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8年,地表水再次流到艾丁湖核心区,湖面面积达到最大的7.46平方公里; 艾丁湖湿地周边植被覆盖率由之前的10%增长到现在的 50%,有效遏制了沙漠化的进一步演化; 湿地公园内植物由11科18属23种增加到26科87属126种,动物由4纲9目20种增加到4纲25目124种; 隆冬时节,艾丁湖湿地依然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结了薄冰的湖面泛着银光,湖边的梭梭、红柳、骆驼刺成片,三五成群的白鹭、野鸭或翻飞或漫步,兴奋的游客举着手机来回拍照。11月26日,候鸟在艾丁湖湿地栖息。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宇杰 摄 “监测数据显示,7月10日的湖面面积达到7.46平方公里,这是自设立艾丁湖湖面水位监测点以来,湖面面积首次增大。”12月9日,站在艾丁湖湖边,市水利局河湖管理与水旱灾害防御科科长万志刚欣喜地说。 艾丁湖,又名“月光湖”,位于吐鲁番市高昌区南部,是我国陆地最低点,也是吐鲁番生态环境变化的晴雨表。有着“火洲”之称的吐鲁番,年均降水量仅约16毫米,年蒸发量却高达3000毫米,就像一个无情的“抽水机”,不断吞噬着艾丁湖的湖水。再加上上游工农业用水的不断增加,艾丁湖的入湖水量就像断了流的小溪,越来越少。 历史的画卷上清晰地记录着艾丁湖的“消瘦”历程:1909年,艾丁湖水面尚有230平方公里,宛如一位丰腴的少女;1949年,湖面只剩下152平方公里,缩减近半;1958年,湖面更是“瘦”到了22平方公里;上世纪80年代至本世纪初,湖面曾三度全年干涸。对此,有专家呼吁,长此以往,艾丁湖将变成第二个罗布泊。 作为吐鲁番的母亲湖,保护好艾丁湖就是守住吐鲁番的生态根基。 2013年起,一场盛大的艾丁湖生态保护治理工程拉开了帷幕,计划总投资高达 76 亿元。这就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战役,通过建立和完善艾丁湖流域节水、水资源配置、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与生态监测四大工程体系,向恶劣的生态环境发起了冲锋。至2019年,已有5条河流的生态基流具备了给艾丁湖补水的工程条件,有效缓解了水位下降的严峻趋势。同时,我市积极建设节水型社会,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大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力度,艾丁湖生态补水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保护艾丁湖,补水是关键。白杨河,作为艾丁湖入湖补水的“主力军”,在这场生态保卫战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市水资源管理中心ET科副科长艾克帕尔·热介甫介绍,今年7月2日到4日、7日到9日,白杨河水如同一条奔腾的巨龙,两次向艾丁湖生态输水,总量达 1560 万立方米。监测数据清晰地显示,7月10日清晨,白杨河地表水流到了艾丁湖核心区。那一刻,整个艾丁湖仿佛被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我今年60多岁了,艾丁湖就像我的亲人,陪伴着我的一生。”高昌区恰特喀勒乡阿依库勒村村民沙拉木·尼牙孜激动地说,“这么多年来,第一次看见艾丁湖有这么大的水域面积,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为增强向艾丁湖输水的能力,今年,我市积极协调自治区水利厅、新疆白杨河流域管理局召开座谈会,共同研究制定了《白杨河流域向艾丁湖区域生态输水优化调度方案》,建立了“脉冲式”输水调度机制。此外,市水利局还精心编制了《艾丁湖生态输水渠设计方案》,对现有艾丁湖输水通道进行了全面的疏通和延长,让地表水能够更加顺畅地流向核心区。 万志刚说,监测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艾丁湖核心区湖面面积依然保持在5.98平方公里。11月26日,艾丁湖湿地飞鸟翩跹。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健 摄 “水域面积变大后,艾丁湖湿地的天鹅、野鸭、大雁数量明显增加,还有老鹰、狐狸……上次就有一只狐狸从我面前跑过去了,速度快得像一阵风!”登上艾丁湖畔的烽燧,艾丁湖景区负责人方海滨兴奋地指着西北方向的湿地说道。 近年来,随着人工造林、退耕还林、沙化治理、封禁保护等一系列强有力的项目实施,艾丁湖流域的生态系统稳定性和自我修复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特别是湿地周边的植被覆盖率,由之前的10%增长到现在的50%。