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故事我来讲】毛泽东、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红色家风”

政务   2024-10-16 09:58   陕西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为歌颂祖国75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坚定延安人民坚决跟党走的信心,激励广大群众在新时代再立新功、再创辉煌,中共延安市委老干部工作局与延安市融媒体中心再度携手,特别推出广播访谈节目《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 党的故事我来讲(第三季)》。作为党的追随者、时代更迭的见证人,老干部精彩的讲述将带我们感受延安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和发展成就。

传承“红色家风”——惠清发

本期嘉宾:
惠清发,男,1951年7月出生,陕西省清涧县人,1969年12月参军,1970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医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11年8月退休。现任延安大学老教授协会副会长。

传承“红色家风”

 




红色“家风”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各个时代的优秀共产党人在长期革命实践、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家庭风尚,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和优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红色“家风”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家庭观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和革命性,家庭成员之间是完全平等的关系,血缘和情感是家庭关系维系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有“中国化”的问题,红色“家风”的诞生和发展也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产物,这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红色“家风”的创造者是中国共产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下长大,传统文化植根于他们的价值观之中;二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并将其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对马克思主义有了新的创造性的发展;三是通过对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总结,批判地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价值取向,形成了以爱党爱国、坚定信仰、忠贞不渝、严守纪律、清正廉洁、律己律家为内容的红色“家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是新时代“家风”创造性的来源。比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不仅涵盖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的精神精髓,也是所有“家风”正能量的集中体现。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党员的“家风”建设也从家庭层面上升到政党建设和国家层面。《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领导干部个人事项报告》《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制度,亦更是从根本上对党员的“家风”建设进行了规范。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的“家风”问题,在许多场合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继承中华民族优秀“家风”文化,弘扬党的“家风”建设传统,赋予“家风”建设以新的时代内涵,对于当前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学习教育、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回顾我们党走过的百年光辉历程,曾涌现出一大批重视家风建设的楷模,比如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等人,他们把公私划得清楚,将公家的东西看作无论如何不可触碰的“禁区”;他们严待家人,从不为谋取私利打开“方便”之门,用“不近人情”要求和约束家人;他们守住了党员该有的底线和本分,真正做到了公权为公、公权为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的家风关系到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下一代健康成长,更直接影响到领导干部的工作和生活作风,进而影响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家风败坏往往是领导干部走向严重违纪违法的重要原因”。

其实,对于党的领导干部而言,“家风”亦是作风、党风。回顾历史,正“家风”是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在中国共产党人不断“赶考”的峥嵘岁月里,那些不忘初心的优良“家风”也一直为人称颂。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邓小平、陈云、董必武、陈毅、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我们树立了家风楷模。他们以德传家、以学兴家、以俭持家、以严治家、以廉守家的优良家风,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自觉做“好家风”的传承者、引领者和守护者。老一辈革命家都是重视“家风”的典范。他们虽没有留给后人家财万贯,却留下了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家风”,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不但子孙为之自豪,世人也为之敬仰。习总书记指出:“在培育良好‘家风’方面,老一辈革命家为我们作出了榜样。”比如毛泽东的“家风”:低调做人、清廉。周恩来拟定过“十条家规”。朱德的“家风”:立德树人,勤俭持家。陈云的“家风”:身教重于言教。习仲勋的“家风”:勤俭节约讲情义。

毛泽东同志的“家风”有三条原则:“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对待子女总是要求他们与老百姓一样,不允许搞特殊化,他常说的一句话是:“谁叫你是毛泽东的儿女呢?”无论是对待毛岸英的婚姻问题,还是对李讷的上学问题,毛泽东同志都是这一句话。毛泽东为我们树立了严谨治家的光辉典范。他送子女下农村、上战场,让他们到最艰苦、最危险的地方去经受锻炼,亲戚家眷无人沾光,至今为世人称颂。抗美援朝,他决定送新婚不久的毛岸英赴朝参战,并对前来劝阻的同志说了一句振聋发聩、掷地有声的话:“谁叫他是毛泽东的儿子,他不去谁还去?”毛岸英在朝鲜战场牺牲之后,毛泽东非常悲痛地说:“革命战争总是要付出代价的。岸英是一位普通战士,为国际共产主义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他尽了一个共产党员应尽的责任,不能因为他是我的儿子,就不应该为中朝两国人民共同事业而牺牲。”

毛泽东同志作为人民的领袖,他始终把自己看做人民中的普通一员,他教育家人谦虚谨慎、严于律己、乐于助人、勇于奉献、艰苦朴素、不搞特殊化的良好作风,是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为民众所称道的平民作风。

