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净能源引领者的绿色行动
画卷被打开、全球碳中和新潮流被引领……中国石化在行动。
2024年8月26日,中国石化发布2024年中期业绩报告,该报告对公司未来工作重点做了最新阐述:公司将提升经营质量,拓展创效空间;推动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攻坚关键核心技术,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不仅上游业务要高质量抓好重点项目建设,而且要培育氢能等新能源业务,加快构筑多能互补格局。实际上,推动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若干年来,中国石化一直在积极行动。“中国石化要坚决当好洁净能源供应的引领者!推进新能源规模化效益化发展,提供更安全、更洁净、更多元的能源保障。”中国石化董事长、党组书记马永生说。能源转型是大势所趋。当前,伴随着国际能源新体系的雏形逐步形成的同时,绿色低碳新时代的帷幕也已悄然拉开。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数年来,中国石化锚定“双碳”目标,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方向,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加强绿色低碳技术攻关,产出了一批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成果。时至今日,中国石化通过打造绿色竞争新优势,已连续13年获“中国低碳榜样”称号,成为获得该奖项次数最多的能源央企之一。中国石化用产业的“含绿量”提升发展的“含金量”,既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治本之策,更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澎湃的绿色动能。天山脚下,9月的新疆库车已染上了秋意,中国石化库车绿氢示范项目的光伏发电厂里,50多万块光伏板依然如蓝色的海洋般延展着……这就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光伏绿氢生产项目——中国石化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该项目自2023年6月30日顺利产氢以来,已安全平稳运行超过一年,满负荷生产后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48.5万吨。这是中国石化锚定“双碳”目标,加强绿色低碳技术攻关,产出的引领性科技成果之一,也是中国石化近年来致力于构建多元能源供给体系的一个缩影。氢能是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之一,对推动能源转型、促进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绿氢则是通过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制取,生产过程中基本不产生温室气体,从源头上杜绝了碳排放,是真正的清洁能源,被称为“零碳氢气”。中国石化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是国内首次规模化利用光伏发电直接制氢的项目,总投资近30亿元,主要包括光伏发电、输变电、电解水制氢、储氢、输氢五大部分。据介绍,这是中国石化在光伏制氢领域的一次重要探索,将光伏发出的电用于电解水制取氢气。该示范项目建有装机容量300兆瓦、年均发电量6.18亿千瓦时的光伏电站,年产能2万吨的电解水制氢厂,储氢规模约21万标立方的储氢球罐,输氢能力每小时2.8万标立方的输氢管线及配套输变电等设施。示范项目生产的绿氢就近供应中国石化塔河炼化公司,完全替代了现有天然气化石能源制氢,具有资源丰富、绿色低碳、规模应用、技术突破四大优势,是中国石化第一个贯通风光发电、绿电输送、绿电制氢、氢气储存、氢气输运、绿氢炼化等绿氢生产—利用全流程的典型示范项目。作为我国首个规模化绿电制绿氢项目,该示范项目建设中面临着工艺技术新、规模大、无成熟工程案例可借鉴等难点。中国石化通过联合攻关、揭榜挂帅等形式,创新形成了多项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性地解决了新能源波动电力场景下柔性制氢、并向下游炼化企业连续稳定供应难题。可以说,该示范项目开创了我国炼化领域耦合绿氢实现低碳发展的新路径,对我国炼化企业大规模利用绿氢实现碳减排具有重大示范效应。同时,库车绿氢示范项目所用的光伏组件、电解水制氢“心脏”电解槽、储氢罐、输氢管线等重大设备机械及核心材料全部实现国产化,对促进国内制氢设备产业快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十四五’期间,中国石化将大力发展新能源业务,并把氢能作为新能源业务主攻方向。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是中国石化打造第一氢能公司的重点工程。”中国石化董事长、党组书记马永生说。显然,氢能的开发与利用正在引发一场深刻的能源革命,中国石化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展开了绿色能源的新画卷……作为国内最大的氢气生产企业,中国石化已经走在了打造“中国第一氢能公司”的路上。除了在新疆库车制氢规模达2万吨/年的全球最大绿氢示范项目之外,其在内蒙古第一个绿氢示范工程——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风光融合绿氢示范项目也已启动。在绿氢炼化方面,中国石化按照“氢电一体、绿氢减碳”的发展方向,依托炼化基地大力开展集中式风电、光伏开发,布局大型可再生能源发电—制氢—储氢—利用项目。在氢能交通方面,中国石化则积极探索氢能交通走廊,已初步实现京津、成渝、沪嘉甬、济青和汉宜高速氢能通车,并成功探路京沪氢能交通走廊。公司共建成氢燃料电池供氢中心11个、加氢站128座,基本覆盖了“3+2”氢燃料电池示范城市群,成为全球运营加氢站最多的企业。为了加快建成“中国第一氢能公司”的步伐,进而实现成为世界领先的氢能公司的目标,中国石化已经发布并实施了氢能中长期发展战略。下一步,中国石化将继续推动氢能科技革命性突破,促进氢能在交通、工业等重点应用领域大规模市场渗透,引领氢能产业链、创新链深入融合发展。中国石化也将加大技术攻关力度,在高性能燃料电池催化等石化材料、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加氢站关键设备国产化等领域实现更大的突破。