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教育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室和课本,研学旅游不仅为青少年提供了走出课堂、亲近自然和社会的机会,更是他们探索未知、拓宽视野、提升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2023年,黔东南州成功创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全州现有1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56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位居全国同级地市州之首;有218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居全省第一。
依托丰富的非遗资源,“非遗+研学”旅游融合这一黔东南大地上的新热潮,正为游客带来更加精彩多元的文旅新体验。
图片来源于丹寨万达小镇
在丹寨县龙泉镇卡拉银匠村,当地丰富的非遗研学课程受到了不少游客的青睐。在一家鸟笼编织体验馆,来自广西的研学生在手艺人的指导下,零距离体验非遗传承的工匠魅力。
“在这里学习非遗的制作技艺,可以亲身感受到不一样的少数民族风情与文化。做好的鸟笼还可以带回家当装饰品,很有纪念意义。”游客岑晓熳说。
资料图(图片来源于丹寨万达小镇)
“我们现在主要是接待各地的研学游团体,暑假和寒假都是旺季。11月份接待了400多人,12月已经有一个150多人的研学团预定了。现在快到寒假,冬季旅游将迎来高峰,我们的收益也会越来越好。”卡拉村鸟笼制作体验负责人王玉和介绍道。
来到雷山县郎德苗寨,参加研学游的学生们沿路参观苗寨的传统建筑,简单了解吊脚楼、风雨桥的构造。随后,来到村中的非遗文创体验馆内,蜡染艺人带领同学们一起从描图、点蜡、蓝靛浸染、脱蜡、浸泡清洗到晾晒等制作蜡染。夜幕降临,一张张长桌紧密相连,学生们按照当地习俗,并排而坐,享受着长桌宴的美味,感受着浓厚的少数民族风情。
图片来源于郎德苗寨景区
朗德苗寨于2021年在郎德景区打造研学基地,配备完善的基础设施设备,开设研学课程。通过固定聘任方式,为苗族非遗传承人提供稳定工作岗位,使其专注于研学教育活动,保障研学项目师资力量。加强与省内外学校、教育机构、非营利性组织、旅行社等的密切合作。目前,郎德苗寨研学基地涵盖非遗体验、自然课堂、农耕文化体验等五大种类研学课程。
每到寒暑假,打开各类旅游推介网站或APP,黔东南都是非遗研学游的热门推介地。
“冬季以来,向我们旅行社咨询非遗研学游的游客还是挺多的,主要是家长想给孩子在寒假报团,郎德苗寨、麻料村、大利侗寨等都比较受欢迎。随着高品质文化体验游的受欢迎程度逐年递增,我们还可以根据游客的喜好,制定私人旅游路线行程。”黔东南州三黎旅行社相关负责人表示。
资料图(图片来源于郎德苗寨景区)
近年来,黔东南州通过“非遗+品牌”“非遗+景区”“非遗+节庆”“非遗+研学”等非遗项目、非遗品牌和非遗旅游精品线路的推出,进一步丰富了全州旅游产品供给,深化文旅融合,完善了旅游市场业态,促进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推出“魅力黔东南多彩非遗体验走廊”“苗疆非遗研学主题体验走廊”和“百里侗寨非遗主题体验走廊”等系列旅游线路,成功打造“中国丹寨非遗周”等十余个非遗品牌,不断提升“民族原生态·锦绣黔东南”品牌知名度。
下一步、黔东南州将进一步强化非遗内涵支撑,展开深度、广泛、系统的融合,通过“非遗+研学”等,开发出参与度高、体验性强的非遗研学游项目,实现非遗文旅产业融合模式的蝶变升级。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康莉
编审:杨光能
统筹:雷 刚
编辑:吴小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