这些植被就像一道绿色的长城,有效遏制了沙漠化的进一步演化。”高昌区林草局生态修复科高级工程师宋政梅自豪地说。现在,通往艾丁湖景区的道路两侧,1.5万亩红柳已经长成一片茂密的林带。这些都是通过人工播撒的种子孕育而成,它们见证了艾丁湖生态治理的艰辛与辉煌。 2017年,艾丁湖湿地公园成功入选国家湿地公园试点,这无疑是对艾丁湖生态保护工作的高度认可。2024年7月,全疆首部地方性湿地保护法规——《吐鲁番市艾丁湖湿地保护条例》出台,让艾丁湖湿地保护工作有了坚实的法律依据。 艾克帕尔介绍,我市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先后建成了48处土壤墒情监测点、12处荒漠区生态监测点、4处艾丁湖入湖流量监控点及1处湖面水位监测点。“这些监测点就像艾丁湖的‘眼睛’和‘耳朵’,时刻关注着它的生态变化,让我们能够及时了解艾丁湖的‘身体状况’。” 如今,艾丁湖湿地功能已得到极大改善,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湿地公园内的植物由 以前的11科18属23种增加到现在的26科87属126 种;动物由4纲9目20种增加到4纲25目124种,其中鸟类最多,达103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鹅喉羚和白尾鹞也时常在这里出没,它们的身影成为艾丁湖生态好转的生动见证。”宋政梅说。 9月20日,艾丁湖生态保护治理项目(二期)2024年度项目正式开工。该项目计划分三年逐步实施,就像一场接力赛,将进一步巩固和提升艾丁湖湿地的保护修复成果。 “现在的艾丁湖湿地,俨然成了动物的乐园、鸟儿的天堂。”宋政梅满脸欣慰地说。 11月26日,游客在艾丁湖景区游玩。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健 摄 “梭梭套种大芸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还让我们鼓起了腰包。”说起现在的生活,恰特喀勒乡盐湖村村民苏莱曼·依沙克笑得合不拢嘴。而在11年前,他们一家四口还挤在不到60平方米的土坯房里,生活十分艰苦。 盐湖村是高昌区最南端的一个村庄,距离艾丁湖景区仅 4.5公里。这里干旱缺水,土地盐碱化严重,全年大风天气多达100天以上,自然环境极为恶劣。 “以前艾丁湖干涸的年份,周边的草、树都枯死了。春季的大风刮起湖底裸露的沙尘,遮天蔽日,仿佛世界末日一般。”盐湖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主任艾尼·热西提回忆道。 艾丁湖生态保护治理工程启动后,盐湖村将环绕村庄的荒漠盐碱地利用起来,开始发展大芸产业。一方面,通过种植梭梭林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蓬勃发展的大芸产业为苏莱曼这样的困难家庭打开了一扇通往富裕的大门。 2015年,苏莱曼承包的80亩梭梭林接种大芸喜获丰收。如今,他承包的梭梭林面积已经扩大到了300 亩,一年的收入更是达到了40万元,一家人的生活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 政策拉动,市场带动,生态建设和农民增收实现了完美的双赢。现在,盐湖村有大芸种植户251户、大芸加工厂11座,实现了户均增收万元以上,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随着艾丁湖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夏季来这里观赏景色、冬季来滑冰的游客也越来越多了。“现在的艾丁湖,不仅是鸟类的栖息地,也是游客向往的打卡胜地。”方海滨说。 乌鲁木齐游客马晶晶带着父母来艾丁湖景区游玩,看着湖边聚集的白鹭、野鸭,一家人兴致勃勃地开始拍照记录。 “我爸妈20年前来过这里,他们说生态环境变化太大了。看到这样的美景,感到很开心,也很欣慰。”马晶晶笑着说。 艾丁湖湿地的复苏,实实在在地展示了生态补水和综合治理的成果。从湖水的盈缩到动植物的聚散,从周边村落的变化到整个吐鲁番生态格局的悄然转变,这一切都如同细密的丝线,交织成一幅宏大而又细腻的生态画卷。 如今,在冬日暖阳的照耀下,艾丁湖静静诉说着它的新生,而其未来的每一步发展,都将继续在生态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中徐徐展开。我们唯有持续守护,方能让其成为吐鲁番永不褪色的靓丽名片。来源丨“吐鲁番环保”公众号、“吐鲁番零距离”公众号
编辑丨刁春阳 陈静
转发,点赞,在看,安排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