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星★或者置顶本公众号才可以收到最新鲜的文章哦 !
本公众号资料都存在知识星球上哟! 加入会员可自主下载的! 需要发票的由知识星球提供发票! 欢迎各校教研组(备课组)/名师工作室加入!
36.服务业概念及分类
概念:服务业是为社会生产和生活服务的产业。
类型:①商业性服务业(营利为目的):零售、餐饮、金融等。②非商业性服务业(不以营利为目的):教育、公共卫生等。
37.商业性服务业的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除旅游业,其他服务业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小。
【人文因素】:市场、交通、劳动力、集聚、历史文化、政策等。
1.市场:考虑人口规模、人口平均消费水平、居民消费偏好等。
2.交通(通达性)→人流量→很多商业网点以交通最优为原则。
3.劳动力→不同类型的服务业对劳动力数量、素质要求不一样。
4.集聚:如:美食街、服装城、电器城以及大型购物商场。
商家可以共享基础设施,降低交易成本,便于获取信息和技术,彼此带动,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
减少消费者的交通费用,最大限度地吸引消费者。
5.其他因素:历史文化、政策法规、社会安全。
【非商业性服务业区位因素】→根据需求,均衡公平分配。
38.服务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1.新兴的服务行业不断涌现,健康养老、文化创意设计等
2.传统服务业结合现代技术不断改造提升、融合与分化。3.出现了一些新的服务模式,如远程医疗、电子商务等4.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地理的空间限制在逐渐减弱。力素质,以及政策法规、个人情感等因素。
谈地理
5.现代社会,服务业的区位选择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选择余地,更多地考虑通信、网络、科学技术、劳动
39.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对策
1.增强产业持续发展的创新能力。
2.积极推进创新成果产业化。
3.大力发展高新技术服务业。
4.加快信息化建设。
5.促进高科技产业国际化。
6.加大高科技产业扶持力度。
40.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
41.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力逐渐减弱)
1.地形(地形起伏→速度、工程量、安全、河流流速)
2.地质(地质构造、岩石特点。喀斯特地貌,防塌陷、渗漏;加固地基,避开断层。地质灾害等)
3.气候(暴雨、洪涝、冻土、大雾、湿热、干旱、大风、台风)
4.水文(避开沼泽,少跨河流,缩短桥涵总长度)
5.土地(少占耕地,尤其是良田)
【社会经济因素】:(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决定因素)
1.人口城市:地方公路尽量多通过居民点、车站、码头等。
2.经济因素:高速公路以直达为主,尽量修筑桥梁、隧道,缩短里程,以节省运营时间;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
3.远离重要文物古迹(震动、尾气污染等)
4.生态环境保护:减少植被破坏、避免噪音污染扰民。
5.社会政策:带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就业、扶贫、巩固国防;
6.技术因素:克服不利的自然条件,延伸交通线的范围。
【目的】:合理布局,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原则】:依据运输需求、适度超前、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42.交通运输需求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1.交通运输需求量越大,交通线标准越高、场站规模越大。
2.交通运输需求有运距、运时、运量、运价、运向等差异,因此,区域交通运输布局要充分发挥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
3.交通运输布局还要注意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街接和转运效率,形成综合性交通运输枢纽。
4.区域交通运输需求增长的特点,决定了区域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特点;区域交通运输需求分布的特点也
决定了区域交通运输布局的特点
5.资金(经济)、技术水平影响交通线和站点密度、质量。
①影响交通线的密度、走向、数量、质量等级。
②影响交通点的密度、规模、位置、综合性交通枢纽。
③山区公路布局的变化:早期,“之”字形盘山公路,迂回前进;现代,直达运输,桥隧比例很大(经济技术水平高,缩短线路长度,提高通车效率,保护生态环境)
④平原地区:早期,地面铺路;现代,以桥代路(经济技术水平高,节约土地,保障行车安全,提高运行效率)
43.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1.实现经济各要素(资源、产品等)在空间上的优化配置。
2.缩短区域时空距离,促进区域经济活动辐射其他区域。
3.带动相关产业(原材料、能源、建筑等)的发展,增加就业。
①对农业的影响:交通线的延伸,扩大了商品农业的销售范围。
2)对工业的影响:工业企业都要布局在主要交通线附近。
③对城市的影响:交通线的变化会影响城市的兴衰。
④对商业的影响:商业网点和商业中心布局在交通线沿线。
⑤对旅游业的影响:交通通达度决定了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
44.交通运输布局影响聚落发展
1.交通枢纽(客、货集散及制造业)往往会形成规模较大的城市
2.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影响聚落空间形态