毛泽东深知:吾是无产者,勤俭是吾本。所以,他经常告诫

子女学习和事业要向上看,但生活要向下看。根据李敏的回忆,毛泽东经常要求子女们艰苦朴素。解放后,虽然生活好一些了,但毛泽东仍要求他们不要穿得太讲究,要和老百姓一样,穿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就行。在这方面,毛泽东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做了一件睡衣,而这件普通的睡衣,他却穿了20多年,线开了缝住就行,磨破了补上就好。这样反反复复,不知道缝补了多少次,当工作人员实在看不下去劝他做件新睡衣时,他却说:“我看还是应该节省点,不要做新的,破了再补嘛。”一补再补,这件睡衣上最终落下了73个补丁。这些补丁,体现了毛泽东的家风。

习仲勋同志在“家风”上提出四条要求:“舍小家顾大家;从小勤俭持家;夹着尾巴做人;坦诚宽厚待人。”

1.舍小家顾大家 习仲勋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长期离家别子,体现了一个革命家“舍小家顾大家”的牺牲精神。1944年4月28日,经组织批准,习仲勋与齐心在陕北绥德结为革命伴侣。新婚伊始,习仲勋就明确向齐心表示:从此以后,他们就休戚相关了。但是习仲勋不愿陷入个人生活的小圈子里。婚后八年,习仲勋与齐心聚少离多,相去甚远。两人之间的沟通常常借助书信,而书信里的内容大多与革命有关,以至于被人称为“革命的两地书”。1952年秋,习仲勋因工作需要调到北京,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副主任兼党组书记。当时,齐心带着子女也从西安到北京安家。齐心到马列学院学习,后留中央党校工作。期间,既要照顾孩子,又要做好工作,两头兼顾,劳心劳力。但习仲勋从没有想过为了齐心省时省力照顾两头而利用自己的权力为她调岗位、换单位。

2001年10月15日是习仲勋的88岁寿辰。当时,家人在深圳为他举办寿宴。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唯独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因公务繁忙而缺席。习近平写信向习仲勋拜寿。当女儿读完习近平的拜寿信,习仲勋表示非常理解。他告诉在场的人:“还是以工作为重,以国家大事为重。”因为,在习仲勋的心里,为人民服务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习仲勋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多次对子女们说:他没给家人留下什么财富,但给家人留了个好名声。习仲勋以自己的身体力行,教诲子女做一个纯粹的、有益于人民的人。

习仲勋坚持把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以革命家的风范将共产党人的无私奉献和中国人传统的家教融为一体,体现了一个老革命家的人间大爱,这正是当代需要大力弘扬的一种时代精神。

2.从小勤俭持家 习仲勋出身于农民家庭,从小就养成了勤劳、节俭的习惯。住宅破旧了,习仲勋硬是不让粉刷维修;公家配的沙发桌椅陈旧不堪,习仲勋迟迟不愿更换;自己的布衣布鞋,习仲勋更是一穿再穿,补了又补;空闲的时候,习仲勋自己种辣椒、豆角等蔬菜。习仲勋自己艰苦朴素,也注意教育孩子从小养成勤俭的好习惯。他经常用“节约好比燕衔泥,浪费好比河决堤”“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类的话语教育孩子,生活中随手关灯、节约用纸、拧紧水龙头、不浪费一粒粮食等,一切都习惯成自然。这种无声的教育,让子女们受益匪浅,个个继承了父亲勤俭持家的好传统。习仲勋一生勤俭朴实的作风,对子女、孙辈的影响甚大。习近平从小就有农村情结,他说“我的爷爷也是农民,我的父亲是从农民走上革命道路的,我自己也去当了七年的农民。”“我就是从贫困窝子里走出来的。”毛泽东主席在延安称赞习仲勋是“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陕北老乡称赞习近平是“贫下中农的好书记”“吃苦耐劳的好后生”。习近平就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不久,就提出了以勤俭节约、改进作风为核心的“八项规定”;在十八届中纪委二次全会上,习近平告诫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这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也彰显了“革命后代”淳朴的“红色”本色。

3.夹着尾巴做人 习仲勋虽然劳苦功高,但他对妻子、女子的要求却是“夹着尾巴做人”。习仲勋与齐心50多年相依相伴,两人感情深厚,相濡以沫。然而,现实中,习仲勋对于齐心的单位、岗位待遇等,从没有给予特殊关照。齐心也牢记习仲勋的嘱咐,“从不干预习仲勋的政务,从不给习仲勋添麻烦,更没有因为是习仲勋的夫人而自恃高贵,出风头,生活上特殊化”。作为习仲勋的妻子尚且“夹着尾巴做人”,作为习仲勋的子女更不能例外。

