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年度最佳,简直就是电影版《杀死那个石家庄人》!

文化   娱乐   2024-11-23 21:01   中国  



今日BGM,《杀死那个石家庄人》,万能青年旅店。
本文约3000字,预计阅读时长10分钟。
岁末将至,距离万能青年旅店上一次发歌又过去了一年有余。


但奇迹般地,即便是在这个快速消费的时代,那些旋律依旧鲜活如初,耐人寻味。


就拿《杀死那个石家庄人》来说,即便是耳畔回响过千百次,每一次听到,都能让心灵震颤,激起一身的共鸣之栗。


今天,滚君精心挑选了一部影片,虽然表面看来与这首经典曲目并无直接交集,但它们触及心灵的深度与情感的共鸣,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它们共同诉说着一个时代的印记——那些在社会变迁中默默承受的下岗工人。


不论你是否对这部电影有所耳闻,都希望能预留一段时光,去感受那份震撼。


这部电影,便是2011年上映的《钢的琴》,它在豆瓣上收获了24万影迷的热情点赞,高达8.4分的评价,至今仍熠熠生辉。



不少人看完后,称这部电影是2011的年度最佳电影。

滚君深表同意。而且它还是近十年来中国最好的音乐题材电影。

可它不是部歌舞片,只是描述了一群大时代中的下岗小人物,苦苦挣扎着。

那它为什么火呢?

因为电影中的这群小人物,其实是群大人物。

在时代的洪流面前,虽然这群下岗工人就如同鹅卵石般弱小,但他们依然带着伤口奋战于这人间,努力生存着。

1998年,深圳吹满了改革的春风,但此时的东北却吹着阵阵寒风。

因为这一年,东北工厂改革,数万工厂关闭,成千上万的东北工人直接下岗,遣散回家。

这群工人,在时代前进的洪流中,被无情地抛下。

生活的大厦在一夜,瞬间崩塌。

钢的琴的主角陈桂林,正是这群工人中的一员。他爹取这名是想让他桂林山水甲天下,结果下岗这年,没甲了,直接弄夹生了。


为了维持生活,会手风琴的他组建了一支婚丧乐队,终日奔波在婚丧嫁娶、店铺开业的营生之中。

虽然生活陷到谷底,但陈桂林胜在有个优点,那就是苦中作乐。

在工作上,即使客人的要求很无理,他也会微笑着答应,毕竟客人是付钞票的上帝。

在一老人的喜丧上,他和乐队正唱着缓慢优雅的乐曲时,孝子让换歌,因为这曲子太慢了,老人听了走得步伐也会沉重起来。


听完要求,他二话不说,来了首轻快的歌曲,整个乐队开始在雨中舞动起来。


和他玩的好的那群工友也同样如此,即使生活苦的像黄连,他们依然嬉笑面对。

坐在货车上时,他们会放着那个时代的金曲,跟着音乐哼跳动,哼唱着:

“我想偷偷望呀望一望他 ,假装欣赏欣赏一瓶花”。

在后车厢的也不甘寂寞,对着两串猪肉,仿佛就像在歌厅,尽情摇摆。


在家里,他也是尽情地给予家人快乐。

因为女儿小元喜欢弹钢琴,可下岗的他,哪买得起钢琴?

但劳动人民自有办法。他找来一张白纸,在上面画下了88个琴键,做了个不会发声的钢琴。


看着这假冒版钢琴,女儿发出了疑问:

"爸,这能弹吗?”
陈桂林的乐天精神再次上头,直接回到
“爹给你讲过贝多芬大爷的故事吧,贝大爷耳朵背,也听不见,不是照样弹好了。

最后,还自己在钢琴前,扬着头特有感情地弹给女儿看,仿佛贝大爷上身。



在那个年代,除了陈桂林这样的工人,还有一些工人被时代抛弃后,为了金钱无所不为。

陈桂林的老婆小菊就是其中一个,以前也是一个女工人。

因为家里双双下岗太穷了,她转而投向了一个假药贩子的怀抱,过上了不劳而获的生活。



陈桂林也知道不劳而获的生活有多幸福,可他宁愿过得穷一些,也不愿背弃良心做坏事。

在这个工人眼中,靠劳动的双手得来的生活最踏实。

但残酷的生活哪会看人下碟?即使是最乐观的人,也不免受到摧残与折磨。

但陈桂林没有倒下,还对这操蛋的生活,宣战了!

