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桩功的动与静
文摘
2024-11-26 00:48
河北
打拳的人常说某某拳“动中有静”,练气功的人又说某 某功法“静中有动”。究竟什么是“动中有静”,什么又是 “静中有动”呢?“动”与“静”的标准是什么?怎样来证明你练的那套拳或功法达到了动中有静或矜中有动的目的了呢?本章根据“站桩”不动为运动的一方,另以位置移动的各种活动为另一方,进行运动分类,分析动中有静与静中有 动的动与静的标准问题,提出个人意见,供大家讨抡。运动简称为“动”,安静简称为“静”。运动与安静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宇宙间一切物体都是在不断地运动 着,甚至那些在我们看来似乎不动的物体也是如此。不断地运动是物质的基木性质之一。。例如:我们生活在地球上,虽然我们感觉不到地球的 动,但足,实际上它是按照一定的轨道,日夜不停地在转动。这种动叫作“生生不已之动”。再如,生物界中有动物与植物之分,植物从表面上看来是不动的,它们的外形虽然 不会象动物那样能够随便屈伸四肢进行移动,但是这并不防 碍它们内部细胞的活动。它们是在外形不动的状态下生长发 育壮大起来的。因此,我们不能认为我们用肉眼看不见的, 和我们感觉不到动就是不动。人类是“动物”,动物的恃点就是能够屈伸四肢进行活动, 根据一般的习惯把这样的活动叫作运动。反之,则叫作安静。这种只跟据肢体外形屈伸活动位移变化与否为基础的分类方法,只能说明机体的外表现象问题,不能说明机体内部 机能状态的本质问题。所以这种只看表面,不问本质的运动 分类方法是不全面的。那么什么是比较全面的运动分类法 呢?我认为首先应当把下列四个基本问题弄清楚。人体在空间发生位置矜动或肢体外形上发生体形改变, 例如,手足的屈伸、走路、跑步、跳跃、起卧、術仰、转 侧、攀登等等活动,都是属于外形上的运动,叫作“随意运动”。随意运动是由大脑皮层的共同活动及骨骆肌的收缩运动所引起的。这是人类维持生活参加劳动 所必不可缺少的活动。由于人体四肢在外形上发生位移活动 变化是我们所常见的,是司空见惯的,所以我们便从习惯上总是把各关节位移活动的变化过程叫作运动,而把身体四肢保持固定不动的状态作为相对的安静。这是一般从肢体外沒表现上过分的“动与静”。人体为了维持生命,机体内部昼夜不停地进行血液循环,物质代谢,消化吸收等等过程。这些新陈代谢的活动过 程,虽然从外观上肉眼不能见到,但它们却都是有一定节律性的内在的运动。这种运动是由植物牲神经系统与内分泌 体液调节活动直接管理,不随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医学科学 的术语叫做“不随意运动”。例如,成年人在正常安静的情 况下,每分钟心脏要收缩60—80次,呼吸12—18次。这说明即使除去了机体同周围环境中的各种刺激,如声音刺激、光 线刺激,保持在最安静的环境中,也绝不能保证器官或各系 统,如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得到绝对的安静。甚至是 在肌肉活动及消化活动过程完全静止时,步在睡眠的状态 下,身体内部仍有一定量的能量消耗,这一定量的能景消耗 称为“基础代谢”。因此,我们把机体维持这种正常生理功能的活动,即脉搏、呼吸都保持正常的恒定状态者,称为“生理的安静”,简称为“静”。而把机体不管它通过任何形 式,只要是由于骨骼肌的收缩运动后所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功 能趙过上述正常水平以上的状态,即脉搏増多、呼吸增多或 发生困难而减少者,称为梠对的“生理的运动”,简称为 “动”。