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很多文章不能在这里发表,喜欢本号的朋友,请点击下方卡片我们的新号,获取更多精彩好文。
1931年,无锡的一名考生分数是:物理5分,数学9分,化学11分,英语0分,语文99分,历史100分,却被清华大学录取。
谁承想他在入学后就提出一个“奇葩”请求,竟创造了清华史上的奇迹。
钱伟长出生于江南的书香门第,从小就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命运对他似乎不太公平,16岁时父亲的离世,生活的重担一下子落在了母亲的肩上。
此时,家境更加拮据,母亲希望他能放弃学业出来工作,减轻家里负担。
好在在叔叔的支持下,钱伟长勉强完成高中学业。
1931年,钱伟长以出色的文科成绩考入清华大学,他的物理科目成绩仅为5分,数学为9分,化学为11分,而英语甚至交了白卷。
反观历史科目,他则获得了满分,这样鲜明的学科对比令人称奇。
但即便如此,他对知识的渴望使他毅然决然地报考了五所国内顶级名校,决心要为自己的未来奋斗。
在讨论会中,陈寅恪、朱自清等教授均对这位年轻人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视角。
钱伟长原本在历史系学习,但在“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他被深深地触动。从此,他下定决心从历史系转向物理系,誓要为国家的强大做出贡献。
他开始每天向清华物理系主任吴有训申请转入物理系,尽管他刚开始的成绩很差,甚至有一次物理只得了5分,但他从未放弃过。
经过无数次的软磨硬泡,吴有训终于答应了让他先尝试着在物理系试读一年,一年后如果成绩合格才能正式转入物理系。
这无疑给钱伟长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但这也成了他人生中的一次重要转机。
在钱伟长的学术之路上,他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每天早晨6点,他准时出现在图书馆,翻阅各种资料。
尽管最初的物理测试成绩并不理想,但在吴有训教授的点拨下,他开始意识到笔记和听讲的重要性。
凭借这股不服输的劲头,他不仅物理成绩达到了合格标准,还一举成为物理系的尖子生,成功地转入了物理系。
在接下来的四年里,他凭借着自己惊人的毅力和努力,最终以优异的成绩从清华物理系毕业了。
钱伟长的故事没有因为他的学术成就而画上句号,相反,他最绚烂的篇章才刚刚开启。
当世界还在经历动荡的战争阴霾时,毕业后远赴加拿大多留学的钱伟长在加州理工学院彰显了他卓越的学术天赋。
仅用50天的时间就完成了《弹性板壳的内禀理论》,轰动了学术界。这不仅证实了他在力学领域的深厚造诣,更为他赢得了一个机遇:高薪的职位和火箭与导弹研究的前沿科技工作。
1942年,他又到加州理工学院跟随冯·卡门教授学习,参与了火箭和导弹实验,那时的他已经拥有了每年8万美金的丰厚年薪,前途一片光明。
尽管身处国外享有丰厚的待遇和优越的研究条件,始终未能动摇钱伟长那颗始终牵挂着祖国的心。
战争结束,和平的曙光照进了这位科学家的视野,钱伟长选择回国,在那个物资匮乏、百废待兴的年代,他放弃了海外的光环与利益,将个人的命运与母国的未来紧密相连。
钱伟长不是孤例,在那个时代,许多留学归来的科学家们也都作出了同样伟大的决定,他们选择以科学知识和技能为新中国的建设添砖加瓦,贡献着自己的才智与力量。
归国后的钱伟长,没有执着于自己所擅长领域,他知道,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不仅仅建立在学术成就之上,更需要应用科学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强化国防安全。
因此,他秉持“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专长”的原则,转变了研究方向,开始致力于航天工程、弹道物理学和核能利用等领域的研究,为实现国家的科技强国梦铺平道路。
钱伟长曾参与潜艇龙骨设计、飞机颤振研究、化工管板设计、大型电机零件设计等多方面的工作,为祖国的科技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古人云:“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钱伟长及其同代人的贡献和牺牲,就像那天上的星辰,不仅照亮了自己的道路,也指引着后来者追求科技进步与国家富强的不懈追求。
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回国的科学家们普遍遍布全国各地、各个科研和生产前线,他们正是使国家科技实力稳步上升的关键因素。
这些科学家们的努力和贡献,对当时的中国社会有着无法估量的正面影响,他们成为了推动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力量。
钱伟长与其他前辈科学家们的选择,共同构成了中国近代史上最令人尊敬的篇章。
今天,我们在享受着科技给生活带来的便利和国家安全的坚实保障时,不应忘记那些在关键时刻做出英明选择的科学前辈。
他们正是在坚守和奉献中,为中国的科技独立和创新路径奠定了坚实的基石。
由于很多文章不能在这里发表,喜欢本号的朋友,请点击下方卡片我们的新号,获取更多精彩好文。
对此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下方评论。每日编辑不易,麻烦大家动动发财的小手,点赞、“分享”、“在看”,感激不尽
对此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下方评论。每日编辑不易,麻烦大家动动发财的小手,点赞、“分享”、“在看”,感激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