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岁的她出国留学,只要敢闯,人生不言“放弃”

时事   2025-01-07 23:12   广东  
广州日报心传工作室专栏“心传星愿”逢周二晚推出

2025年已然到来,
56岁的王女士,可以称为57了。
近期,因为陪读的女儿
在社交平台上发了一则动态,
在希腊雅典求学、
来自上海的56岁王女士
成为网络的“热点人物”——
退休后继续追寻自己本科论文的梦想,
已经获得国内硕士学历的她
出国读本科。

这样做到底值不值得?
王女士是否开启了一种新的退休模式?
我们可以从中得到怎样的思考和启发?
广州日报心传工作室的
心传星愿专栏,
就此进行多元的探讨。

点击收听心传小电台↓



01
退休后留学读本科,值得吗?


2024年12月,
一则网友动态引发关注:


56岁的王女士就这样被推到台前,
受到网友关注。
有网友说,退休后再去留学读本科值得吗?
也有网友说,这是有钱有闲才能实现啊~
还有网友说,五十几岁,正是闯的年纪!
……
五旬王女士为何突发想法去留学?
从她自身的履历来看,
她既有追梦的能力,也有追梦的底气。

王女士的履历本就很亮眼——
少年时她从新疆
以高分考上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毕业后曾为上海市重点中学的语文老师;
此后她又攻读了教育学硕士,
曾在新加坡做中文老师。
回国开过书店,
也曾加入广告传媒公司做到管理层。

55岁退休后,她决定找点事做,
因看到雅典大学招本科生,
有一个专业方向与她自己的本科论文有关联,
由此激发了她重新出发逐梦的热情。
当年,她的本科论文被老师认为:
“题目太大,真的写你需沉淀30年。”
于是在生活中“沉淀了30多年后”的她,
重燃梦想,提笔开始申请。


56岁的王女士头发已花白,她在雅典大学校门口,开启“逆龄留学”


王女士申请上的是雅典大学

古希腊考古历史和文学专业

4年学制。

而且是“有条件录取”,
即她在入学后的三个月内
提交雅思6.5分的成绩后,
才算正式录取。

于是她除了埋头攻读专业,
每天还在女儿或其闺蜜的督促下勤学英语。
社交生活一再压缩,
包括在上海工作的丈夫周末飞到雅典,
提出一起散步,都难成行。

古希腊文学课上的王晓西


02
爸爸一句话,给了她一生的“底气”
家人的支持让她做自己的“大女主”


人一生的成功,
绝不局限于功名学历,
一个人的亲密关系往往决定着其他。

王女士在原生家庭里有个好爸爸,
他说“不要因为你是个女孩子就缩手缩脚,
你想做的事都可以做。”
父亲的话,给了她一生的“底气”
她考上大学后的经历,
可以称得上是“斜杠式天马行空”。

王女士求学时遇到了好老师,
自己又努力,成绩一直很好,
大学毕业论文题目为“神、人及其命运”,
这个题目确实相当“大”,
华东师大的夏中义教授只给了她一个“良”,
并说,题目太大,
她至少需要30年的人生历练才可以完成。

毕业后的这些年,她带着论文,
辗转各地,在历练也在思考。
负责任的夏教授无意中开启了
王女士56岁留学的齿轮。

    

王女士结婚后,丈夫也很好
包括此次大龄留学,
丈夫虽然认为她小毛病不断需要休养,
最终还是尊重了她的意见,
还经常飞雅典“探班”,
妻子没时间陪他散步也没怨言。
她的女儿更不用说了,
申请了一年的在线办公,
亲自在雅典陪伴和督促老妈。

没有内耗,没有一地鸡毛
王女士退休后的“大女主”人生,
才得以开启。

课堂上,第一次与同学做小组作业


03
无论几岁,都正是闯的年纪!
“办法总比困难多”


56岁,经济无忧、有钱有闲,
已经有硕士学位的王女士,
完全可以选择轻松养老度日,
她却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
去完成本科毕业未能完成的梦想,
一门一门攻克功课,
与18、19岁的年轻人,
同堂学习、探个究竟。
其中过程固然很艰辛
语言问题、视力问题、体力问题、
健康问题……


“虽然年龄并不能在意识层面上
去限制我想做的事情,
但我也不得不面临身体衰老的现实。”


不过王女士没有被困难打倒,

她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

拍下老师的ppt,下课回家再慢慢消化
让女儿帮忙把课程PPT、作业、资料书单下载好
打印出来谢绝一切社交专心学习。



而她未来的构想也很朴素:
考上欧盟导游证,
成为一个博物馆工作人员,
做文化传播的使者。

晚上学习时的书桌


这是一个真正追求精神生活,
并愿意身体力行去付出巨大努力的人,
非常可敬、非常励志。
这本身,已非常“值得”。


04
“学无止境”
年龄不是阻碍追梦的绊脚石


王女士这种“重读本科”的方式
是否可以成为一种退休模式?
其实除了王女士,
还有不少老年人,
也在退休后“重启人生”

(左右滑动查看↓)



“人老心不老”“学无止境”
类似这样重视精神生活的人们
太值得赞美了!