①古代:沿河、驿站呈条带状或团块状(交汇处)。
②)近代:沿铁路、公路,沿交通轴发展,呈星状形态。
③现代:综合运输网,多方向分散,形态更多,更灵活。
3.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影响聚落发展速度和空间形态。
①交通线发展,聚落发展速度加快,空间形态沿交通干线扩展。
②交通线衰落,聚落发展速度变慢,空间形态基本不变。
4.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影响商业网点的分布。
便捷的交通,才能吸引大量购物者,即交通最优原则。
45.交通布局特征描述(均匀状况、分布规律、极值、时空趋势)
1.交通网密集(稀疏):什么地方交通网密集,什么地方交通网稀疏。
2.布局的总体趋势(**多**少;由**向**递增/递减)
3.以铁路(公路)运输为主;交通运输方式多样化(单一)。连接什么地区和什么地区。时间上发展趋势。
46.交通运输方式评价
1.速度快(慢); 2. 运量大(小);3.成本高(低):4 灵活性好(差); 5.连续性好(差);6.受自然条件影响
大(小)
47.交通线区位的评价【自然条件】:1.地形平坦(崎岖)地质条件复杂。2.受自然条件(自然灾害)影响大(小)。3.自然资源丰富,促进资源开发。4.港阔水深,风平浪静。
【社会经济条件】:(交通线路修筑的积极意义)
1.完善了当地的交通网络,使交通便利通达:
2.加强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3.促进人口迁移、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城市化水平提高;
4.促进矿产资源的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5.交通条件改善,促进旅游资源的开发,带动旅游业的发展:
6.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扩大就业;促进社会繁荣与稳定;
7.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促进落后地区脱贫致富;
8.促进物资运输,缩短运输时间,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不合理的交通建设,破坏地表结构,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引发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
48.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自然环境净化能力】:自然环境对人类排放的废弃物有一定的容纳、分解和清除能力。
【自然环境恢复能力】:自然环境对于人类合理和适度的索取有一定的恢复能力。当人类向环境的索取超过环境承受能力时,就会出现自然资源枯竭、生态破坏等问题:当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自身的净化能力,就会导致环境质量下降,产生环境污染等问题。
49.环境问题的表现
1.自然资源枯竭: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能源短缺等。
2.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3.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等。
【城乡差异】:城市,环境污染;乡村,生态破坏。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①发达国家,过度消耗资源带来的环境影响。②发展中国家,生态破坏环境污染。③全球化趋势:酸雨、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等。
50.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1.控制污染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2.提高环境自净能力;坚持“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
3.宣传教育、环保意识、公众参与、法律法规、经济手段。
5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内涵】: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52.实现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①消除贫困:贫困是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障碍。
②发展绿色经济:强调节能减排、资源高效利用和社会包容三方面的平衡,追求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公平。
③提倡可持续消费:建立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循环经济】:资源的循环利用和高效利用
①原则:资源输入减量化、资源再利用、废弃物再生资源化。
②途径:工业清洁生产、生态农业,公众适度消费。
【低碳经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全球气候变暖。
53.区域的含义、类型和特性
【含义】:区域是人们在地球表面按照一定的目的和标准划定的空间单元。区域具有一定的范围、形状和边界。有些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有些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
【类型】:
1.自然区域:主要按照自然特征划分(气区、地形区等)
2.人文区域:主要按照人文特征划分(文化区、农业区等)
3.综合区域:综合自然和人文特征划分(主体功能区)
4.特定区域:为了特定目标而划分的区域。
