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桥社区医院中医康复科是集推拿、针灸、理疗等各类中医适宜技术及脑卒中后遗症、残疾人、骨科术后、运动损伤等康复为一体的特色科室,是“宁阳县康复专科联盟成员单位”“宁阳县社区康复指导站”市级“青年文明号”单位。业务用房面积580平方米,住院床位35张,设有中医门诊、康复门诊、综合治疗区、功能训练区、中医健康文化角等区域。现有中医、全科、针灸推拿、康复专业医师8名,其中主治医师4名、中级康复治疗师1名,护士6名。县二院下派业务院长张娜主任来院帮扶,山东省第二康复医院专家常年坐诊查房、培训指导。
中医康复科根据患者自身疾病的特点,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应用多种中医适宜技术,采取综合治疗措施,确保患者治疗效果和体验。开展的闪罐、走罐、留罐等拔罐治疗项目,对风寒湿痹、腰背肩臂腿痛、关节痛、软组织闪挫扭伤、伤风感冒、头痛、咳嗽、哮喘、胃脘痛、呕吐、腹痛、痛经等疾病均有良好的疗效。2023年开展闪罐3207人次、留罐3505人次、走罐523人次,受到广大群众的青睐和认可。
延长诊疗时间
为满足不同时段患者就医需求,在正常诊疗时间外,中医康复科开设错时门诊、午间门诊和夜间门诊,门诊早7:30开诊,午间门诊11:45——14:00,夜间门诊17:00——20:30。
预约诊疗电话:
0538—5661696
0538—5661628
中医康复科开展拔罐项目疗法
闪罐法 ,将罐拔住后,立即起下,反复多次的拔住起下,起下拔住,直至皮肤潮红、充血或瘀血为度。多用于局部皮肤麻木、疼痛或功能减退等疾患,尤其适用于不宜留罐的部位,如小儿、年轻女性的面部。
走罐法 ,又称推罐法或拉罐法,拔罐时先在施术部位的皮肤或罐口上,涂一层润滑油,再将罐拔住,然后,医者用右手握住罐子,向上、下或左、右需要拔的部位,往返推动,至所拔部位的皮肤红润、充血,甚或瘀血时,将罐起下。
留罐法 ,又称坐罐,将罐吸附在体表后,使罐子吸拔留置于施术部位,留罐的时间视拔罐后皮肤的反应与患者的体质而定,然后将罐起下。此法是常用的一种方法,一般疾病均可应用,而且单罐、多罐皆可应用。
取罐
什么是拔罐?
拔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抽吸、挤压等方法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之吸附于腧穴或相应体表,产生刺激,使被拔部位的皮肤充血、瘀血,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拔罐的作用
拔罐具有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其适应范围较为广泛,一般多用于风寒湿痹、腰背肩臂腿痛、关节痛、软组织闪挫扭伤、伤风感冒、头痛、咳嗽、哮喘、胃脘痛、呕吐、腹痛、痛经、中风偏枯、瘀血痹阻等。此外可用于预防保健、消除疲劳。
取罐后反应
正常反应
起罐后吸拔部位出现点片状紫红色瘀点、瘀块,或兼微热痛感,通称罐斑或罐印,1-2日即自行消失,属正常反应。
病理反应
1.罐斑色鲜红多见于阳证、热证、实证;
2.罐斑色暗红为阴证、血瘀、寒证;
3.罐斑潮红或淡紫,并显水泡、水珠或水汽状,示湿盛或寒湿;
4.若水汽色黄为湿热;
5.水泡呈红色或黑色,示久病湿盛血瘀;
6.罐斑色深紫,示瘀血;
7.罐斑色深紫黑触之痛并伴身热,示热毒瘀结;
8.罐斑无皮色变化,触之不温,多为虚寒证;
9.罐斑微痒或出现皮纹,多系风邪为患;
10.罐斑或血泡色淡,多属虚证;
11.血色深红为热,青色为寒凝血瘀;
12.罐斑无改变,示病情尚轻,或接近痊愈。
以上反应需结合临床具体情况综合分析。
注意事项
1.拔罐操作时要做到动作稳、准、轻、快;患者体位要舒适,拔罐后不要移动体位;同时拔多个罐时,罐间距离不宜太近;留罐过程中,若出现疼痛可减压放气或立即起罐;起罐时不可强拉或旋转罐具,以免引起疼痛或损伤。
2.拔罐时要选择适当体位和肌肉丰满的部位。若体位不当、移动、骨骼凹凸不平,毛发较多的部位,火罐容易脱落,均不适用。
3.拔罐时要根据所拔部位的面积大小而选择大小适宜的罐。
4.用火罐时应注意勿灼伤或烫伤皮肤。若烫伤或留罐时间太长而皮肤起水泡时,小的无须处理,仅敷以消毒纱布,防止擦破即可。水泡较大时,用消毒针将水放出,涂以烫伤油等,或用消毒纱布包敷,以防感染。
5.皮肤过敏、溃疡、水肿及心脏大血管分布部位,不宜拔罐;高热抽搐者,以及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位,不宜拔罐;有自发性出血倾向疾患、高热、抽搐等禁止拔罐。
为安全起见,请广大患者朋友尽量不要在家使用火罐,如有需要,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操作。
医师简介
徐辉 省第二康复医院康复医学专家、康复科主任、主任医师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医学学士,从事外科、康复专业20余年。曾到齐鲁医院、北京康复医院进修,擅长脑卒中、脑外伤后综合症、颈肩腰腿痛等疾病康复治疗。参编《实用临床康复治疗学》等专著五部,获国家发明专利三项,发表论文十余篇。现任泰安中西医结合康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委员。坐诊时间:隔周四全天
张娜 主治医师 县第二人民医院下派业务院长
中国火针委员会协会委员,2021年援渝支医优秀医师。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从事康复治疗工作10余年,对中风(脑血管病)、截瘫、面神经麻痹、各种疼痛性疾病、妇科病、肥胖以及各种疑难杂症临床诊疗经验丰富,尤其擅长传统及现代针灸疗法,对特定穴的临床应用有独到的见解。曾在北京中医医院进修学习,运用传统火针治疗各种疑难杂症、顽固性疼痛、麻木等病症,开展的朱氏头皮针疗法,对急性疼痛性疾病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对小儿近视、远视、重影、动眼神经麻痹、外展神经麻痹等病症疗效显著。
陈辉 中医康复一科主任 主治医师 中医全科医师
山东省针灸学会会员、山东省中医药学会会员、山东中医药胃肠病健康管理工作委员会委委员、泰安市养生保健康复学会会员、泰山艾疗专业委员会委员。毕业于滨州医学院,本科学历,从医二十年,先后在泰安市中心医院、山东省第二康复医院进修学习,临床经验丰富,擅长运用中药内服外用配合平衡针灸、推拿正骨(含小儿推拿)、平衡拔罐、中药封包、艾灸等中医适宜技术治疗颈肩腰腿疼痛、中风后遗症、带状疱疹神经痛、顽固性失眠、急慢性胃病、糖尿病及小儿感冒咳嗽、小儿消化不良、青少年近视、脊柱侧弯、生长发育迟缓及脊柱小关节紊乱、女性宫寒、痛经等疾病。
刘娜 中医康复二科主任 康复医师 中级康复治疗师
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本科学历,全县优秀青年医生,曾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和山东省第二康复医院进修学习,从事临床工作10余年,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面神经麻痹、各种颈肩腰腿疼、关节腔注射技术治疗膝关节病,对中风及骨折后的康复治疗、面神经麻痹、各种颈肩腰腿疼、脊柱侧弯、运动损伤后的康复及自我保健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