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庙调研丨《关公信俗》寻访调研——考察湖北荆州圣迹遗存 传承弘扬国家非遗文化

文化   2024-12-27 19:02   山西  

武圣关公万代瞻仰,绝伦逸群威震华夏。为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关公信俗,探寻历史渊源,解州关帝庙文物保护所根据年度工作计划,组成的四人小组于2024年11月28日至11月30日,赴湖北荆州关帝庙、关羽祠、荆州古城墙、马蹄山关荆寺、刮骨疗毒遗址、点将台、马跑泉、得胜桥、石马槽、三国义园等关公信俗圣迹遗存地开展调研工作,旨在通过考察走访,为关公信俗的传承和发展、解州关帝庙双申遗奠定良好的基础。



禹划九州,始有荆州。荆州古称江陵、郢都、南郡,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当年关公镇守荆州期间筑墙建城,爱护百姓深受爱戴,因此在这里留下很多关于关将军的故事和传说,此地关公圣迹遗存丰富、关公信俗深厚、关氏后裔居多,是挖掘关公信俗的重地、追溯忠义文化的圣地。

因此

荆州关帝庙  








荆州是关公的第二故乡,调研组到达荆州开展调研工作。首站到达山西解州关帝祖庙首批授予的“关公文化交流基地”荆州关帝庙,此庙又称关公馆,位于湖北省荆州市南门,庙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明万历年间重建,清顺治、雍正两次重修并扩建。调研组了解到这里原为关羽镇守荆州时居住的府邸故基,后由其子关平后裔世袭守护,来自海内外的关帝信众在这里探寻关公故事,传承关公信俗。庙内现存仪门、正殿、三义楼、陈列楼、关公书院、青龙偃月刀、赤兔马槽等属八十年代重建、重置。在庙内仪门悬挂清乾隆帝御匾“泽安南纪”(仿)寓意关帝福泽南纪、护佑万民;雍正御笔“乾坤正气”匾更是颂扬了关公忠义仁勇精神。正殿后保存的明代银杏树距今六百多年,它向后人诉说着当年关前将军筑建荆州、治理荆州、征战荆州、长眠荆州的忠义故事。


走访中遇到一位文姓信众,她说:我是90后,从小就是听着关公的故事长大的,对关公有着很深的情怀,工作后专程报名在荆州关帝庙做志愿者,最喜欢在庙里关公书院读书,汲取关公文化,只为能更好地践行关公忠义精神、提升诚信品质,将关公文化发扬光大。调研组发现,在荆州关帝庙像小文这样的志愿者很多,以此种关公信俗表达敬仰关帝的形式极为独特,反应出在荆州人们对关帝的崇敬之情更深、更浓。古往今来,每年正月和五月十三,关帝庙都会举行大型庙会,届时玩龙灯、划采莲船、骑马射箭、吹喇叭、套轿子热闹非凡,彰显出荆州人敬仰关公,已成了千年不变的习俗。



关羽祠  








荆州城卸甲山关羽祠是关公当年战胜归来,宽卸铠甲、犒赏将士庆功的地方。据乾隆五十九年《江陵县志》记载:“卸甲山,在城西南,关将军曾卸甲于此,亦有祠”。关羽祠是明初荆州百姓为怀念关公修建,原祠毁于侵华战火,于2007年经相关部门批准仿明清风格复建。调研组发现大殿供奉的关公、关平、关兴金身像及祥和殿内关公全家九口四世同堂群雕塑像皆为全国孤例,祠内保存的关公年画及手绘关公金箔《觉世真经》、《降笔真经》甚为珍贵,赤兔马殿、桃园结义等诸多人文景观,全方位地反映出关公信俗在荆州当地丰富遗存和体现。相传,明代宰相张居正的第三子张懋修,曾在此读书,得到关帝(文衡帝君)保佑而高中状元,故卸甲山亦称状元山。这里是海内外华人祭拜关公的圣地,除了山西解州常平关帝祖祠之外,这是海内外又一处称“关羽祠”的遗存,意义非凡。



荆州古城墙 



国保文物荆州市古城墙,保存完整、形制完备,在我国七大古城墙中排名第二,古时有东门(迎宾门)、小东门(公安门、水门)、北门(拱极门)、小北门(远安门)、西门(安澜门)、南门(南纪门)六座城门,门上都有城门楼,分别是宾阳楼、望江楼、九阳楼、曲江楼、朝宗楼、景龙楼。后新开新东门、新南门、新北门三座城门。公元208年始,关羽在荆州驻守,负责联合孙权大军对曹操留守荆州的势力进行围剿。在公元214年以前,诸葛亮、张飞、赵云等蜀汉核心力量均在荆州驻守,因此在这一时期,关羽最主要的功绩就是“总督”荆州,重修江陵城、在江北岸构筑起了防御工事,同时辅以江南岸的军事要塞“公安城”,两城互成犄角之势拱卫荆州、固若金汤。调研组重点发现古城墙遗址中内墙大部分都是土墙遗存,是关将军为方便当年军队换防而建。历史虽已远去,但留给后人的遐想很多,例如关公当年筑城守城的不易,以春秋大义爱民如子的伟大等,荆州人历代敬重关公、景仰关公亦是对关公守护的感恩。



三义街、得胜桥、得胜街 




三义街、得胜桥、得胜街位于荆州城大北门金水桥内外,为纪念刘关张三结义、匡扶汉室的三义精神世代传承,遂将此街取名为三义街。当年关羽镇守荆州时,曾北攻樊城,在沔水与曹军遭遇,大雨被困,羽命水军乘船攻曹军,擒于禁、斩庞德,大获全胜,班师凯旋,经此街、此桥进城,沿街百姓自发聚集两旁欢迎得胜将士,此街和桥也因之得名为得胜街、得胜桥。在荆州像这样的遗迹诸多,随着时间推移有的已然不存,但关公盟约结义、过关斩将、绝伦逸群、威震华夏的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世代传颂。



