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文物会“说话”
涉侨文物凝聚着海外华侨华人的历史,是展示华侨华人文化的重要窗口,也是海外侨胞乡愁记忆的重要载体。中国侨网推出特别策划“侨文物会‘说话’”,让文物化身为“讲述者”,向大家细细道来历史中华侨华人的动人故事……
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内,一个存放着数万支银针的椭圆形透明罐子被放置在“中医与中餐文化的传播”展柜内。这些针粗细不一,针柄颜色也各异。这些银针为何会被收集展出呢?
林金洪祖籍位于广东省清远市。20世纪90年代,林金洪移民到新西兰,并在当地开设中医诊所,提供针灸、艾灸等治疗。
因针灸针不可重复使用,林金洪将使用过的针灸针存放在罐子里。密密麻麻的银针象征着他在新西兰传播中医文化的点滴历程。
林金洪曾在受访时表示,他和同行从2007年开始向新西兰卫生部提议将中医、针灸纳入当地的法律法规。在他看来,立法将有助于国家对该行业的监管,提高中医从业者的地位的同时,让消费者的权益得到保障。
除了出诊外,林金洪积极参与国际中医学术交流活动,在新西兰的社区和学校等举办讲座。他曾数次为坎特伯雷大学、伯恩塞得高中的学生讲授中医课程。
2020年,林金洪获得新西兰中医界大奖王丙才(William Wong Doo)奖。该奖项以新西兰针灸学会创会会长William Wong Doo(王丙才)命名。奖项自设立以来每年只授予一名为新西兰中医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士。
中医药在海外生根落地离不开华侨华人们的共同努力。经过新西兰中医师们长达几十年的坚持,中医药职业在新西兰获得立法认可。2021年11月1日,新西兰政府将中医药从业者纳入《卫生从业者能力保证法》监管。
该法案旨在通过机制确保卫生从业人员的从业资格,以保障求医者权益。目前,受到这部法律监管的有25类卫生从业人员,包括护士、牙医、助产士、脊椎按摩师、整骨医生等。自此,中医从业人员获得了同其他卫生人员同等的官方认可,并面对更加规范化的注册要求、行医规范等标准。
2022年,中国—新西兰中医药中心揭牌仪式在杭州、奥克兰两地同步举办。中心围绕中医药诊疗合作与文化传播、相关人才培养、中药材及相关产品贸易开展交流与合作,同时发起中医药海外教育联盟,积极推进交换生、学位联授等工作。
这些银针承载着林金洪的心血与梦想,见证了中医在新西兰逐渐被认可的历程,也诉说着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故事。
责任编辑:马海燕
“我父母跨进祖宅拜祖的第一步,眼泪就出来了”
从少林弟子到匈牙利警察“总教头”,他如何让武术在海外“开枝散叶”?
穿越时空而来,只为迎接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