【特性】:整体性、差异性、层次性、多样性、开放性、动态性等。
54.区域差异与区域发展(区域特征分析)
【自然地理要素差异】:
位置差异: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等。
气候差异:气候类型、气温、降水、光照、气象灾害等。
地形差异:地形类型、地形特征、地势特征。
河流差异:内流河、外流河、水文特征、水系特征。
植被差异:植被覆盖率、植被类型,对环境的影响等。
土壤差异:土壤类型、结构、质地及肥力状况等。
资源差异:种类、数量、质量等。
水源差异:类型、分布、多少及补给关系。
地质差异;地层、地质构造、岩层的稳定性。
【人文地理要素】:
人口差异:人口数量、密度、人口素质、人口结构、人口增长等。
城市差异:城市数量、规模、布局、城镇化水平等。
农业差异:农业类型、耕作制度、作物种类、耕地类型(水田、
工业差异:工业类型、规模、工业区位条件等。
交通差异;运输方式、便利程度、交通区位因素等。
环境差异:生态环境问题类型。
55.我国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定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森林破坏、草原退化、湿地萎缩、生物多样性锐减、土地侵蚀(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56.荒漠化的概念、类型、表现
【概念】: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土地退化。
【类型】:盐渍化、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冻融荒漠化。
【表现】:云贵高原→石漠化(水蚀荒漠化);江南丘陵→红漠化(水蚀荒漠化):西北地区→沙漠化(风蚀荒漠化):华北平原→盐清化(不合理灌溉)
57.石漠化的概念、分布、成因
【概念】:水土流失导致地表土壤损失,基岩裸露,土地丧失农业利用价值和生态环境退化的现象。
【分布】:石漠化多发生在石灰岩地区,如云贵高原。
【自然原因】:①)地势崎岖,坡度大,喀斯特地貌发育:②降水多且集中,多暴雨,对山体冲刷严重:③山坡土层浅薄;④植被覆盖率低。
【人为原因】:①植被破坏:②陡坡开荒:③过渡放牧。
【危害】: ①丧失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②涵养水源能力下降;③水土流失加剧:④生态环境恶化。
58.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成因
【自然原因】:(荒漠化的基础)
基本条件: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蒸发大、风力大。
2.物质条件:千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疏松的沙质沉积物。
3.动力条件:大风天数多且集中(冬春干旱季节)。
4.主要的自然因素:气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
【人为原因】:(荒漠化的关键)
1.人口激增的压力。
2.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水资源过度使用或不合理使用。(过度放牧、开垦、樵采;工矿交通建设;水资源利用不当。
59.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的危害
1.荒漠扩张,为沙尘暴活动提供沙源;
2.土壤肥力下降,土地生产能力降低,农牧业减产:
3.地表植被减少,防风固沙能力减弱;
4.气候恶化,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5.淹没农田、村镇、交通线,危及交通安全等。
60.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1.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2.采取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以地养地,自然恢复:人工种植高产牧草。
4.调整牲畜结构和数量:控制在草场承载力范围之内。
5,控制人口过快发展,提高人口素质:
6.合理利用水资源,合理分配、节约利用。
7.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8.政策措施:生态移民;制定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治理的意义】
①生态可持续发展:②经济可持续发展:③社会可持续发展
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促进当地生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61.湿地的成因及环境效益(效益:生态、资源、降解、调节)
湿地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湿地包括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 6 米的浅海区,也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稻田等。
1.来水多:降水多、洪水泛滥;水源补给方式多或补给量较大。
2.排水难: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土壤中水分积过多;②海拔高或者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小;③下渗量少(地下水位高、地下冻土层、土质黏重)④河湖水文、水系特征:植被茂密:含蓄水源。
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
调节径流、蓄洪防旱、美化环境、提供资源、休闲旅游。
62.如何分析湿地破坏的原因及保护措施
【自然原因】:①海岸侵蚀使滩涂湿地不断损失②全球变暖③补给量减少,蒸发加大,湿地(绿洲)逐渐消失;
【人为原因】
