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30日上午
江北区首届中小学生科技节
在重庆市鲁能巴蜀中学校拉开帷幕
“弘扬科学家精神
共筑科技创新梦”
丰富的科普活动
生动有趣的互动体验
为孩子们的科技梦想注入动力
01
繁星闪耀——
点亮科技引领的智慧“启发器”
▲2024年12月30日,区首届中小学生科技节现场
上午9点,江北区首届中小学生科技节启动仪式在鲁能巴蜀中学大礼堂盛大举行。开场之际,歌曲表演《飞翔的路》《祖国不会忘记》奏响科技与艺术融合的激昂乐章,烘托出热烈而庄重的氛围。
▲歌曲表演《祖国记得我》
活动现场,区少年科学院、区青少年创新学院成立并授牌,并为区少年科学院、区青少年创新学院名誉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汉龙、重庆大学教授仉文岗颁发聘书,为江北区中小学科学副校长、科学教育导师代表颁发聘书。
刘汉龙院士以“低碳发展新策略——生物建造”为主题,紧扣当下全球发展脉搏,为莘莘学子带来了一场知识盛宴。他的言传身教,如同给现场学子们的科技梦想引擎注入超强动力,将课本之外的前沿知识灵活运用,拓宽视野,让学生感受科技创新与社会责任紧密相连的魅力。
▲2024年12月30日,刘汉龙院士以“低碳发展新策略——生物建造”为主题开展科普讲座
02
搞一点科创——
激发科学探索的澎湃“内驱力”
▲区首届中小学生科技节各学校展台
活动展示区陈列着鲁能巴蜀中学、八中宏帆中学、十八中学、字水中学、新村小学、华新小学、科技小学等7所学校在“搞一点科创”上的创造成果。本次展示基于学生立场,注重体验感、交互性与参与度,从不同角度展示“一校一案,各美其美”的学校科学教育成果。
▲学生正在调试无人机模拟驾驶系统
▲新村实验小学的学生正在操控遥控车
▲学生操作机器狗进行动作展示
▲学生操作机器人进行动作演示
重庆市字水中学与重庆医科大学深度合作,联合培养的雏鹰学员与重医大陈婷婷、陆蔚天、廖红等导师团队通过“脑机接口”“餐桌上的安全”等项目实验的互动体验,“海姆立克急救法”的角色体验等丰富有趣的科普小活动,吸引了许多目光,让参观者体验到了医学科研的神奇魅力。
重庆八中宏帆中学在人工智能编程教育方面成果显著,构建了“三维三阶两融一核”人才培养体系,强调个性化发展和创新思维。近两年来,学生竞赛成绩斐然,包括市长奖、机器人竞赛、信息竞赛金银铜奖等,特别是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表现突出,获全国一等奖总数位居全市第一。
江北区新村实验小学致力于科普教育,常态化开展社团俱乐部活动。活动融合机器人搭建、操控与多元编程技术,并拓展至无人机、自动驾驶等前沿领域。学校将常态化社团活动与卓越竞赛成绩相结合,充分展现了其在科技教育方面的实力与创新成果,学生获得区长奖16人,市长提名奖1人,NOC创新发明奖4人,获得国际赛金牌6人。
江北区科技实验小学将“立人·启智·创新”的理念、“智创教育”特色战略品牌根植于航天科技教育全过程,致力于科技拔尖创新人才培育,积极探索现代化智慧型一流学校之路,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江北区华新实验小学立足全国科学实验校三年高品质发展规划,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要素,以科普讲解为路径,充分展示了学校科学教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03
荣耀回溯——
区域中小学科技教育“档案册”
▲区首届中小学生科技节现场,现场氛围热烈浓厚
一直以来,我区始终将中小学生科技创新教育视作重中之重,收获了斐然成绩。江北区实施“五个一点”特色教育三年来,全区各中小学以科学教育课程为依托撬动学生对科技创新的无限热忱,通过科学探索实验让学生们在实践中领悟科学逻辑魅力。
据了解,江北区九年级质量监测科学学科素养在中心城区位列第一。2023年以来,获得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2人(全市10名)、提名奖1人(全市10名),重庆市小科学家称号3人,重庆市小发明家称号8人,重庆市科技小能手称号9人。上述奖项获奖人数以压倒性优势居全市第一。
科学教育教研成绩也迎来“井喷期”。江北区STEM教育科学研究成果2023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重庆市最高奖项)。2024年实验教学入选市级精品课数量名列重庆市第二。全区中小学入选全国科学教育实验校2所,建成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2个、重庆市科普基地2个。连续18年9届11人获得重庆市科学优质课大赛一等奖,全国优质课展示特等奖1人、一等奖8人,多次在全国小学科学名师及特级教师论坛进行课例展示。
来源:江北新闻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内容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