有了钱的依靠后,小菊决定要离婚,还要带走女儿小元,一起去享受富贵。

陈桂林不舍得女儿走,坚决不肯放人。

他在看到小菊给女儿带来的昂贵文具时,也会埋怨自己的无能,点上一根烟消解忧愁。

而且一向乖巧的女儿为了能弹钢琴,提出了一个要求,谁能买到钢琴,她就跟谁走。

这钱一个字更难倒了英雄汉,力气陈桂林有一大把。

可在那个时代,最不值钱的就是力气。

可他仍然没放弃,继续奋战着。

先是打听到有所闲置的小学,有架钢琴没有搬走。想着这钢琴暂时没人用,他就想先悄悄借回来。

于是,在一个夜黑天高的晚上,他叫上玩的好的朋友们,向学校进发了。

一开始,顺利将钢琴搬离了教室。但在途中,保安闻声赶来,大家纷纷逃散。在翻墙时,他一直翻不过去。

最后索性放弃了,他直接回到钢琴旁弹奏着,过把钢琴瘾,认真享受下音乐。


这一刻,他仿佛不是那个骑着摩托车,混迹于东北的下岗工人。而是一个音乐家,在这钢琴旁弹奏着世间最美妙的乐曲。

虽然有了音乐,还是逃脱不了被保安抓到公安局。

但是这次被抓,让陈桂林看到了希望。

因为最后公安局不追究责任,只让他们将钢琴搬回去。在教室里,看着那钢琴,身边的工友研究起了它的构造。

这一研究,就让陈桂林想,大家都是钢厂出来的工人,还怕造不出一架钢琴。

说干就干,他立即发动了身边那群工友。

于是,一场热火朝天的工人造琴,在鞭炮响中就此展开了。

那一刻,他们仿佛回到了以前的集体时光,大家一起在工厂里用双手创造财富。


厂里退休的老工程师,因为能读懂俄文书《钢琴制造》,成为了造琴大会中的翻译指导。

有书指导,可是没材料。这群汉子没有放弃,直接就地取材。

钢琴的钢板部分,就用钢厂遗留下来的铁打造。原先工厂的电焊工们,发动技能,将这些钢板打磨起来。


钢琴的木板,就去工厂废弃的宿舍里,找些门板来代替。虽然最后太过于破旧,用不上只能当做烧火做饭。

因为找不到合适的木材,他们决定用熟悉的钢铁来代替,将钢琴改成钢骨架的。


这群敢想敢拼的工人,还来了个创新,要做一架不锈钢的钢琴。

期间,陈桂林不是没被困难压倒过,放弃过。

可在放弃途中,看到待了许久的工厂,被政府炸掉标志性的烟囱时,不服输的劲又再次浮上心头。

因为烟囱炸掉的那一刻,仿佛也将他过往的工人生活,炸了个四分五裂。

而那架钢琴则将他过往的生活,重新拼凑起来。

他能向这世界证明,自己还没被时代抛弃,靠双手还是能创造一切。

于是,他又捡起希望,召集起朋友们,继续造起了钢琴。

此时,造钢琴不再是为了圆女儿,也是为了他自己,更是为了过往的时光。

最终,这架钢琴造好了,也送到了女儿面前。

当女儿兴奋地问:

“爸,你想听什么?”
这个汉子淡淡来了句:
“越简单越好。”

因为这架钢琴的制作不太完善,只能弹奏些简单的曲子。


在小元的弹奏下,结束了电影,仿佛也结束了那个时代。

也许有人会想,这部电影就是一部精神鸦片,慰藉那个时代,抚慰一些失意的人群。

很假。

其实,这部电影是导演张猛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而成的。

当时这部电影首映后,他在采访中反复强调:

“我这是现实主义故事片,真不是文艺片。”

这部电影的原型,是铁岭的一个钢材市场。

那里几乎每家店的老板都是原钢厂的工人。

下岗那年,被买断工龄的他们,宁可不要遣散费,都要带走那些车床设备。

有了设备,再加上双手,即使没了工厂,他们仍然能继续生活。


在那个下岗时代,这群工人用个体的努力,慢慢消融掉困境。

他们就像电影里的工人一样,虽然贫穷但仍尽情生活,于绝境之处逢生。

他们仿佛就像你我的父母,在生活里挣扎着,无数次被时代甩地远远地。

有时,望着孩子昂贵的学费,父母高昂的药费,他们会叹叹气,但事后仍咬着牙,拼了命去挣钱。


在这世上,他们靠自己的双手,笨拙地生活着。

虽然他们吃尽了生活的苦,曾经失败过,也痛苦过,但依然不服输地活着,随时准备着朝生活反击,打下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END -

策划:滚君
作者:滚君
排版:小鱼干
欢迎关注


摇滚客
有态度地听歌看剧,有力量地记录故事,为所有Rocker发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