①围湖造田,湿地围垦和开发;
②)人口剧增带来的巨大环境压力;环境污染加剧。
③资源过度开发利用;大量引水灌溉。
④泥沙淤积;河流截流或改向。
⑤水利工程建设:城市化、旅游业和道路建设等。
⑥ 外来物种的干扰;
【保护措施】
①退田还湿、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防治水污染;
②保护水生动植物、禁止过渡捕捞:
③建立保护湿地的法规,增强保护湿地的意识。
④)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现存的天然湿地。
⑤采取生物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
63.水土流失的原因
【自然原因】:(自然地理环境过渡地带,生态脆弱)
1.气候(降水变率大、降水集中、多暴雨,冲刷能力强);
2.地形(地形坡度大、流速快、冲刷强度大);
3.土质;(疏松)土层薄,垂直节理,抗侵蚀能力弱
4.植被(植被覆盖率低,消减地表径流能力弱)
【人为原因】:破坏植被(乱砍乱伐;陡坡开荒、修路;采矿)
64.水土流失的危害
1.侵蚀危害:地貌变化,侵蚀沟谷、沟壑纵横。土壤侵蚀,表土流失、肥力下降。
2.淤积危害:水文变化,泥沙淤积、洪水泛滥。
3.生态恶化:植被退化,植被减少、逐渐消失。气候恶化,蒸发加剧、气候干旱。
65.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常见的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
1.工程措施:兴修水利设施、修建水平梯田、打坝淤地等。
2.生物措施:退耕还林还草、封山育林、建立自然保护区。
3.农业技术措施:科学施肥、育种、灌溉:轮作、套种等
4.生活措施:建沼气池:普及省柴灶:以天然气作燃料等,
5.经济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如开展多种农业经营
6.政策措施:生态移民;制定环保法规,提高环保意识。
【治理的意义】
经济效益: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社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条件、质量。
环境效益: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
66.资源枯竭型城市
【资源型城市】:因大规模开采自然资源而兴起,并以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加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城市。
【资源枯竭型城市】:城市所依托的资源在现有技术水平下开采殆尽,或市场对这种资源的需求大幅度减少,城市经济发展趋于缓慢,资源型城市就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发展规律】:兴起期、繁荣期、新生期、衰退期。
67.资源开发的评价分析
1.资源条件:资源储量大小、分布范围、种类多少、质量高低、与其他资源的匹配情况。
2.开采条件:矿层厚度、理藏深浅、矿区的地形地质条件、是否可以露天开采
3.市场条件:消费市场是否广阔、市场潜力的大小、距离市场的远近
4.交通条件:交通位置、交通运输方式、交通便捷程度等。
68.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资源枯竭→主导产业衰落,经济增长缓慢,失业人员增多
2.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高新技术产业等其他新兴产业不愿进驻。
3.产业结构单一,设备老化→应对市场波动的能力差。
4.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矿区开采可能诱发地质灾害。
5.生产、生活环境恶化,人口外迁,劳动力减少。
69.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之路
1.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提升原有资源的利用价值。资源深度开发,延长资源产业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值
2.开发新的资源,培育新的主导产业。拓展开发自然资源类型,甚至延伸至人文资源范畴,培育新的主导产业。
3.综合治理环境,绿化、美化环境,治理环境污染。
4.加大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积极培育、引进人才
5.改善区域交通条件,完善基础设施。
70.城市的辐射功能(影响城市服务范围大小的因素)
城市各项功能对其所在区域的综合影响力和发展带动力。城市辐射功能大小可以用城市腹地范围来表示。
【城市服务范围定义】:接受城市服务的人的来源地。城市等级(人口数量)越高,服务范围越大,服务种类越多。
【影响城市辐射功能的囚素】(影响城市等级的圆素)1,位置:2.资源:3.交通4.人口:5.经济发展水平。
【城市辐射的基本路径】:1,产业转移与扩散:2.人口流动:3.交通设施的完善。【城市辐射体系】:
71.上海的辐射功能及影响
【上海的辐射功能】:①促进区域产业发展,②)促进区域协调发展,③促进区域科技创新,④)促进区域文化交流
【对上海市】:①有利于缓解上海城市化过程中生态、环境、社会等问题。②有利于大都市的产业、资金等寻找新的发展机会。
【受辐射的城市】:①可以获得资金、技术与管理经验,推进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发展,等级提高产生了影响,使区域空间组织日提升经济活力。②上海市的辐射对长三角众多城市的规模扩大,日趋完善。
72,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因素
【产业结构的含义】:是指一个国家我地区不同类型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产业结构受资源察赋、技术条件以及分工深化等因素的影响,体现了经济发展水平。
