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醉心于冬日寒梅,“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传世于今;
张九龄答谢友人,借酒抒写“不辞山路远,踏雪也相过”;
白居易的“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邀酒一杯歌一曲,欢乐冬日趣事。
而毛泽东诗词里的冬天,则是大气磅礴,壮美无比!今日就让诗词君带领大家一起欣赏毛主席的冬日诗作。
他站在“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长城上大赞“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时而“欲与天公试比高“,时而”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展露出多少风骚与气概。
雾气弥漫,北风萧萧,偶尔传来马的阵阵嘶鸣,给人以苍凉宏大之感。将士们的军服因沾露水而结冰,犹如铁甲,眉毛被霜冻,就像银冰。
寥寥数语,将将士们不畏恶劣天气、不惧路途艰险的昂扬斗志展现的淋漓尽致,真乃神来之笔。
虽是写于冬日行军之际,整首诗却给人如沐春风,如享春雨的感觉,毫无冬日的萧索和寒冷。
林深路滑也无妨,只要目标明确,便可剑指前方。大风飞扬,远处红旗如画,这冬日的大气令人不禁深受鼓舞,力量倍增。
长空浩大无涯,归雁鸣哀,天地间一片凄婉冰凉的景致, 顿生回肠荡气之感,更增添几分冷峻与悲壮。
同是悲凉的景致,在别人笔下是一副萧瑟凄冷,主席笔下是“虽千万人吾往矣”的依然豪迈。
山不就我,我便开山;水不就我,我便平海。所谓豪迈,便是如此。
初读这首诗词,大雪纷飞,乌云催压,万花凋零,天地间,似乎只剩下冬日的肃杀茫茫。
或许一日最黑暗的时候,就是黎明前的一刹那;一天最为寒冷的时刻,便是阳光初现的时刻。但就如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所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遥遥二万五千里长征,多少惊险,多少曲折,多少悲壮,多少感天地泣鬼神的故事,就以“不怕难”、“只等闲”两句简言述之,这是何等的豁达乐观。
长征路上的千种艰难险阻,胜利在望,成功在前,哪怕连绵千里的风雪漫天,也是一片欢颜。
莽莽昆仑山,已看遍人世间的春秋风云。雪山般的身躯飞舞起千百万冰凌,满天被搅得寒入骨髓。天地悠悠,世事悠悠,情也悠悠。这世间繁乱,又当如何评说?
就算悬崖峭壁上结下百丈冰棱,就算四野八荒尽是一片冬日苦寒,主席笔下的梅花仍然一支独秀,傲然挺拔。
以往所看的咏梅诗,无非是歌颂梅花的孤高纯洁,也无非是抒发哀怨寂寥。
而这首诗词,一扫过往的颓靡之气,添出一份对美好明天的期望,创出一种新的景观与新的气象,令人叹为观止,心服口服。
极目望去,尽是一片不见人烟,苍茫冰凉的白。但即使在这种恶劣情况下,三军仍行军不止,只是心情因此而显得更为迫不及待,斗志更加昂扬。
就算风雪三万里,就算困难重重,也挡不住我们勇往直前的步伐,也萎靡不了我们积极向上的斗志。
冬雪苦寒,但一首首毛主席的诗词读来,就如一碗碗烧喉烈酒,一口饮尽,热血沸腾。谁说冬天只是“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孤独萧寒;
谁说冬天只是“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阑干”的悲凉苦寂;
谁说冬天只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的缠绵相思;
看过毛主席冬天的诗词,才发现原来冬日的雪,也可以如此大气磅礴,豪迈壮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