咽干、手脚心热、舌红少苔等。
注意:
尿酸高、痛风人群不宜喝汤。
投稿邮箱:2859404336@qq.com
欢迎社会各界热爱旗袍的人士关注和加盟
本微信公众号推广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者撤销。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公众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