【产业结构升级的一般规律】:通常表现为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圆民经济重心由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产业,进而转向第三产业
【影响产业升级的因素】:比较优势的变化,政策引导,技术创新(根本原因)。73.产业结构的描述
1.总体描述:如产业结构合理或不合理,产业结构单一或复杂。
2.三大产业关系:以第二(三)产业为主,第一产业比重偏低。
3.农业结构:如:以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为主。
4.工业结构:如:以高新技术产业(传统工业)为主。
5.第三产业结构:如:以旅游业(金融业)为主
74.彩响产业结构变化的因素
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
1.资源条件:矿产资源对产业结构的变化影响最大
2.产业基础:农业发达的地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迅速
3.科技教育:科技教育的发展,促进了高技术工业的发展
4.政策:受政策的影响,产业结构变化加快
5.地理位置:位置优越,有利于经济发展,加快产业结构变化
6.区域合作:加强区域合作,引进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变化
7.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会推动产业结构的变化
8.市场需求:市场需求的变化,会影响产业结构的变化
9.交通建设:交通条件改善,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10.劳动力因素:劳动力数量减少,价格上升、素质提高
75.流域水资源协作开发
流域:河流的干流和各级支流以及连通的湖泊、沼泽构成了水系。
流域:由分水岭所包围的河流或水系的集水区域称为流域。
【原因】
①水资源的多样性。
防洪、灌溉、养殖、供水、航运、发电、生态保护、旅游等
②流域的开放性、整体性和关联性。
开放性:不同行政区域、不同行业和部门具有开放共享性。
整体性:影响整个流域的社会、经济、生态的运行和发展。
关联性:不同的利益主体在水资源利用、水质保护中出现冲突
③自然流域跨越多个行政管理区。
【措施】:流域水资源协作开发,需要综合运用工程技术措施和行政、法律、市场等手段,对流域进行统筹管理,分担义务、分享权利、协调行为,为流域内各区域提供公平的共同发展的机会。例如:上游地区制定相关法律,实施水源地保护、水土保持等生态保护措施。下游地区--征收费用作为上游生态保护的经济补偿。设立专门的管理结构,对全流域进行水量的分配和调度、水利工程建设的布局规划、排污治污管控。如河长制。
1.成立流域协作开发机构,加强流域统一规划和管理
2.加强流域内水资源的协调利用与合理开发。
3.加强流域内生态环境的协作保护和统筹规划。
4.加强流域统筹规划,健全法规政策。
5.加强流域内不同区域的合作:如,生态保护的经济补偿。
【意义】:
1.促进水资源的保护,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2.加强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实现流域内协调发展。
76.流域综合开发思路(利用“优势条件”治理“流域问题”)
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防洪、灌溉、航运、发电、养殖、供水、提高水质、旅游、土地利用、增加生物多样性、开采河沙。
目标:实现流域内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77.水利工程的可行性评价
【自然条件】
资源条件(水能丰富程度):流量大,落差大,水能丰富。
工程条件:峡谷河段,筑坝工程量小;地质基础好,安全性好
【社会经济条件】:①市场条件: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市场广阔。②工程条件:移民少,淹没农田少,生态破坏小。
78.水利工程的影响评价
【有利影响】
1.经济效益:防洪、发电、航运、灌溉和旅游等综合经济效益。
2.生态效益:调节库区气候,缓解生态环境压力;拦截泥沙,降低下游河(湖泊)含沙量;改善水质。
【不利影响】
1.上游地区(库区)
①库区蓄水会淹没原有生产、生活设施以及文物古迹等:
②移民开发及城市迁建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
③工程建设可能诱发地震,使库区发生滑坡的可能性增加:
④库区和库尾(远离大坝的水库末端)泥沙淤积加重:
⑤对水生生物和珍稀物种的生存环境会产生一定影响:
⑥水库蓄水可能导致蚊虫滋生,传染性疾病蔓延,影响人体健康
2.下游及河口三角洲地区
①河流带来的泥沙大大减少,土壤肥力下降;
②入海径流量减小,海浪对海岸的侵蚀加重,河口三角洲缩
③海水倒灌、生态破坏和入海营养物质减少,河口渔业资源锐减
④河流下游流量减小,导致海水倒灌,河流三角洲盐渍化加重;
⑤海水倒灌,影响下游地区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
79.评价河流的航运价值
【自然条件】
1.地形(地势起伏状况,流速快慢)
2.气候(流量大小及季节变化,有无结冰期及长短)
3.河道(宽度、曲直、水深度、含沙量大小、通航里程长短)
4.河网(水系:受气候、地形影响)影响通航里程长短。
【社会经济条件】:
1.人口、城市密度;经济发展水平;运输需求量大小;
2.河流流向是否与人口、资源流向一致,干支流与运河沟通。
QQVIP群:882321613/615444974/700527739(试卷、课件、技巧、知识整合为主,加群先加微信13735334348或13615757828咨询);一次加3个群,2个为已满的10G资料库,永久使用。
知识星球:https://t.zsxq.com/JmYnYJm(试卷、课件、技巧、知识整合为主)
选考地理资料库(学生):https://m.redring.cn/ex-group/10412?uid=676019&f=2(试卷、学习技巧、知识整合为主)
公众号试卷及答案、重点解析word或PDF文本见会员(VIP)版
想同步发你资料,助你教学和学习的!就加入VIP!
