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第2程的第159篇文章
面对每日的“无常”,
感受在时光的缝隙里,属于自己的那束光。
最近《哈尔滨一九四四》似乎挺火,我还没刷剧,但却已被铺天盖对杨幂演技的评价所淹没。
看到有一篇经常关注的公众号的文章,将此事件用于“中年危机”和“转型”这个场景。评论杨幂此次的表现是“用力过猛”,实则能力一般。从管理学的角度看,这些评价似乎都非常专业且有道理。
但是从“人生而为人”的角度看,我感受到了群体性对“所谓不成功”的鄙夷及不接纳。一个顶流,人到中年,迫切想转型,她不仅仅是停留在思想层面,而是实实在在all in的行动了起来。请了专业的表演老师,勤奋练功,利用资源找了合适的剧本及角色。可惜最终,遗憾的是:没能一鸣惊人,一击中旳。换句话讲,做了万全的准备,所有人的期望都是“成功”,但遗憾的是“成功”没有如期而至。这时候,迎接她的就是铺天盖地的攻击和嘲讽式评判。
似乎,只要是最终没有“好的结果”,这蓄积了所有力量的“一击”,就毫无意义,就是彻头彻尾的溃败。但是,谁说转型就能一次成功,谁说你拿到了最好的资源就能一次成功,谁说以前成功了这次就能“逆袭”成功呢?难道她本人不是更想“成功”吗?
我们习惯性的把“过程”和“结果”合二为一。如果没有“好的结果”发生,我们就习惯性的认为“任何过程都几乎没啥意义”。对明星八卦是这样的态度。但对孩子的成绩,对自己的工作,我们何尝不是一样的态度呢?我们从骨子里,重结果,轻过程。我们习惯“只以成败论英雄”。这算不算是我们自己给自己套的“精神枷锁”呢?
欢迎点击下方二维码关注“第2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