4.坦诚宽厚待人 习仲勋的高尚人格和独特魅力,在于其克己奉公,在于其艰苦朴素,在于其以身作则,也在于其胸襟宽广。习近平说习仲勋之所以受到广大人民群众和中国共产党同志的普遍尊敬,首先是因为他为人坦诚、忠厚。习仲勋自己表示,一辈子没有整过人和坚持真理不说假话,并一以贯之。这样的例证不胜枚举,尤其是在重大的政治问题上,以及关键敏感时期,习仲勋的坦诚、宽厚更是令人肃然起敬。习近平总书记,就是在这样一个有着良好“家风”的革命家庭长大的。“我是农民的儿子”,这是习仲勋同志在家里常说的一句话。习仲勋同志经常教育孩子要靠自己的本事吃饭,鼓励子女到艰苦的地方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建设最需要的地方去,这些无疑都对习近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给父亲习仲勋的一封拜寿信中详细列举:一是学父亲做人;二是学父亲做事;三是学父亲对信仰的执着追求;四是学父亲的赤子情怀;五是学父亲的俭朴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坦言,“从父亲这里继承和吸取的高尚品质很多”。父辈所传承的“家风”对习近平总书记影响深远,抱着一颗为人民做事情的心,习近平总书记把千千万万个家庭的美好生活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他担任领导干部后,每到一处工作,都会告诫亲朋好友:“不能在我工作的地方从事任何商业活动,不能打我的旗号办任何事,否则别怪我六亲不认”。

2001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写给父亲习仲勋的祝寿信中说:“自我呱呱坠地以来,已随父母相伴四十八年,对父母的认知也和对父母的感情一样,久而弥深,从父亲这里继承和吸取的高尚品质很多。父亲的节俭几近苛刻。家教的严格,也是众所周知的。我们从小就是在父亲的这种教育下,养成勤俭持家习惯的。这是一个堪称楷模的老布尔什维克和共产党人的‘家风’。这样的好‘家风’应世代相传”。

常言道:“勤为摇钱树,俭为聚宝盆”。勤俭是持家的法宝,节约是致富的秘诀。勤俭持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一美德在习仲勋“家风”中体现得尤为明显。这些家规严、“家风”正的佳话,既彰显了共产党人特有的风骨,也为今天的干部树立了榜样。习近平为女儿取名明泽。“清清白白做人,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是他们对女儿的期许,也是他们质朴“家风”的写照。

有个比喻说得好,好的父亲是青山,好的母亲是绿水,青山绿水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生态环境。“从来严教出俊杰,自古娇惯出纨绔”。习近平同志生长于革命家庭,红色“家风”的熏陶,父母的言传身教培养了他对人民群众最朴素、最真挚、最深厚的感情。无论从延川梁家河村任党支部书记,还是后来到地方县、市、省任领导到军委主席、国家主席、党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的高尚品格和优良作风一以贯之,他的人格魅力深深映照在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心中,赢得了十四亿中国人民衷心拥戴!赢得了全世界爱好和平国家领导、人民的衷心拥戴!高瞻远瞩胸襟广,地球村的领头羊。构建命运共同体,三大倡议金药方。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习总书记告诫全党:“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因此,每个家庭必须把“家风”文化的“根”和“魂”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中国梦密切对接。每个父母要成为孩子的榜样,必须先修炼自己,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中国式现代化、中国梦的实现,则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不懈努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则需要我们每个家庭夯实自己的文化根基。

“家风”,传家之宝,千万不能丢;党风,传国之宝,我们更丢不起。只有正家风、正党风,才能正民风、正国风。好的“家风”会化解社会中存在的戾气,荡涤掉盘旋在人们头顶的雾霾,似清泉活水灌溉着老百姓生活的土地。“家风”这个源头清澈了,有利于涵养好的党风、政风与社风、民风。让我们携手并肩,“激浊而扬清,废贪而立廉”。弘扬好传统,传承红色“家风”。传递正能量、涵养新风气。让我们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来源:延安老干部


 
 编辑 ▏齐蓉蓉  王愉捷   
 审核 ▏刘慧莉
 总审 ▏樊   涛 



声明:吴起融媒公众号作品,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61120210012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911-7614138

邮箱:1415308875@qq.com

其他举报方式:来信

收件人:吴起县融媒体中心办公室

来信地址:陕西省 延安市 吴起县科技馆大楼9楼 


喜欢本文请点赞分享一下吧!


吴起融媒
吴起县融媒体中心官方信息发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