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下的民心、民本、民生、民意与民情

政务   2024-09-04 11:04   黑龙江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必须贯彻的重大原则之一。这一精神贯穿了民心、民本、民生、民意与民情等多个方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一、深化改革中的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

民心所向,是改革动力之源泉。改革应以推动社会公正和福祉的提升,以及增进人民福祉为基本目标和最终目标。所以,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要始终关注人民群众的期盼和需求,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古语云,“得民心者得天下”,深刻地揭示了民心在政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这句话的含义是,只有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才能获得政治上的稳固和社会的繁荣。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数事例都证明了这点。那些能够顺应民心、体察民情、满足民愿的领导者或政权,往往能够赢得人民的衷心拥护,从而建立稳固的统治基础。相反,那些忽视民意、压榨民众、违背民心的统治者,最终都会失去人民的支持,走向衰败和灭亡。

所以,“得民心者得天下”不仅是一句历史经验的总结,也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借鉴。政府应坚持以民众的需求和利益为导向,加强民众需求调研、民生保障优先、社会公平正义、参与决策机制、公共服务优化、民意反馈渠道、权益保护强化和民主监督完善等方面的工作,不断提升政府治理效能和民众满意度。

二、深化改革中的民本——“不忘初心人间大义”

民本思想,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便深深地扎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土壤之中。这一思想强调国家治理应以民众为根本,尊重民众意愿,保障民众利益,追求社会和谐与人民福祉。从古至今,民本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内涵,但始终贯穿着以人为本、以民为贵的核心理念。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实践中也始终坚持民本思想。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人继续秉承民本思想,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党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通过实施一系列惠民政策、加强社会建设、推进民主法治等措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是将民本思想提升到了新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学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必须牢牢把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一重大原则,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在改革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人民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来谋划和推进改革。这意味着,在制定和实施改革政策时,要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确保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三、深化改革中的民生——“小康社会国富民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方面,提出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保制度,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提出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充分赋予各城市政府房地产市场调控自主权等。所以,良政善治下的政府应当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水平,确保人民群众能够享受到公平、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首先是公开透明决策过程,公开透明是确保政府治理有效性的重要保障;其次还包括创新基层治理,基层治理是政府治理的基础和关键;再次是善治共享参与,善治意味着政府治理的高效能和民众的高度参与。

只有坚持人民至上,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把握和处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问题,才能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样的改革才有意义。

四、深化改革中的民意——“风闻之制长治久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坚持党中央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强调党中央领导改革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鼓励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开拓创新,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新鲜经验。提出要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把社会期盼、群 众智慧、专家意见、基层经验充分吸收到改革设计中来。

民意是改革决策的重要依据。在改革过程中,要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的需求和诉求。只有真正了解民意,才能制定出更加符合实际的改革方案,确保改革符合人民群众的期望和要求。‌中国共产党字自成立以来始终注重与人民群众的沟通和交流,倾听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和诉求。这是因为,民意是政府治理的参照系。民意反映了民众的需求和关切,为政府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提供重要参考。政府通过广泛收集和分析民意,可以确保政策更加贴近民众实际,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民意对政府行为具有强大的监督作用,民众通过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诉求,可以促使政府更加谨慎地行使权力,避免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的发生。同时,民意也可以帮助政府及时发现和纠正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偏差和错误;民意是社会改革的动力源泉,民众可以推动政府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发展。同时,民意也可以激发民众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推动社会不断进步。

五、深化改革中的民情——“洞察民情增福祉”

民情是改革实施的重要参考。在推进改革时,要充分考虑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实际情况和特殊需求。同时,要注重改革的可持续性,确保改革能够长期造福人民群众。由此可见,民情是政府治理的晴雨表。民情在政府治理中晴雨表的作用体现在社会问题反馈、民意动态监测、社会矛盾预警和治理成效评估四个方面,政治治理的重点在于拓宽民情表达渠道、建立健全民情表达渠道,如网络问政、听证会、座谈会等,鼓励民众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的讨论和决策过程。通过多样化的渠道,政府可以更加广泛地收集民情信息,提高政策制定的民主性和科学性。改革应建立健全民意回应机制,对民众的合理诉求和关切及时给予回应和解决。通过强化民意回应机制,政府可以增强与民众的互动和沟通,提高政策实施效果和社会满意度,从而有效运用民情提升政府治理水平。

良政善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和群众的共同努力。在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应当坚持良政善治的理念,推动政府行为的道德性、公正性和效率性不断提升;同时,加强制度创新,构建更加科学、规范、高效的治理体系。综上所述,只有以人民为中心,关注民心、民本、民生、民意与民情,才能确保改革符合人民群众的期望和要求,从而推动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福祉的全面实现。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编辑:艾萌菲

统筹审核:霍岩

监制:赵子英

投稿邮箱:ldtxzxx@126.com

往/期/回/顾


晋伟主持召开全县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2024年第一次全体会议


张继祥主持召开县第十八届人民政府第二十八次常务会议


“我要上村晚”直播活动第三场在北国温泉上演




林甸之声
关注林甸之声,即时收取县委、县政府决策主张,抢先知晓惠民之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