公安门 



公安门,亦称小东门,位于荆州城东城垣南隅,是六座城门中唯一的水门,其历史可追溯至汉末三国时,刘备东吴招亲后,借得荆州,偕夫人乘船抵达此门,登岸入城,后委派关羽镇守,自己仍驻扎在长江南安的公安大本营,刘备每次从公安来荆州视察防务,都会走水路由此登岸入城,后人因此以刘备驻守之地公安代称小东门,称之为“公安门”。当年关将军率军由此门进出作战,对整个荆州的守卫起到极为重要作用,此门能够保存至今,实为珍贵。



洗马池 



洗马池位于荆州市德胜街,关将军当年大胜回城,赤兔宝马征尘满身,顿生怜爱之情,便在水塘中亲手为赤兔马清洗,百姓感念将军至仁之德,便将此水塘称之为洗马池。池旁矗立着赤兔马雕像,奋扬前蹄、仰天嘶鸣。战场之上赤兔马和关将军人马合一,征战沙场、所向披靡,将军对赤兔的爱护世人皆知,不管是日常的照料还是对它的情感都是无以言表的,荆州洗马池的遗存,也是后人对赤兔马的纪念。



关公刮骨疗毒遗址 



关公刮骨疗毒遗址,位于荆州市荆中路,关羽出伐樊城时,被流箭射穿左臂,久治不愈,于是请来军医刮骨疗毒,下棋饮酒、笑谈自若,体现出大丈夫的英雄气节。现在当地将关公刮骨疗毒地修建成荆州市中心医院,并塑有关公刮骨疗毒塑像,在此永远定格关公威震华夏的英雄形象,后人在此追忆将军的大无畏精神、大丈夫气概。



张飞一担土



张飞一担土,位于荆州市古城公安门对面的马河边,关羽镇守荆州苦心经营,建成荆州土城垣,民间传说,在公安镇守的张飞前来帮忙,到荆州时城已筑毕,便将两筐土倾倒在此,由此形成了张飞一担土,因形如画扇,又有画扇峰的美称。此处遗存可见当年三兄弟之间互帮互助,是对刘关张结义精神的一种延续和升华。



 春秋阁 



春秋阁(省保单位),位于荆州市沙市区中山公园境内,高13米,分上下两层,下层为休息,上层读书。始建于清嘉庆年间,原在沙市区西郊金龙寺前,1933年迁移于此,关羽自幼熟读《春秋》,其“忠义”思想源于此籍,修建春秋阁以此彰显关公用一生践行了春秋大义,圣神武文、德配尼山。



 马跑泉 




马跑泉,位于荆州市八岭山南麓的马跑泉村。清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在泉旁所立“汉关公马跑泉碑记”石碑,道尽缘由。碑文叙述:“刘备被曹操围困当阳时,关羽救之取道过此,人马俱困焦渴难当,赤兔马以蹄刨地,昂首嘶鸣,忠义感动山神,石开泉通,人马得饮精力复萌,速赴当阳救主”,马跑泉因此而得名,涓涓细水、清澈见底,常年累月都是同一个水位。虽能用水泵一次性抽干,但很快就能恢复原水位。此处遗存是对赤兔马神威的显现,赤兔马被万历追封为“追风伯”,体现了后世对赤兔忠实精神的赞誉。



 马蹄山关荆寺 



马蹄山关荆寺,原名马蹄关庙,位于荆州市荆州区荆西村八组九阳大道西侧,始建于公元220年,传说关公殁后赤兔马悲痛不已横跳江中,马腿四足陷于江边石缝中。后被荆州承天寺住持通应法师将马蹄打捞上岸,马蹄约有二尺九寸,全骨发亮,后带回放置于离江堤不远处的古佛寺,历代传承至今。庙内现存建筑于2007年重建,关圣殿内供奉着关帝圣像,关平、周仓、四大天王在旁,此寺最具独特之处有二处,一是关公在佛教尊为“伽蓝菩萨”,供奉其殿都称“伽蓝殿”,而此处却称“关圣殿”;二是寺内共三座殿,却将“关圣殿”建在“大雄宝殿”“观音殿”的前面,这充分体现了关公信俗在此处的深远影响,反映了关公文化在此到得到了大力弘扬和传承。



关公信俗‌是以崇拜中华武圣关公“忠义仁勇”精神品格为核心内容的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不仅是关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具有深厚的民间基础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本次《关公信俗》走访调研来到荆州这方圣地,圣迹遗存甚多、关公故事丰富,荆州的商铺、医院、社区、地名很多都以关公及关公相关故事命名,彰显出荆州极为厚重的关公信俗群众基础。在荆州,调研组不仅追忆了历史上关将军在此驰骋疆场浴血奋战、保家卫国忠义不悔的传奇、更感受到了在这里关公以帝君、武圣、菩萨、财神、将军等形象出现在群众生活的点滴之中。千余年来,关公文化兴盛不衰、关公崇拜越演越烈、关公信俗传承发展,这正折射出广大民众对道德规范的共识和追求。



END


 关公信俗

弘扬关公文化
挖掘关公信俗
     编辑丨冯锦红     王小楠

      责编丨李成晋

      审核丨郭   波

      监制丨傅文元


关帝祖庙
山西解州关帝祖庙,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我国现存始建最早、规模最大、档次最高、保存最完整的关帝庙宇,被誉为“武庙之冠”、“武庙之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