后者正是我们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除上述各项动与静的分类之外,在人类大脑皮层活动方 面也存在着动与静的关系。即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就是“动” 的过程,而抑制过程就是“静”的过程。是同一祌经过程的巧个方面,它们互相对立,而又经常互相转化,互相制约,互相平衡,因而构成了大遍穸层全部高级抑制过程与兴奋过程有同等的生物学意义,如果只有兴 奋过程而无抑制过程,动物机体不可能对件界环境发生精确的平衡。如果只抑剡过程而无兴奋过程,动物机体将长期陷于睡眠狀适,而对外界琢境中的秤种变化根本不发生反 应。两者缺一都是不可想象的。更具体的说,抑制过程具有调节的作用,并有保护与医疗作用。人只有当大脑皮层中抑制与兴奋过程保持正常关系时,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当机体在进行体育运动过程当中,每一举一动都需要用 眼去看,用耳去听,用脑去想的运动过程者,我把它叫做大脑皮层的“动”的过程。反之,如果在运动过程中,不必用眼去看,也不必用耳去听,更不必用脑去想如何安排下一动作,而能达到运动 的目的者(脉搏增多),我把它叫做大脑皮层相对的“静” 的过程。关于动与静的结合方式,一般分为2种:先后结合法与 同时结合法。动与静的先后结合法,是以肢体外形在空闾发生活动变化的位移运动为“动”的指标叫作“动功”。另方面以肢体 外形保持固定不动状态的运动为“静”的指标叫作“静功”。练功时先练一种外形活动的动功,然后再练一种外形不动的 静功,或者先练静功,然后再练动功。总之,动功与静功交 替锻炼,二者不能在同一时间内同时进行,必须分幵进行。动与静的同时结合法,是以一种练功方式同时兼备动与 静的两个要素,故动与静够相互结合起来,在同一时间内 同时进行。这种方法是使肢体外表上形成一定的姿势和角 度,外形上保持不动,以形成“静”(外形的静与大脑的 静)的条件,但是实际上由于姿势与角度的作用,却自然的 促使四肢的骨骼肌产生着生生不已之动,均勻的提高生理功能之动。即脉搏可保持一定程度的持续性的增多,而呼吸却不发生困难为条件。由于外形的不动,因而神经系统就不必为保持自己的^衡与安全而不断地注意周围环境的变化,因 此,视觉器官与听觉器官就可以减少或停止向大脑皮层发送 兴奋传导,所以大脑皮层也能得到比较充分的安諍休息而迸入抑制状态。这是动与静同时结合的运动方法。机体在卧位、坐位、站位状态下,肌肉除尺持应有的肌肉紧张之外,并没有强烈的收缩运动,这时脉搏保持恒定,氧 气的摄入量等于氧气的消耗量,是收支平衡的,叫作恒定状 态。这是一般的常态。如果在常态下发生心跳过多或呼吸困 难时,那就是病态。但是,人们为了生活和生产劳动以及工 作上的需要,不可能永远保持着恒定不动的状态。只要机体 进行任何一种肌肉运动,依其运动速度的快慢、频率的高 低、肌肉的松紧程度与力量的大小,以及运动种类之不同等 等原因,则将发生或多或少的脉搏增多,同时呼吸也随之而 发生改变。根据运动的性质及运动后一系列生理功能改变情 况之不同,我把各项运动归纳为以下两大类型:一是泣移运 动;二是位静运动。所谓位移运动,是以肢体外形上不断改变,体位不断转移活动为内容的体育运动。在进行这类运动时,大脑皮层必须髙度集中注意力,动员所有内外感受器官,主要是视觉器官与听觉器官,随时注意观察周围环境的变化,并考虑下一 动作应当如何,这就引起大脑皮层较强的兴奋过程。兴奋过程的强弱是根据运动的激烈程度与周围环境情况之不同而转 移。这是促使大脑皮层不断产生新的高度兴奋活动的运动方 式。所有肢体外形发生活动变化的位移运动都属子这一类 型。这是动物的本能,因此,也称之为“动物式运动”。