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做了什么

健康   2024-11-03 16:39   广东  
     

今年大概看了300-400本书。今年大概写了200万字。今年研究了拉丁文、梵文、巴利文、德文,开始研究德文版叔本华、尼采著作。与此同时,完成了10年投资总结与理论建构。理论建构对我很重要,它是10年经验总结,也是人类理论仔细梳理与论证,最后,才是我的人类金融研究与实践大厦的搭建,构成一个自洽的、能闭环解释、可实证检验的科学体系。


大胆跳出来,从另外一个世界仔细瞄此在,给予更多维度的观照、诠释,从而提供更合适的解决方案。这是我的风格。

此在,就是我们的世界,它由我们今生的知识、经验习得积累及我们前世的业(宿业)构成。很多时候,我们每一个人都习惯安于(困于)“此在”世界,基于“此在”世界(“我”)去观察、理解、解释外部世界(“我”之外的世界),并据此指引我们的行为,以图斩获我们的所求。这是“自我偏差”客观存在。

我们能不能大胆一点,从“此在”世界跳出去,跳到另外一个世界(彼在),再回头看此在呢?这就是人类哲学要解决的问题。

20世纪,人类哲学发生了语言学转向-语言学革命,2500年历史,人类哲学完成了从本体论到认识论再到语言论的嬗变,即走到最后,人类的一切问题、困惑都是语言问题。

人,终究是语言牢笼的奴隶,怎么把“人”、“此在”解放出来,关键是打碎语言牢笼。我30余年的努力就在这里,我呕心沥血打碎陈旧的知识、证伪熟稔的经验、重构全新的认知,让“此在”与“彼在”更好地形成有效的能量、信息链接,从而逼迫自己无限逼近真理世界—-此在的真与彼在的真的交融。


一般来说,我们普罗大众一辈子都只能停留在“不完全归纳总结”世界中,很难在理论世界打磨自己。

归纳法是一种科学研究法,也是百姓最常用的经验积累法,但是,归纳法存在致命的盲区,就是任何人终其一生的经验总结,它们不过是碎片化的总结,它们永远无法穷尽一切。一个永远无法穷尽一切的经验总结的置信度是非常低的,这还不包括个体经验总结容易自带选择性失忆、选择性遮蔽等致命弱点,而人类往往是选择性失忆、选择性遮蔽的习惯倾向。即,客观上,归纳总结的置信度存疑,主观上,归纳总结的动机与动物习性存疑,在主客观都存疑的经验世界里面,我们是必须对此心生惶恐而不是自以为是的!


选择性失忆是个体客观记忆容量所致,选择性遮蔽是个体主观虚荣心所致。

选择性失忆是:你在总结自己的经验,由于人类的记忆容量不足、记忆衰退、健忘等客观存在的问题,你的大脑会选择性遗忘,最终,你很难准确总结出你过去发生的一切,你会遗漏很多关键细节。由于选择性失忆,你总结出来的经验可能要打问号!

选择性遮蔽是:由于人在社交中爱慕虚荣,怕丢丑,你在总结自己的经验过程中会刻意、故意遮住你的丑事,凸显你的优点、亮点,最终,你总结出一套经验!由于选择性遮蔽,你总结出来的经验可能要打问号!

如果我们带着打严重问号的经验来炒股,是不是相当于我们拿着漏洞百出、没缝补好的网去打鱼呢?


怎么办呢?归纳与演绎并举,经验与理论双管齐下,不断证伪经验,不断学习并修正理论,最终,才可以在我们狭隘的、碎片的、充满欺骗的经验世界搭建出一个更为靠谱的更为全面的样本空间。例如,1990-2024年35年样本空间。2亿股民样本空间。1900-2024年125年样本空间。1500-2024年500余年样本空间。全人类金融理论、方法、工具-效果样本空间。整个a股5364只股票样本空间。整个a股10年尺度样本空间。整个a股所有板块分板块样本空间。把以上所有样本空间都研究一遍,最终,对我们的经验与知识的取舍起来就不难了。


我是多种语言研究人类学术的人,中国社会非常少见的复合型人才,本来应该去北大清华当教授才对,最后,流落民间。我研究金融是全英语世界,非常可怕,读完了该读、琢磨透彻了一切英文金融著作、学术论文。举例说,how to value a company(怎么给一个公司估值),这是一个academic topic或theme(学术课题或主题),我要攻打它,我的三部曲如下:

第一步,研究完毕1900-2024年125年所有关于估值理论的学术著作、专著。

第二步,研究完美国学术界关于估值的论文(多发表在美国财经、经济学、会计学等相关权威杂志)。

第三步,形成我的估值理论体系。


不研究这么系统、这么深,我们是根本分不清金融世界里面who is lying(谁在撒谎),who is cheating(谁在欺骗),who is telling the truth(谁在说真话),who is providing facts & data(谁在提供事实与数据),对不对?我们百姓哪里有以上分辨能力?没有的,因为95%百姓没有专业工具、专业知识,基本上天天被市场忽悠与欺骗,偶尔碰运气!对不对?


