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穗子大、籽粒饱、色泽好,亩产比去年提高了20%,希望来年也有这样的收获。”
在冬小麦播种的时节,遵义市汇川区高坪街道新拱村10余名村民在田间挥撒肥料,一旁的旋耕机、播种机机声隆隆,在田野里来回穿梭,放眼望去,略有湿润的土地被机器翻过后,平整细匀,一粒粒希望的麦种被播撒进土壤。
“我种了325亩小麦,受专家指导,有机械设备帮忙,每一步都省心省力,五天就播完了,现在已经开始期待来年的丰收了!”种植大户张军说。
“去年,田中麦顺利变成仓中粮,是下了大力气的。”张军说,从种到收,从防治病虫害到施肥浇水,田管抓得紧,农技员指导勤,一点儿也没耽误。“眼下又开始播种等待来年的收成,有了之前的丰收经验,有农机和农技的支撑,我们很有信心。”
“以前种小麦要半个多月才种完,费时费力。现在好了,专家教会我们用机械播种,既方便又省力,一天就能播种几十亩。”正在操作旋耕机播种的新拱村村民杨万全连连称赞。
去年我省各地粮食生产成绩亮眼。省级凡迪油菜团队在播州区茅栗镇开展油菜基础性服务510亩,平均亩产195.2公斤,最高亩产314.09公斤,创省油菜机收高产新纪录。
毕节市王立新团队在大方县马场镇开展120亩玉米净作高产示范,平均亩产912.56公斤,增产28.6%,创省玉米百亩方高产新纪录。
安顺市“秋冬种马铃薯百亩方高产示范”榜单平均亩产3210.1公斤,较当地常规栽培对照区(1847.6公斤/亩)增产73.7%,示范区商品薯率达95.7%,净产值超过5200元/亩,较对照区增效67.4%,成为老百姓争相学习的增收好模式。
“杂交水稻超高产精确栽培技术兴义示范区连续4年亩产突破1100公斤”的好消息更是让人振奋。“在全国来说产量都算比较高的。”扬州大学教授戴其根在贵州参与测产时说到,贵州的杂交水稻超高产精确栽培技术应该得到大力推广,让高产从“试验田”走向“农民田”,真正实现大面积高产,惠及更多老百姓。
沉甸甸的丰收答卷背后少不了奋进拼搏。去年以来,全省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深入实施粮油生产能力提升行动,严守耕地红线,一体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粮食单产提升、油料产能提升等“六大工程”,制定《贵州省2024年粮油生产工作方案》《贵州省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方案(2024—2026年)》等,并召开各类农业生产现场推进会。
全省粮食生产按照“稳面积、优结构、提单产”的总体目标,分类施策、综合发力,集成推广一批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技术,全面挖掘单产潜力,降低各类不利天气和病虫害造成的损失,确保了全省粮食稳面增产。截至去年底,贵州省粮食总产量1146.1万吨,比上年增加26.4万吨,同比增长2.4%,连续五年保持增势。
激励农技人员创新创业揭榜挂帅
“去年比较干旱的条件下,我家的红薯收成依然可观,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殷爱国红薯团队的精心指导……”在玉屏侗族自治县朱家场镇大兴村,村民殷爱民看着眼前一个个色泽红润、体态饱满的红薯破土而出,招呼着一家人忙着采收的他难掩喜悦之情。
早在2021年殷爱国主持实施的1亩以上小面积超高产竞赛。该地块面积1.3亩,专家组按照高产竞赛活动测产验收办法进行全田实收实测,出田块根鲜重6861.66kg,杂质率1.5%,折合亩产5199.03kg/亩,超目标产量48.5%。在当年全省红薯单产中,拿下好成绩。
2024年殷爱国领办的玉屏“揭榜挂帅”红薯小面积超高产示范基地,经测产亩产高达6911.39公斤。再次刷新了红薯小面积超高产纪录。
测产现场,“商薯19”标牌插在田垄间,测产专家们忙碌地对红薯种植面积进行测量,并指导殷爱民将挖出的新品红薯装袋、搬运并进行称重测产。
专家们到各地块全面查看了红薯的田间长势,经过实地丈量样点面积、现场采挖采收、过秤、核算等田间调查和取样测产后,种植基地种植的“商薯19”亩产达,6911.39公斤,再创新高。
在榜单实施过程中,玉屏侗族自治县殷爱国红薯团队能取得如此高的产量,用好核心增产技术是关键。通过选用红薯优质品种“商薯19”。采取育苗,培育壮苗移栽,大田增施有机肥及复合肥作底肥,机械化起垄,合理密度,中后期喷施磷酸二氢钾作叶面肥,整个生育期喷施稀效唑3次控旺,促进了薯块膨大等综合配套技术措施。
“殷爱国揭榜挂帅团队成员通过全程跟踪服务,确保为红薯增产增收提供技术支撑,以点带面提高红薯高产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粮食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村民殷家财说。
去年以来,玉屏侗族自治县积极搭建人才服务平台,引导农技人员深入开展技术服务,组建粮油、经济作物、畜牧水产3个县级专家团、16个专家工作组,指导农技人员以基础性示范服务和“揭榜挂帅”项目示范的形式,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2024年创新创业行动基础性示范服务榜单96个、“揭榜挂帅”榜单18个。
2022年以来,贵州发布“基础性示范服务榜单”195个,“创新性示范服务榜单”412个,基本覆盖我省粮油和特色产业发展主要技术服务领域和关键技术难题。全省5.7万余人次参与基础性示范服务,累计开展技术服务超240万次,解决生产难题14万余个。
通过深入实施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农技人员“揭榜挂帅”等措施,贵州全年粮食总产量1146.1万吨,比上年增加26.4万吨,同比增长2.4%,连续五年保持增势。单产增幅排名全国第6、西南地区排名第1。全省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较“十三五”末分别提升5%和7.8%。
来源:贵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