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连心桥——五星桥

文摘   2024-11-01 21:38   四川  

从广安出发,驱车约1小时来到川渝交界处的火烧滩五星桥。

雨后复斜阳,太阳光芒从竹林的缝隙照在石板路的青苔上,显得那么深邃,那么优美。漫步其间,让人心情倍感愉悦。

古老别致、充满神奇的五星桥,位于华蓥市与合川区交界的地方。据了解,五星桥以桥中点为界,桥南属重庆市管辖,桥北由四川省管辖,故又称为“川渝界桥”。据《华蓥市志》《合川县志》记载,五星桥始建于清道光七年(1827),是一座南北走向的五孔券拱石桥,每孔净跨度达8.8米,桥墩宽3米,自河底至桥面均用条石砌成,至今已有近200年历史。桥长(含桥引)68米,宽6米,高5米,桥面近4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8平方米,保护范围800平方米。桥上是硬山式穿斗木结构廊房建筑,17柱16开间,每间为石木结构的房屋,房高4米,面积均在12平方米。桥上中间为通道,两侧有石栏杆,原有许多石雕,现在几乎被毁坏或漫灭。桥上过道宽3米,小青瓦遮盖房顶。

五星桥的别致,在于它的桥、房相重。房下有桥,桥上有房,房中有道,不仅可以行人,还可避雨、遮阴、挡风,也作集市贸易,形成了别致的“桥上街市”。年年岁岁,岁岁年年,春去秋来,这座桥成为了两地百姓谈天论地、联络感情、交流物资的场所,可以说这是一座连心桥。

中国古代人建桥大多只建桥不建房,如果有桥、房连建的不在乡镇旁就在市镇里,而五星桥则处在山野之间,实属罕见。2012年前,桥上有5户人家在桥上经营药店、饭店和副食店等。长年累月,历经风风雨雨,古老的桥不堪重负,于是住户、商户迁出,桥上的房屋也陆续拆除。如今,双槐镇双门村人张永奎一家住在五星桥的桥南头,与桥仅一步之遥。张永奎的儿子张勇和儿媳彭兴坤也和五星桥有着不解之缘。“我是四川人,就住桥附近,小时候就经常到桥上耍。当年我们结婚时的20多桌席也是在五星桥上办的。”彭兴坤说,“我可能是离家最近的外地媳妇吧,过个桥就回娘家了。”故,五星桥可以说是一座联姻桥。

五星桥的神奇,在于它的神态。无论是站在河的上游或下游远看五星桥,似城墙却比城墙厚重,似山峰却比山峰壮观,高大、雄伟地屹立在河上,横跨南北,连接着四川省与重庆市。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叱咤风云的“双枪老太婆”原型之一陈联诗从重庆运枪支弹药回华蓥山,大都经过此桥。五星桥下宽阔的河面,被火烧滩石堰堵住的水面,平静得像一位体态轻盈的少女,躺在桥下,任鱼儿在河面跳跃,激起微微的浪花,在阳光照射下,闪出斑驳的光辉。朝霞或夕阳映照时,河面波光粼粼,光彩夺目,透过石拱从五孔折射水光彩霞,好似五颗闪亮的星星,因此廊桥名曰“五星桥”。

五星桥下是火烧滩。河床为整体青石,青石滩被河水千百年地冲刷,在滩上形成大大小小无数个坑坑洼洼,形态各异,鬼斧神工。传说,火烧滩的名字来自于很久以前的一个故事。据当地村民讲,古时候,在火烧滩下游有座木桥。这座木桥离水面很近,遇到上游涨水时,水中的杂草就会被木桥拦截在滩涂地上。随着洪水的退去,杂草就被晒干了,然后经常就会起火。因此,这片滩涂地就被命名为“火烧滩”。火烧滩不是很长,只有六七十米长,也不是很宽敞,最宽不过三四十米。

此时此刻,河流的水量不太丰满,在较为平缓的水流中还能看见一些露出水面的乱石,滩底清晰可见。火烧滩尾部形成一些大小不同、高低有别的瀑布群,或婉约、或灵动,一片清澈。虽然规模不大,但清新秀丽,流水冲击声在耳畔回响,让人陶醉不已。再往下看,是一段不宽的峡谷,里面是一些不规则的石头,长满了青苔,景色也不赖。

在瀑布群边缘,还有七八个圆柱形的石坑,从外观看,它们不像是天然形成的,更像是人类生活的痕迹。经打听,原来在这里安装过水磨,农户用来碾米、磨面等。在火烧滩南边,有一条人工开凿的水渠,那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修建火烧滩水电站遗留下来的。

火烧滩在大雨前、后呈现不同的景致。雨前,河滩涓涓细流,一路向下形成不同的小瀑布群。大雨滂沱后,桥下流水不再清澈见底,水流湍急,又是另一番豪情万丈的景致。

如今,建于道光年间的清华寺古庙至今保留在廊桥北头,与五星桥相依为命,度过了近两个世纪的光阴,当时的古建筑群也仅仅只留下了这一桥一庙。

五星桥由重庆市合川区与四川省华蓥市共同保护,1983年被华云工农区命名为“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它被命名为广安市“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又被列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被重庆市政府命名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文字来源:川东周末


既然来了,就关注一个呗!

广安游记
用笔尖和影像,记录那些感动的时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