动物式运动跟据其运动后生理机能改变情况之不同又分为以下 两种:如上所述,机体在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状态下,肌肉保持一定的肌紧张,当肌肉进行强烈收缩运行,能够引起脉搏增多的主要原因,在于参加收缩运动的肌肉纤维数量之多,即运动单位的多少,收缩强度之大小,以及保持收缩时间之长短等等不同因素,这些因素的总和叫做运动最。能够 引起脉搏较疋常的安静状态时兀始增多的最低运动量叫作 运动阈值”。每个人的运动阈值与其体质之强弱有关,体质较强者所需要的运动阈值大,体质较弱者所需要的运动‘ 值小。无效的运动,即阈值下运动,这是肢体在外形上虽然发 生了不断地体位转移或体形的改变,但是这些位移变化并没 有引起生理功能上发生明显的改变。例如,手缓慢地屈伸, 脚缓慢地走路,四肢各关节虽然都在空间发生了位置移动, 但是由于速度慢、频率低、力量不大、时间也短,运动碍很小,不足以引起豚榑频率的増多与呼吸机能的改变,这种运动是阈值下的运动,叫作“无效的运动”。因此,运动与安静的客观指标就不能单纯的仅以肢体外形上改变与否,或体位形态的转移变化与否为依据,而 应当以客观的生理变化,即脉搏增加与否,呼吸机能、代谢 机能等等一系列生理机能的改变与否,以及大脑皮层的兴奋 与抑制状态等不同变化,来作为运动与安静的客观生理指标 较为科学。換言之,肢体外形虽然发生了位移活动变化,它对局部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对全身来说并没有引起脉搏增多,亦即脉搏仍然保持在原来水平者,这种活动严格说来 能算作“生理的运动”。这是外动内静或动态的静,也可以 叫做动中的不动,或外动内不动品无效的运动。如果在运动中,机体的主要生理功能之一,例如,脉搏突然间显著增多,但另外一种主要生理功能,如呼吸不能满足机体当时的需氧量,即不能同时配合加强供应足够运动过程中所消耗的氧气,以至失去正常状态的均衡性时,则出现呼吸困难而形成氧债状态。这是在运动中产生了憋气造成的。当运动停土后的当时,必然发生右心房过于扩大,呼吸急促困难,心跳气喘、颜面苍白等等现象。产生这种后果的运动叫作“有动无静”的运动。亦即脉搏可以 明显增多,呼吸发生困难,大脑高度兴奋。这种运动从外形 上来看是外运动内停止的运动,即四肢运动,但呼吸却发生了困难或停止。从精神状态来看是外动内动,内外皆动, 即大脑皮层高度兴奋的运动。因此,这不是均勻地提高机体 各项生理功能的运动。所有肢体外形上发生激烈的迅速的转 移活动变化的运动、以及必须憋气用力的运动,都属于这一类型。在肌肉进行收缩运动的过程当中,脉搏较安静时增加, 如杲氧摄入量少于氧消耗量,则出现氧债状态。造成这种状 态的运动,是入不敷出的欠债性运动。在欠债性运动期间,机体是处在缺氧状态下迸行缺氧代谢的生理过程。发生氧债憋气作用的发 生原因,是由于声门闭锁而阻塞了呼吸通道,因而使机体在 运动期间所需要的大量氧气不能随时吸入,间时机体内部所 产生的主要废物一二氧化碳,也由于同一原因不能及时的 排出体外。这是位移运动(动力性运动)及必须用力运动 (静力性运动)所难避免的一般规律。位移运动速度的快慢与用力之大小,同氧摄入量成反 比,即其速度越快,力量越大,时间越长,则呼吸运动所遭受的阻碍就越大,吸入的氧量就越少。而位移运动速度的快慢与用力的大小又同氧耗量成正比,即速度越快,力量越大,时间越长,则氧耗也就越多,所造成这氧债也就越多位移运动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把骨骼肌的收缩运动速 度或力量提升到极高水平,但是,它却不仅不能同时迸行机体所需要的呼吸运动,反而把呼吸通道——声门——紧密的 闭锁起来,因此,便欠下了大量的氧债。所以说这种运动是 突出的提高机体个別的运动器官,即骨骼肌的运动方法。也 就是牺牲呼吸运动去完成骨骼肌的运动。这类运动由于在运 动中产生了与正常生理状态完全相反的生理变化,即缺氧代 谢过程,因此,叫作非常的运动,即不是正常状态的运动, 或反常的运动。