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部:今年将重点加快航空救援队伍整合布局,推动灭火飞机和无人机等实战应用

文摘   2025-01-16 17:30   山东  


1月15日,应急管理部举行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通报2024年全国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形势,介绍冬春救助有关工作情况。会上介绍,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重点举措方面,应急管理部将聚焦“三断”难题,实施提升应急指挥通信实战能力专项行动,大力发展航空应急力量和山岳、水域、地震等专业化救援队伍,推进力量、物资、装备前置,提升快速反应、高效救援能力。今年应急管理重点工作方面,将加强应急救援队伍规范化建设。加快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整合改革攻坚,提升全灾种应急能力,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建强应急救援主力军国家队。加快航空救援队伍整合布局,推动灭火飞机和无人机等实战应用。「低空经济观察」将发布会部分内容分享如下。



■ 问:近年来,灾害的极端性、异常性明显趋强,请问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点举措有哪些?

答:近年来,特大暴雨、超强台风等极端天气事件多发频发,各类灾害的极端性、突发性明显增强,破坏性更大,对灾害防范应对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日益复杂严峻的灾害形势,应急管理部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持续发力。

一是聚焦“体系构建”,构建统筹高效、职责明确、各方参与的工作体系。进一步发挥国家防减救灾委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督查检查作用,推进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建设,完善统与分、防与救、上与下等协同衔接机制。加快自然灾害防治责任制建设,强化自然灾害调查评估、督查检查等手段,压紧压实防灾减灾救灾责任链条。建立健全政社协同、市场参与等机制,鼓励引导企业、社会力量、金融保险行业等共同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

二是聚焦“关口前移”,提升灾害监测预警和转移避险能力。推动加密灾害高风险区的监测站点,大力发展群测群防力量,提高短临预报预警能力,为转移避险等工作留出更多的“窗口期”,优化多灾种和重大灾害过程风险会商机制,提升灾害综合监测和数据共享共用能力。同时,进一步健全临灾预警“叫应”机制,推广“隐患点+风险区”双控、危险区人员建档立卡、拎包就走等转移避险经验做法,加强转移后的人员管理,确保人员转得快、转得全、方向对、稳得住。

三是聚焦“项目牵引”,谋划推进自然灾害防治重点工程建设。积极争取通过“两重”项目、超长期国债等渠道,加大防灾减灾救灾投入,高质量实施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等项目,统筹提升城乡房屋和水利、公路、电力等基础设施抗灾能力。组织编制好《“十五五”国家防灾减灾救灾规划》,谋划实施一批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防灾减灾救灾重点工程。

四是聚焦“短板不足”,提升重大灾害救援救灾能力。聚焦“三断”难题,实施提升应急指挥通信实战能力专项行动,大力发展航空应急力量和山岳、水域、地震等专业化救援队伍,推进力量、物资、装备前置,提升快速反应、高效救援能力。聚焦巨灾情景下的救灾资金、物资“井喷式”峰值需求,做好需求测算机制准备,建强专业化救灾队伍,保障受灾群众特别是老人、儿童、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的灾后救助需求。


■ 问:今年将重点开展哪些方面的工作?

答:1月7日至8日,应急管理部召开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王祥喜部长就“以改革创新推动应急管理事业高质量发展”,对今年的应急管理工作作了全面部署。发布会上重点介绍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深化安全生产治本攻坚和专项整治。紧紧扭住遏制重特大事故这个“牛鼻子”,扎实推进治本攻坚重点任务,持续推进矿山、危化品、消防、工贸等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加快推动安全生产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

二是统筹应对各类自然灾害。据预测,今年我国气候状况总体偏差,极端灾害多发频发重发的态势仍将延续。我们将完善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与各专项指挥部办公室常态与非常态应急工作机制,强化“上”“下”衔接、协同联动。推进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数据更新和成果应用,强化灾害风险避让和灾害设防。提升“三断”等极端条件下的应急保障能力,推进县级应急物资储备库全覆盖,实现防灾关口更靠前、减灾基础更牢固、救灾保障更有力。

三是完善大安全大应急框架下应急指挥机制。提升国家应急指挥总部运行效能,强化多部门联勤联战、联合响应、实时会商和统一指挥。坚持实战标准强化各级指挥部建设,不断提升应急指挥专业化、智能化水平。

四是加强应急救援队伍规范化建设。加快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整合改革攻坚,提升全灾种应急能力,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建强应急救援主力军国家队。加快航空救援队伍整合布局,推动灭火飞机和无人机等实战应用。统筹各类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规范化建设,优化结构布局、提升专业能力。此外,还将全面开展社会应急力量分类分级测评,大力推进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与各专业队伍共训共练。

五是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的意见》,筑牢应急管理第一道防线。比如,今年将完善乡镇(街道)应急消防工作机制,因地制宜推行应消合一、队站一体工作模式,推动先进适用装备下基层、进一线,推进“小快轻智”新型装备普及应用,既为基层减负、更为基层赋能。

六是夯实应急管理工作基础。实施“智慧应急”战略,运用科技信息化手段改变应急管理战斗力生成模式,以新质生产力赋能新质战斗力。加快应急管理法治化建设,推进危险化学品安全法、国家消防救援人员法等重点法律法规制修订工作。完善公共安全社会共治体系,开展全民安全宣传教育,鼓励引导群众监督和企业员工发现报告隐患,筑牢应急管理人民防线。谢谢。


编辑:华夏安

责声明:本公众号部分转载文章、图文、视频来自于网络,其版权和文责属原作者所有,若您是原作者且不希望被转载,请联系我们处理。

添加小编,入群交流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

华夏应急与安全
安全技术、咨询一体化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