作为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者、先行者、推动者,显然,中国石化还将继续砥砺前行。走在成为“中国第一氢能公司”路上的中国石化,已是全球最大的地热能开发利用企业!你没有听错。近年来,中国石化持续领跑中深层地热能开发,为全球地热能利用提供了中国样板、中国思路和中国标准,在世界同行的眼中,“全球地热开发进入了新时代”。地热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现“双碳”目标意义重大。我国地热资源丰富,资源量约占全球地热资源的六分之一,具有十分巨大的开发利用潜力。数据显示,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地热等非化石能源利用每提高1个百分比,相当于替代标煤375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9400万吨、二氧化硫约90万吨,氮氧化物约26万吨,对我国调整能源结构、节能减排、环境改善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如此,发展地热产业对国家培育新兴产业、带动相关装备制造国产化和工程技术业务发展也具有明显的带动效应。可以说,发展地热产业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中国石化很早就开始对地热能的开发进行探索和攻关。数年前,便在河北雄县建成了全国首座“无烟城”,实现了地热供暖全覆盖,打造了技术可复制、经验可推广的“雄县模式”,并将其复制到容城、博野、辛集、东光、故城等十几个市(县)区。在商业模式上,中国石化积极延伸地热能产业链,由一般城镇向中心城市突破,由供暖向发电、制冷、现代高效农业一体化延伸,“地热+”新能源实现了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数据显示,中国石化近年来“地热+”清洁供暖快速发展,地热供暖面积从2014年的2323万平方米已增加到目前的近1亿平方米,覆盖了北京、天津、陕西、河北、河南、山东、山西等11个省市的72个市(县、区),年减排二氧化碳约470万吨。中国石化在持续深耕地热领域之下,创新形成了地热系统形成机制、热储传热机理两大基础理论,攻克了“取热不耗水”工程技术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在服务国家地热产业发展方面,牵头编制了超过50%的行业标准以及我国在全球地热领域第一项国际地热协会标准。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技术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技术。中国石化将地热科技研发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地热供暖 CDM方法学,创新形成集地热勘探技术、钻井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等技术于一体的六大核心技术体系,填补了国内空白。截至目前,中国石化拥有地热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 1 个,技术专利 130 余项。2023年9月,被誉为地热界的“奥林匹克”的世界地热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中国首次承办世界地热大会。地热能开发的中国经验、中国样板和中国标准惊艳了全球业界。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邹才能表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深入推进能源革命进程,地热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是必然趋势,也是必然选择。地热产业是中国未来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今天的中国石化,已经在地热能清洁高效开发利用上积累了雄厚的实力和丰富的经验。在探索未来地热能开发利用的路上,他们依然向前行进着。2024年4月8日,中国石化部署在海南的福深热1井顺利完钻,井深达5200米,刷新了我国最深地热科学探井纪录。该井的成功钻探,揭示了华南深层地热形成与富集机理,意味着我国干热岩勘探在地区和深度上取得了新突破。可以说,这口探井打开了我国深部地热利用新的想象空间。当前,我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多以浅层和中深层的水热型地热为主,而埋深3000米以下的深层地热,尤其是干热岩资源的开发尚处于探索阶段。干热岩一般指埋在地下数千米处的温度大于180℃、内部不含或仅含少量流体的高温岩石。据中国地质调查显示,我国陆区地下3000米至10000米范围内的干热岩型地热资源量折合标准煤856万亿吨,即使仅采出2%,也可以达到2023年我国全年能源消费量的2993倍。“相较于中深层地热资源,深层地热属于全新领域,资源量更大、温度更高、资源禀赋更好、应用场景更广。”马永生说。这是巨大的难以想象的能源前景!有了深部地热资源的加持,可以想象中国将会有怎样的未来之城。然而,要想开发利用深层地热资源还面临诸多挑战,“要统筹技术创新,实施深层地热重大科技攻关。”今年两会期间,马永生说。眼下,“深部地热领域创新联合体”已正式成立,这是在国务院国资委指导下,由中国石化牵头联合11家中央企业、10家高校、1家科研机构共同组建的一支科技攻关队伍。为了塑造新质生产力,引领我国地热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他们已经针对深部地热能的开发利用发起了新一轮冲锋。2022年8月29日,中国石化宣布,我国最大的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全产业链示范基地、国内首个百万吨级CCUS项目——“齐鲁石化—胜利油田百万吨级CCUS项目”正式注气运行。CCUS,即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就是通过从工业排放源中捕集二氧化碳并加以利用或注入地质构造封存,以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的过程。研究表明,我国未来有10亿多吨碳排放量要依靠CCUS来实现中和,可有力推进化石能源洁净化、洁净能源规模化、生产过程低碳化。