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诱人的美食周围一直潜伏着一批“隐形杀手”,它们随口下肚,不光“谋财”,甚至“害命”,它们就是“食源性致病因素”,冬季仍是食源性疾病的易发高发时期,我们不可掉以轻心,应保持警惕,注意掌握正确的食品安全知识,保障自己和家人的身体健康。
什么是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的临床症状?
常见食源性疾病的种类、病菌?
常见食源性疾病种类:
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肉毒梭菌、致病性大肠杆菌等引起的食源性疾病。
病毒性食源性疾病:被诺如病毒污染的食品等。
化学性食物中毒:亚硝酸盐中毒等。
真菌性食物中毒:毒蕈中毒、真菌毒素(黄曲毒素等)引起的食源性疾病。
动物性食物中毒:河豚、鱼胆、有毒贝类等引起的中毒。
植物性食物中毒:发芽的土豆、生豆浆、鲜黄花菜、未煮熟的豆角等引起的中毒。
寄生虫性食源性疾病:未彻底煮熟的牛羊猪肉等。
常见引起食源性疾病的病菌及食物来源:
食源性疾病的预防?
2、生熟食分开,加工食物的厨具、容器生熟分开。
3、加工肉、禽、蛋、海产品等食物时要烧熟煮透,从冰箱里取出的生冷熟食,特别是剩饭剩菜,一定要彻底加热。
4、熟食和易腐烂的食物应及时冷藏,食物在冰箱中不宜过久储存;冷冻食物不要在室温下长时间化冻或者反腐冻融。
5、不随意吃野菜、野果、野生蘑菇等。
生活小提示
1、冰箱不是保险箱,放入冰箱内的食物仍会缓慢生长细菌,因此冰箱内储存的剩饭剩菜一定要彻底加热后再食用。
2、家中的化学物品与食物应单独存放,严加保管,尽量不采集和食用自己辨识不清的野菜及蘑菇,避免误食、误用有毒食品。
3、生大豆中含有有毒的胰蛋白酶抑制剂,未煮开或热透时有毒物质不能被彻底破坏,因此豆浆一定要煮熟煮开。
4、发芽土豆中含有有毒的龙葵素,当储存的土豆生芽过多或皮肉大部分变黑、变绿时就不能食用。发芽很少的土豆,应彻底挖去芽和芽眼周围的部分,同时将切好的土豆放在水中泡半小时左右。
5、豆角应彻底加热,煮熟煮透,彻底破坏豆角中的皂苷及红细胞凝集素,避免中毒。
6、油炸食品要少吃。
信息来源:区疾控中心
编辑:杨文博
审核:王 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