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 | 沪东工人文化宫(下)

政务   2024-10-03 22:00   上海  

沪东工人文化宫(下)

文 | 刘翔

TONIGHT

夜读


为了能节省下来几分钱公共汽车铜钿,作为自己的零用钱,我和小伙伴们结伴到东宫去白相,基本上都是徒步走着去的,然后再走回家。好在那时,年轻力壮,血气方刚,真不把甩开脚步走路当回事。而且,当时学校老师经常教育我们要学习和发扬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精神,“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在这种精神力量的鼓舞下,偶尔真的是走不动了,就会情不自禁地背诵起毛主席的那首七律《长征》中的“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著名诗句来激励自己。很多时候,我在用伟大领袖的诗句鼓舞之余,还会常常不忘骂上自己一句“小鬼头,像侬连走路这种苦吃不起的人,长大以后怎么能当解放军”,而当一名保家卫国的解放军是我儿时的梦想。


就这样,在连背带骂的状态下,我一边背诵,一边走,走啊走,很快就走到东宫的大门了。回家时,也是一边走,一边背诵,也很快就走到家门口了。由此可见,精神的力量是何等巨大啊!由此练就的那副“铁脚板”,在接下来的全国大中小学生中大规模开展的野营拉练中,让我顿时有了走起路来疾步如飞的感觉。


那时的我,每个星期天或者寒暑假,基本上都会沿着延吉路,走到控江路,顺着隆昌路,穿过长阳路,然后直奔沪东工人文化宫所在地——平凉路。当年还很“农村”的杨浦,四处飘浮着近郊春野的乡土气息。为了节省时间,我经常会抄近路,直接穿插在一些田埂上往返于东宫。头顶碧蓝的天空,望着眼前一望无垠的田野,绿茵茵的青菜、黄橙橙的油菜花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地摇曳着,仿佛陶醉在充满诗情画意的桃花源里。走着,走着,也会兴高采烈地吟唱起那首脍炙人口的台湾校园歌曲《赤足走在田埂上》。唱着,唱着,也走到了东宫的大门口。唱着,唱着,也回到了家门口。


再后来,家里经济条件好转了,父母买了一辆自行车后,我便骑自行车去东宫了。蹬着那辆崭新的18型永久牌自行车,我得意洋洋按响着双铃,“的灵灵,的灵灵”地一路飞驰在大街小巷。当骑到隆昌路杨浦公园后门,遇到进出公园的人群时,我马上就“人来疯”起来,放慢车速,故意猛按车铃,引来无数路人的注目:“乖乖,迭个小鬼头踏的是18型啊!”众人流露出的羡慕、惊叹目光,大大地满足了一个少年的虚荣与轻狂。


到了东宫,我小心翼翼地把心爱的自行车寄放在停车处,随后直奔两楼的图书报刊阅览室。那时东宫的阅览室真够大啊!几乎占据了两楼的大半个楼面,我在里面一坐就是半天。上世纪八十年代,全市掀起了“振兴中华”读书活动热潮,《解放日报》《文汇报》均以大幅版面刊登有奖知识竞赛答题。为了从报刊图书中寻求答案,东宫的图书阅览室经常是人满为患。我亦夹杂在其中,不亦乐乎,废寝忘食。同时,东宫举办的文学、美术、摄影等讲座,也深深地吸引着我。我也不知道,那时的我为何会对阅读如此迷恋,对知识如此“贪婪”,而东宫的阅览室恰恰又为我的这种“贪婪”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1999年,东宫进行了全面改造。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东宫,永远是我和我的上一代人心中的文化圣地。








投稿可发至zfk@yptimes.cn


作者:刘翔

编辑:顾金华

诵读:沈高涵(复旦大学)

音频剪辑:宁杨(复旦大学)

视觉/封面:邱丽娜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上海杨浦
今年是人民城市理念提出五周年。作为首提地的杨浦,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生活青春涌动,一起来感受这座越来越“YOUNG”的人民之城……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