例如,百米赛跑时,仅仅在10秒多钟的时间 内跑完全程后,便要欠下80—90%的氧债,这笔大置的氧债必须等到跑完全程之后,才能开始偿还。身体健康强壮的运 动员,大约需要30—40分钟才能还清这笔氧债。身体衰弱® 病人根本无法忍受这种氧债的负担。强弱不同的个体对氧债 的忍受能力各有一定的限度。反常的缺氧代谢运动,只适合 年轻的身体强壮的健康人,不适合老弱和病人。年轻力壮的 运动员可以忍受脉搏增加到每分钟髙达2 00次上下、氧债量可 以达到80—90%上下。但是身体衰弱的病人,走路稍快一点 或登几步楼梯都将引起难以忍受的心跳和气喘。医生们深知病人没有忍受缺氧代谢的能力,不能担负大量氧债的刺激与过急的心跳,因此,常常建议病人多休息少 活动,有时甚至严格禁止病人进行运动。虽然这是一种消极的手段,但是在没有发现位静运动的主要生理变化以前,这是有一定理由的。位静运动与上述位移运动完全相反在练功运动中,肢体在外形上并没有活动转移的变化,只保持一定的姿势与必 要的弯曲角度。这时首先不必动员视觉器官去注意观察周围环境的变化,更不需要用脑去考虑下一动作应当如何安排, 这便给大脑皮层减少了许多分析与综合的兴奋活动,从而给 进入内抑制状态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由于肢体外形上的不活动,因而在练功运动过程中,不会产生呼吸困难,也不会形成氧债现象。这是均匀的提高机体各项生理功能的体育运 动。它是摹仿植物在站立不动的状态下生长发育壮大的特 点。因此,又称之为“植物式运动”。植物式运动根据其生 理变化之不同,分为以下两种:所谓有静无动的运动,是在练功过程中,机体主要生理功能较练功运动前减少,如运动前每分钟脉搏为74次,呼吸 19次,而在运动过程中,脉搏降为69次,较运动前减少5 次,呼吸降至10次,较运动前减少9次,发生这种生理变化者,或基本上没有明显变化者,叫作“有静无动”的运动。当然并不是绝对的无动。有静无动的练功方法,主要是使四肢的骨骼肌完全放 松,尽贷减少收缩运动的作用,是属于单纯的保持安静与松弛状态。由于运动量过小,因此,在一般请况下不仅不能引起机体生理功能发生“动”即搏增多的作用,反而可使脉 搏较练功前降低。这是外静内也静,内外皆静,即外形上肢体不活动,机体内部脉搏也不增多的练功方法。这种练功方 法在一定时期内,由于它能对大脑皮层起到一定程度的内抑 制作用,因而对治疗某些慢性疾病可收到一定的效果。但是,经过一定时期后,亦即体质稍有好转后,如果不能及时 的凋整运动量,则对提高疗效,增强体质的作用就会消失。所以有的功种开始综习时效果很明昆,及至3一6个月后 效果就不明显了,原因就在于此。有动有静的运动,即“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运动,它的客观生理指标必须是在运动进行的过程当中a脉搏增多;b.呼吸畅通;c.大脑抑制。所谓的“动”,就是骨骼肌的收缩运动,它的客观标志 就是脉搏增多,无论哪种功法,如果在练頊过程中,脉榑并 不增多者,就不能称其为“生理的动”。所谓的“静”,就是呼吸运动的畅通无阻与大脑皮氐的安静休息。在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一点就是:骨骼肌的收缩运动, 必须与呼吸运动的畅通无阻及大脑皮层的安静泳息联合毡 来,在同一时间内同时迸行,绝对不允许分开进行。因此,只有动(脉搏增多)而无静(呼吸困难,X.兴 奋),或只有静(呼吸杨通无阻,大脑抑制)而无动(脉搏不增多)的练功运动,根本都不能算作有动有静(动中有静、 静中有动)动静同时结合的练功运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在练功运动进行的过程当中,旨先必须减少或消灭由于外界环境变化而影响自己安全的外感觉 器官的知觉输入景。