请加QQ群:882321613/615444974/700527739扫下面二维码!
地理选考原始分差1分,赋分差1-3分!!
想试用公众号word或PDF文本的,请写邮箱!
想同步发你公众号试卷及答案、解析的!就加入VIP!
可留言或加微信13735334348或13615757828聊!
QQ群VIP:请输码882321613/615444974/700527739加入,资料同步共享!
自主下载已发资料!可扫码加入学生群(小红圈)或教师群(知识星球)!
加入知识星球可由知识星球提供发票!
欢迎师生、家长们咨询!!
欢迎备课组长、课代表垂询!!
高考路漫漫,我们陪你一起走!
【技巧】2020年以来山东高考地理真题3次来源于这三本国外书籍,你知道吗!
【技巧】沧海桑田话“海岸线”一高考地理中基于“海岸线变化”的考查
【技巧】浙江地理选考试卷中地理实践力的考查探究一以2023年6月11、12题组为例
【技巧】思维导图微专题三十二:典型生态问题及资源调配问题答题模板
【技巧】思维导图微专题二十九:可持续发展、荒漠化治理、水土流失
【技巧】思维导图微专题二十二: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及城市化带来的影响
【技巧】思维导图微专题二十:水库的建设条件及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技巧】重磅!品高考真题(2022-2024),知答题技巧之六
【技巧】重磅!品高考真题(2022-2024),知答题技巧之五
【技巧】重磅!品高考真题(2022-2024),知答题技巧之四
【技巧】重磅!品高考真题(2022-2024),知答题技巧之三
【技巧】重磅!品高考真题(2022-2024),知答题技巧之二
【技巧】重磅!品高考真题(2022-2024),知答题技巧之一
【技巧】高考地理常考点分析:服务业区位因素 (附2023年高考真题)
【技巧】高考地理常考点分析:工业区位因素 (附2023年高考真题)
【技巧】高考地理常考点分析:农业区位因素 (附2023年高考真题)
【技巧】高考地理常考点分析:自然灾害及防治 (附3年高考真题)
【技巧】高考地理常考点分析: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附高考真题)
【技巧】高中地理必背基础小知识——选择性必修三必背知识过关②
【技巧】高中地理必背基础小知识——选择性必修三必背知识过关①
【技巧】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增分方略:聚焦“中央一号文件”,把握“三农”新发展战略
【技巧】地理老师看南京“2.23”火灾?地理中也有“烟囱效应”
【技巧】重磅!品高考真题(2019-2023),知答题技巧之二十一
【技巧】重磅!品高考真题(2019-2023),知答题技巧之二十
【技巧】2023届高三地理冲刺阶段复习内容精简优化方案:教材处理意见
【技巧】重磅!品高考真题(2019-2023),知答题技巧之十九
【技巧】重磅!品高考真题(2019-2023),知答题技巧之十八
【技巧】语音版:地理综合题答题模板精选(24)可持续发展部分
【技巧】重磅!品高考真题(2019-2023),知答题技巧之十七
【技巧】重磅!品高考真题(2019-2023),知答题技巧之十六
【技巧】重磅!品高考真题(2019-2023),知答题技巧之十五
【技巧】语音版:地理综合题答题模板精选(23)交通运输业区位部分
【技巧】语音版:地理综合题答题模板精选(22)服务业区位部分
【技巧】2023届高考地理全国卷命题趋势分析及备考策略探讨!
来都来了,点个在看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