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不过姑舅,香不过猪肉……”
大片猪肉、自家腌制酸菜、旱地沙土豆、农家粉条……众多食材汇聚一口大铁锅,一道再次期待了一整年的美食,即将出锅——
肥厚的肉片首先下锅,滋啦一声被锅内的高温激发出香气,随后加入土豆块,裹挟着脂香被来回翻炒。加水沸腾后,端来一盆酸菜均匀铺陈。炉灶内添一铲煤块,锅内的食材咕嘟沸腾,待满屋飘香,一碗杀猪菜就被端上了桌。
一碗“杀猪菜”,是冬日乡村最隆重的宴席,独特的美味、热闹的场面,不仅满足了味蕾,更是慰藉了乡愁。
杀猪菜香不香,猪肉是关键,隔年三四百斤左右的农家猪是上佳之选。禧年农场厨师王海林告诉记者:“咱们的杀猪菜选的是农村自养土猪,喂的都是玉米、麸皮。经过一年的喂养,脂肪含量适中,六分瘦四分肥。再跟咱们自己腌的酸菜烩上一个半个小时,吃起来香而不腻。”
在几口大锅间忙碌的王海林还不忘给食客们介绍着农场里的其他美食。“咱们农场里卖的米面油啥的都来自农村,天然绿色,口感好。”
截至今年,禧年农场冬季美食节已连续举办了五届,地道现杀农家猪肉烩菜,是食客们记忆中的美味和难以割舍的乡情。每年这时候,大家呼朋唤友,迫不及待都要来感受这场狂欢。
禧年农场经理刘舂玲介绍,冬季美食节期间不仅有招牌杀猪菜,还有铁锅炖鸡、炖鱼等多道农家美味,现场更是有丰富的农副产品展销。
“我们把农户的农副产品加工、包装之后替他们售卖,他们一会儿还会拿来鸡蛋、鹅蛋,都帮他们一起卖,实现共同富裕吧。通过举办文化节,不仅要让大家热闹,还要让村民们增收,聚集我们村里面的人气,让我们的乡村更有活力。”刘舂玲说。
禧年农场立足自身优势建立了农产品收购中心,通过本地农产品源头直供的模式,让城里人买到了新鲜农产品,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一场联动不仅丰富了百姓餐桌,为本地农产品销售拓宽了渠道,更是推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
记者看到,刚完成采购的陈霞右手提着一大袋子猪肉,左手提着一大袋子馒头,在农副产品展销摊位上流连忘返。“我今天从包头过来,第一次感受这样的现场,是真不错。现场销售的全部是农家种养的农产品,源头有保证,吃得也放心。我买了新鲜的猪肉、猪排,还买了当地的黑面馒头,回去要好好品尝一下。”
一碗杀猪菜,一场美食狂欢,搭起了城乡互助、农商互联的桥梁,也激发了农文旅融合的新活力。近年来,土右旗深入挖掘乡村文化,以农为根基,以文为神韵,以旅为表达,系统全面地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
明沙淖乡党委委员、宣传委员昌双玉告诉记者:“今年是我们连续第五年举办冬季的杀猪烩菜美食节,通过举办这样的活动一方面可以带动本地区农产品的销售,像我们今天可以看到一些农村的猪肉等特色农产品。另一方面,通过举办这样接地气的文旅活动可以吸引周边的百姓及城市的居民来到乡村旅游,一起感受这份热闹,助推地区农文旅更好地融合发展。”
截至目前,土右旗敕勒川旅游文化节已连续举办了十六届,中国金杏节暨三娘子旅游文化节已举办十五届,杏花旅游文化节已举办九届,禧年农场冬季美食节已举办第五届……通过各类文化节庆活动,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文旅融合、农旅融合、商旅融合步伐得以不断加快。
包头市农牧局四级调研员王春梅表示,近年来,包头市通过争取项目资金、举办节庆活动等一系列措施,打造了一批禧年农场等三产融合发展的典型,助力点亮乡村经济,推动乡村振兴。
“在这一产业上,禧年农场积极探索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路子,为周边400多户农民提供了土地托管及耕种收销等全程社会化服务。既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又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合作的农户均增收1万元左右,有效解决了农村老龄化之后谁来种地的问题。在二产业上,探索产+销品牌化经营,通过收购当地村民养殖的猪、羊和鸡蛋及小麦、胡麻等农畜产品,统一进行加工包装销售,打造了禧年农业品牌。既延长了产业链条,又实现了产品的溢价。目前,禧年农业的绿色农产品已经走到了包头市、全国各地千家万户的餐桌。与此同时,立足大城西村交通便利、产业基础好等优势,禧年农场在三产上发展乡村旅游业、农旅研学实践、职业农民培训、新型农村养老等业态,让更多的城里人走进乡村、认识乡村,提升了乡村活力。目前,在禧年农场就业的人员超过 100 人。”王春梅说。
记者:张敏 马媛 武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