而据国际能源署预测,到2050年,CCUS将贡献约14%的二氧化碳减排量,市场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发展CCUS既是大势所趋,更是使命所系。但是,我国CCUS部分关键技术仍与国际先进水平有差距,不同地区的陆上封存潜力差异较大,面临诸多挑战。为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中国石化此前数年就开始了针对CCUS产业化的科研攻关。此次“齐鲁石化—胜利油田百万吨级CCUS项目”的注汽运行标志着我国CCUS产业开始进入技术示范中后段——成熟的商业化运营。不仅如此,该CCUS项目由齐鲁石化捕集提供二氧化碳,并将其运送至胜利油田进行驱油封存,实现了二氧化碳捕集、驱油与封存一体化应用。开辟了既降碳减排又驱油增产的新路径,引领了全球碳中和的新潮流,对搭建“人工碳循环”模式意义非同寻常。据介绍,该项目覆盖石油地质储量2500余万吨,部署70余口注入井,预计15年累计注入二氧化碳1000余万吨,增油近300万吨,采收率提高12%以上。项目年二氧化碳封存能力达百万吨级,相当于植树近900万棵、近60万辆经济型轿车停开一年。“我们的CCUS项目,碳捕集环节已实现了全部设备国产化。而且,采用多项绿色技术,降低装置运行能耗,减少碳排放。”该项目参与人员说,“在碳利用与封存环节,中国石化也拥有多项核心技术,打破了国外的垄断。”CCUS项目要提高封存率和采收率,全过程密闭是核心。在注入端,针对液态二氧化碳易气化外排及多井同时注入计量分配难度大的难题,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攻关研发了全密闭高效注入技术,形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注入系列装备,破解了“零排放、低温计量、分压分注”等核心技术难题;在采出端,则创新实施采出气液全程密闭集输与处理工艺,确保“油不落地、水不外排、气不上天”。2023年7月11日,该项目的二氧化碳输送管道正式投运。这是一条全长109公里、我国首条百万吨输送规模、百公斤输送压力的高压常温密相二氧化碳输送管道。该管道让我国首次实现了液体二氧化碳长距离密相管输。这条管道的投运,对推动我国 CCUS 全业链规模化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与油品管道相比,二氧化碳管道的安全输送、设计施工、特殊措施难度更高,国内此前没有二氧化碳高压常温密相输送的先例。为了防止二氧化碳泄漏后造成低温伤害,管线需要埋在2米左右的地下。为防止低温带来的土壤冻胀和环境损害问题,选择常温液态输送工艺,就需要保持足够的压力。因此该管道首次使用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首台套大排量增压泵,设计压力高达12兆帕,同类型的燃气管道仅需要0.7兆帕,相当于指甲盖大小的面积承受了120公斤的重量。为了开拓出一条降碳减排和驱油增产并重的新路径,中国石化不遗余力。如今,“十四五”还有一年多时间,中国石化仍在加大建设力度实现CCUS产业化发展,着力突破碳捕集、输送、利用、封存等各环节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难题,建成“技术开发—工程示范—产业化”的二氧化碳利用技术创新体系,打造碳减排技术创新策源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石化始终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这一理念。近十年来,中国石化累计投入了600多亿元,竭力将自身打造为新时代培育绿色新质生产力的引领者。为了让天更蓝,水更绿。2016年7月底,中国石化总投资209.2亿元的“碧水蓝天”环保计划行动圆满完成!这是中国石化史上规模最大的环保治理行动,也是迄今为止中国企业一次性投入最密集、涉及范围最大的环保专项治理行动。三年中,中国石化共实施环保治理项目多达870个。2019年4月2日,中国石化宣布正式启动“绿色企业行动计划”。这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全产业链绿色企业创建行动。在该计划中,中国石化明确要建成清洁、高效、低碳、循环的绿色企业,将绿色低碳打造成中国石化的核心竞争力。“绿色企业行动计划”由绿色发展、绿色能源、绿色生产、绿色服务、绿色科技、绿色文化六大部分组成。该行动计划被视为新时代中国石化绿色发展的行动纲领。在此次行动计划中,中国石化还提出了自身绿色企业远景目标:到2035年,绿色低碳发展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到2050年,绿色低碳发展水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当今世界,能源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气候变化加剧等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巨大挑战。中国石化近年来始终践行‘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致力于成为行业绿色标杆和清洁能源供应的领跑者,在生态环境建设和清洁能源供应方面取得明显成效。”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评价。有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中国石化全系统113家企业完成了绿色企业创建,63家单位评为A级绿色企业,实施项目497个,节能86万吨标煤,相当于种植2353万棵树!当初行动计划的各项目标,化为了现实。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努力让绿色成为自身最鲜明底色的中国石化,走出了一条具有石化特色的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然而,面对自身提出的绿色企业远景目标,中国石化并没有停下前行的脚步。2024年4月1日,中国石化在北京正式启动绿色企业行动第二阶段计划。该计划围绕降碳、减污、提效、增绿四大行动制定22项措施,力争打造600个碳中和示范引领项目。目标到2028年,中国石化的绿色生产体系基本建成、绿色竞争力显著提升……显然,一直坚持绿色发展、培育绿色新质生产力的中国石化,初心未改。新的征程已开启,中国石化必将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塑造新质生产力,筑牢支撑中国高质量发展、保障人民生活的牢固基石,肩扛使命与荣光,继续领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