但这个年龄,
与年轻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选择,
还是不可能普及的。
而且,“一张一弛”是文武之道,
在身体的小部件已需要“保养”的近花甲之年,
劳逸结合也是比较科学的选择。
王女士的家人与其达成的“不硬撑”原则,
是很正确的。
56岁与20岁毕竟存在年龄差距,
精力分配也是需要正视的问题。

祝福王女士,
祝福所有追梦人,
愿2025,我们都海纳百川,
也兼容并蓄,在追梦的路上,
一马平川、心想事成!






















心传信札   (请上下滑动阅读)

写给常常否定自己的人

       

亲,新年好!


推荐给你一本书,著名作家渡边淳一的《钝感力》。此书简而言之,就是说,人生有时需要迟钝一点。


看起来反应敏锐的我本人,其实是有点钝感的。有一次在一个重要聚会上,一个不太熟的人说话明夸暗损,当时我毫无感觉,一直到在一年多之后的类似场合,我忽然回过神来,人家那是在骂人呢。当时我就乐了,觉得自己的这种“适时”忽略细节的习惯,真好啊。因为偶尔的“钝感”,一些可能有的伤害,就这样过滤掉了。


然而不好意思的是,对于表扬,我一般都是记得清清楚楚的。譬如说,很多很多年前,我们一家人出去旅行,旅游景点有歌舞节目,需要邀请人与从东南亚邀请来表演“土风舞”的一群演员共舞,不知怎么将我给推上去了。我跳了几分钟吧。回到座位后,我妈非常认真地跟我说:没想到你跳舞跳得这么专业这么好。然后我就记住了。而小时候我妈数落我的所有话语,我一句都没记住。这样的人,傻乐比较多,内耗比较少。


孔夫子说的“一日三省吾身”,指的是反思自己,然后不断修正短处,以向更好的人靠近。这绝对不是要否定自己。


人为什么会习惯于否定自己呢?有可能,是习惯于活在别人的评价里。今天我在花园里碰到一个几岁的小女孩,她委屈地与妈妈说,谁谁谁说她很丑。她妈妈告诉她,“别人说你丑就丑呀,不要信。你要说,我美着呢,不是你说我丑我就丑的”。小女孩马上重复了妈妈的话。日常生活中也是如此,每天遇到的各色人等,每个人都可能被贴标签。遇到这种情况,自己不介意就算了,介意的话,可以立马将“标签”原样奉还。谁的人生,包括言行举止,都不是随意被别人定义的,而是由自己来决定的。


适度地肯定自己,因此就十分重要了。盲目自大当然不对,在了解自我后进行实事求是地肯定,却是必需。扫好一块地是收获,换好一个灯泡也是成就;今天胃口好是好事,明天鼓励了一个同事也是善事;考试没考好,但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和如何改进,已是进步;以前爱说脏话,现在变得礼貌了很多,同样是成长;以前沉迷于游戏,现在知道有意识地与虚拟世界保持一定的距离……这些点点滴滴,都值得鼓励。人生需要现实的烟火,自己也需要对自己进行肯定和赞美。


当一个人对自我的认同多了,也就成了另一种习惯。无论谁想要给你PUA或者贴标签,你都可以看到背后的动机。然后,就不会被“圈”进去了。


2025,广州日报心传工作室的口号是:爱自己!


让我们继续同行,一起爱自己,鼓励自己,肯定自己,赞美自己,最终成为更好的自己。


广州日报心传工作室:阿岚
2025年1月7日
每周二晚,我们不见不散!




两分钟回评



“”

点击查看相关详细内容👇

2025,悟透四个字,开心一整年

学费数十万月薪仅5K?985本科+海归硕士毕业做厨师,网友吵翻了



心不老,追梦永远都不晚

点赞转发也为自己鼓劲👇

出品:广州日报心传工作室

策划:赵素兰

统筹:王圆媛、陆凯声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兰岚

视频:郭嘉颍、莫丽平、梁意聆

音频:廖黎明

图片:侬好上海(ID:helloshanghai2013)、上海女性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王圆媛


扫码观看
广州日报视频号

广州日报
追求最出色的新闻 塑造最具公信力媒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