这就是说,首先必须使外感觉器官不去 接受任何外界环境变化的传导刺激作用。例如,在练功运动 中不需要用眼暗去注意观察周围环境的变化情况。这只有在原地不动才能达到这一目的。但是,一般的原地站立或坐看不动,都不能使脉搏增多,所以这又不能算作练功运动。因 此,就需要设法促使咏搏增多的练功运动关键问题就在这,矛盾治产生也在这这就是欲使脉搏増多,必须动员四肢的骨骼肌肉迸行两神性质的 运动。一种是位移运动,另一种是位静运劫。在进行位移运动的过程冯中,它的客观规律是,当骨骼肌肉进行位移运动时,只要运动量一大,速度一快,力量撤一 大,吸运动必然要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声门必然要发生 程度不同的闭锁、因而造成呼吸困难、形成氧债现象。同时 大脑皮层也处于髙度兴奋状态。这神状态当然属于“有动无 静”的运动。但是,在进行位静运动过程当中、由于肩背胸等处肌肉呈放松状态,因此,呼吸运动能够同时并进、声门可以保证 开放无阻、呼吸畅通,因而绝不会产生也不可能产生氧债现象。站桩就是在原地站立着不动的气功运动。在进行站桩运 动时,大脑皮层既不需要随时随地为保持自己的安全而操 心,也不需要花费很多精力去安排如何动作。因此,可使大 脑皮层迅速进行内抑制状态,从而达到休息即静或抑制的目的在这垂仍需特别指出,大脑皮层的抑制必须建立在机体 各项生理功能都发生了 动”的、主要是脉搏增多,呼吸畅通的基础之上。否则就是进入睡眠状态,或一般的安静状态, 这些状态都不是运动。以上所述仅就站桩作为医疗体育应用于治疗疾病时,可 使大脑皮层迅速进入内抑制状态的机制过程。但是,站桩的 特点并非仅此一点,其另外一个特点就是把站桩当作体育运 动训练时,它又可使大脑皮层处于高度兴奋状态。这种钦态 的改变在于使练功者运用一定的“意念活动”例如,松紧活动的结果。因此,位静运动站桩对大脑皮层具有性质完全相反 的作用,一种是抑制作用另一种是兴奋作用。在同一种运 动中对大脑皮层具有两种作用者,在其他项目的休育运动中 确属少见,也可以说这是完全做不到的。位静运动与上述位移运动的生理机制完全相反,它在运动进行的过程当中,练功者的脉搏频率虽然可比安静时增 加,而且可以保持持久性的増多,但是氣气的摄入量,能与 机体的需氧量相适应,可以达到等于机体在运劫过程当中高 涨了的氧耗标准。即脉搏増快了,氧耗量增多了,但是氧气 的补给供应工作,二氧化碳的排出工作,都能和旺盛了的代 谢作用亦步亦趋、协调并迸。其所以能迖到如此高度协调的 主要原因,在于能够排除了憋气作用的结栗。站桩的术语叫 作“意与气合”。正因为排除了憋气作用,所以在练功的过 程当中,人们感觉到呼吸不是困难了,而是更龆舒畅了,不 是氧气不足了,而是充氧有佘了。锻炼有了基础的人在练功 中由于肺活量加大,呼吸频率会变慢变深,自然的形成静细慢长的呼吸型式。因此,我把这种运动叫作“充氧茂谢”的 过程,而不是“缺氧代谢”的过程。位静运动站桩所要求的不是肢体外形屈伸移位的活动变 化,而是肌体内部肌肉纤维的收缩运动,现在已经发现的弁 能明确肯定的有股直肌、股内肌、股外肌等大腿部的肌肉群 产生频率极高、速度极快、持续不断的,象波浪一样的,此 起彼伏的收缩运动。它与屈伸移位运动相比较,在单位时间 内,这种肌肉纤维的收缩运动频率高得多,幅度也大朽多。它不仅能用双手明显的摸到,而且还可以在肉眼下观察看到,它在不同程度也能产生于其他肌肉群中。王芗斋先生总结 为“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不动,不动之动’,才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也生不己之动”。勿使前辈之遗珍失于我手,勿使国术之精神止于我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