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奉节县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力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扎实推进干部走访、教师家访、医生巡访、专技随访,推动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群众“三服务”工作落地见效。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营造见贤思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奉节微党建推出“四访标兵”系列报道,全面展现各位标兵锐意进取、拼搏奋进的良好精神风貌,进一步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奋斗热情,为奉节高质量发展凝聚奋进力量!
标兵档案
刘小林,中共党员,金凤小学副校长,奉节县2023年“教师家访标兵”。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我要用爱心去呵护每一个孩子,用智慧去启迪他们的心灵。我希望我的付出能够换来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和家长的认可。”
刘小林作为一名优秀的青年教师,从教10多年来,一直奋战在基层一线。家访工作中,她积极入户学生家庭,送温暖、找差距、解难题,多次带领教师走访学生家庭,详细了解学生在家生活与学习。针对家访中收集的学生在家学习懒散、不爱完成家庭作业等问题进行集中研判,组织教师与家长座谈,制定任课教师谈话引导+学生结对互帮互助+家长教育督促的帮教方案,通过真诚耐心的沟通,帮助家长正确认识孩子的客观差异,达成共识,分类施策,有效改善学生不良学习习惯。2023年以来,金凤小学全覆盖家访学生642人次,采纳家长意见建议23条,解决学生实际困难30余个,落实孤儿、残疾、建卡贫困户、大病等各类学生资助5.9万余元,有力有效提升了家长满意度。
标兵档案
龚金玲,中共党员,曲龙小学顶岗锻炼副校长,奉节县2023年“教师家访标兵”。
“孩子们的世界单纯而美好,能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引路人,我深感荣幸与责任重大。我愿做孩子们的阳光,温暖他们的每一天,让他们在爱与关怀中勇敢前行。”
曲龙小学地处汾河镇大洪村,距离县城45公里,全校现有教职工35名,学生92名,其中留守儿童占比85%以上。为着力解决学校留守儿童生活上缺人照应、行为上缺人管教、学习上缺人辅导的“三缺”困境。多年来,龚金玲始终坚持以教师家访为抓手,通过入户走访、座谈交流等多种方式,积极开展留守儿童关爱与帮扶。她采用电话+微信的方式与家长保持常态化沟通,全面反馈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情况;主动担任留守儿童临时家长,组织留守儿童过集体生日,为学困生辅导功课。在她与学校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曲龙小学留守儿童“三缺”困境得到有效改善,2023年家长对学校、教师满意度高达100%。
标兵档案
刘泉芳,公平小学教师,奉节县2023年“教师家访标兵”。
“爱孩子就要和孩子的视线保持同一高度,让孩子看见的是我们的眼睛、我们的表情,蹲下来,这是对孩子的尊重”。
从教近20年的刘泉芳是一名优秀的班主任教师,有着丰富的班级教育管理经验。她善解人意、幽默随和,与学生打成一片,孩子们都愿与她亲近,分享心中的“秘密”;家长更是十分信任,有什么问题都爱和她沟通交流,遇到难以解决的教育问题,还时常邀请她入户帮扶,针对性解决学生问题。今年春季家访中,部分家长反应孩子在家任性、叛逆,不愿和家长交流。在全面摸排了解情况后,刘泉芳利用家长会组织开展家长育儿经验漫谈沙龙,积极普及科学育儿观;邀请亲子关系紧张的家长来校参与亲子活动,增进情感交流;同时她还利用班会活动教育引导学生尊重父母,与家人真诚沟通交流,做一个向美向善的好学生。在她的教育引导下,10余个家庭改善了亲子关系,学生越来越知规矩、懂礼仪,积极乐观、表现优异。
标兵档案
刘长生,大树小学教师,奉节县2023年“教师家访标兵”。
“用爱心换取学生的快乐,用真心换取家长的信任,用责任心体现教育之美”。
现年59岁的刘长生是一名平凡的乡村教师,工作四十余年来,他辛勤耕耘,默默奉献,以高度的育人责任感和一丝不苟的教学态度,呵护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他常说“我们陪伴孩子成长,就是一次牵着‘蜗牛’散步的慢养之旅,急不得也快不得。”也正因为如此,他特别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尤其是学习困难的留守儿童。在一次家访中,由于隔代教育,祖父母文化水平有限,学生数学成绩一直拉后腿,刘长生了解具体情况后,当即对家长说愿意为孩子进行课后辅导,面对孩子基础差、反应慢等诸多问题,刘长生就从最基础的口诀、计算、数理慢慢辅导,从每天一句口诀,到每天5道口算,基础逐渐扎实,难度慢慢提升,通过近1年的帮扶,孩子的数学成绩终于从D等级提升到B等级,一步步走出了学习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