我是常年累月钻研哲学的人,我的条件反射基本上是:客体是什么?如何准确、清晰描述客体?主体是什么?主体与客体之间,如何构建适应性、进化性关系?以上是我的研究习惯,我围绕这些关键问题,研究透彻了人类金融的一切!我平时分析股市、股票、交易者乃至宏观政策,是不是全部都是来自于我独家,条分缕析解析一切?我们绝大多数百姓连金融主体、客体都没搞明白,就来赌运气!


任何领域,你都可以挑战你自己,股市,你不要轻易挑战你自己,如果不走正道,差不多3-5年10年就过去了,一无所获的!人生有几个10年值得我们去浪费?我成为今天坚守正道、可以长期稳定赚钱的我,我整整打磨了10年,专攻了10年,我才知道如何赚到股市的钱!下面,我阐述一下金融独特世界与其他世界(金融之外的一切场所)的本质区别如下:


1、风险性。金融是高风险领域,其他世界是近乎零风险或风险可以控制的领域。

2、不确定性。金融是意外事件为主的世界,其他世界是没有意外的世界,意外事件很少很少。

3、波动性。金融是纯波动性世界,其他世界的波动性很小很少以至于你觉察不到波动,尽管一直在波动。

4、群体性。金融是群体性运动世界,鱼龙混杂,五花八门。其他世界是比较少群体性运动、基本上就是若干看得见摸得着的关系、人脉、资源的世界。

5、信息多变性。金融世界的信息杂乱无章、真假难辨且变化速度超级快。其他世界,信息比较凝固、缓慢,让你可以不紧不慢去思考与判断。

以上就是金融世界与其他世界的本质区别、显著区别。


2亿股民,大概1.97-1.98亿都不是走正道,就是拼命学习市场各种噪音知识(例如,各种时髦的概念,男女老少,只记得这些东西),然后看到哪里上涨,抓几个概念就拼命糊弄自己,其他,什么都不在乎了!全国范围内的标准格式如下:某个票涨停,拉出某个概念,整理某个题材!全国百姓就谈这三件事!男女老少莫不如此!其他不谈的!35年都是如此,天天如此!即:中国人沉迷于股市,炒了35年概念、题材,95%情况都是赌博。2023年人工智能就是悲剧,目前,95%的人工智能概念炒作股票没有超过2023年5月份的顶部,依然普遍腰斩在地上!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赌博世界!


我一直好奇35年来,为何形形色色的男女老少进进出出,都热衷于炒概念、炒题材、玩短线、技术炒股,且一直改不了。我把它当成中国股市一种社会现象,我要去解释它,即中国人为何是这样的!我用社会学、社会心理学框架去解释,我才整明白了。

1、走捷径心理。企业研究与投资是高门槛世界,一般人进不去,故选择走捷径。

2、妒忌心理。看到别人(或者是自己身边的人,或者是虚构的人,例如,某个票拉几个涨停板,虚构了一些人赚钱了)赚钱,自己妒忌别人,心里不甘心,也跟着去赚钱。

3、从众心理。群体性活动,不从众,人是害怕的!

4、一夜暴富心理。“捞一把就走人”的赚快钱、“一夜暴富”心理。

也就是说,由于企业投资门槛太高了,太辛苦了,百姓不喜欢、做不了,于是在走捷径心理、妒忌心理、从众心理、一夜暴富心理联合驱动下,个个35年都没有变,一直改变不了。大家仔细检视一下自己,看看是不是“好走捷径、妒忌、从众、一夜暴富”四大心理驱动自己?


我是企业投资法、基本面投资法,且我把我如何研究、投资的底层逻辑、方法都告诉大家了。大家如果信仰正道,那么就是我这种方法,大家如果不信仰正道,那么就是我之外的世界!我之外的世界非常可怕,如前面举例最近的就是2023年整个市场炒人工智能概念,大家复盘一下看看,所有人工智能概念炒作的股票,是不是全部(95%)腰斩了(从去年5-6月份起算)?到现在还没起来!技术理论,我超级精通,但是,技术理论脱离基本面去鬼画符、自身逻辑缺乏企业支撑、只是去猜交易者行为的自带的不可消除的致命弱点,我于是放弃了。

总之,我是一个不允许自己卷入这个愚昧无知、坑蒙拐骗的世界的人!我只能坚持自己!说白了,我个人很害怕参与炒概念、炒题材,故我转身离开了中国人沉迷于其中的赌博世界!我变得很简单,就是研究企业,结合估值-业绩来投资,买入持有、过程跟踪,因为只有这个方法是可靠的,其他方法非常不可靠,都是赌博!我选择辛苦但靠谱的企业投资法、基本面投资法,慢慢来,我不怕!

抱拙居士
抱拙居士,人民创投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横扫人类经典逾万卷,以哲学视角研判金融、预测趋势,先后提出“泡沫五层”模型、“蜂巢理论”、“木桶理论与桶中桶效应”等观点与方法,形成独具一格的分析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