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未成年人心理健康 江北这样做

政务   2025-01-08 18:24   重庆  

“你好,这里是‘天使在线’心理危机干预服务热线,有什么可以帮助你的吗?”



江北区的学校、师生、家长都知道

有一条心理健康“生命线”

江北区24小时免费公益性心理危机干预热线

“天使在线” 

2024年

“天使在线”累计接听危机热线669人次

其中未成年人231人次

化解危机事件16起

而这只是

江北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工作

服务体系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作为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首批试点区,江北区高度重视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工作,全方位构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工作服务体系。




01

“辅导中心”

为心理健康“托底”


江北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简称“辅导中心”)设置了专门的沙盘游戏室。房屋、树木、人物、动物……各种微缩模型,如同棋子般摆放在沙盘上。

▲沙盘游戏室。

当未成年人表达能力受限,或者不愿意沟通交流,心理治疗师则通过沙盘治疗、游戏治疗等表达性心理治疗方法,准确知晓其心理状态,进而开展心理辅导。


辅导中心还与台湾沙游世界表达与疗愈中心合作建立全市首批标准化游戏治疗室、沙游治疗室,覆盖从低龄儿童到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培养表达性心理治疗人才30余名。

▲表达性心理治疗室。

自成立以来,辅导中心依托区第二人民医院(区精神卫生中心)心理卫生科的专业平台和资源,面向全区未成年人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科普和专业心理咨询服务,对街道、村社、学校等基层心理咨询站点提供技术指导。

▲ “天使在线”心理危机干预实战演练。

针对不同年龄和背景下的未成年人身心发育特点,通过线上和线下两种渠道,采取义诊宣传、热线咨询、深度走访、个体心理辅导、公益家庭咨询等形式,在站内外开展了大量务实创新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工作。



02

“医校共建”

筑造一线“基地”


苗儿石小学是首批与区第二人民医院(区精神卫生中心)开展深度合作的学校,双方共同加入了医校共建基地。在区第二人民医院(区精神卫生中心)的指导下,苗儿石小学积极开展心理筛查工作,针对有需要的个体实施个案帮扶计划,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得到恰当的关怀与帮助。在此基础上,学校建立了完善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苗儿石小学与区第二人民医院展开深度合作,共同加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医校共建基地。

学校通过“家校社医”四方联动,成功构建了紧密和高效的个案帮扶支持体系,极大提升了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024年,苗儿石小学荣获江北区学校心理健康工作优秀案例一等奖,案例“筑起心灵的避风港——六年级女生自伤心理危机干预”荣获全区心理健康教育危机干预案例一等奖。


2024年以来,区第二人民医院(区精神卫生中心)已签约苗儿石小学、鲁能巴蜀中学寸滩实验校区、重庆市第四十九中学校等3所学校和1所社会福利机构,指导合作学校获得3项市级一等奖,服务儿童青少年6930人次。

▲区第二人民医院(区精神卫生中心)与鲁能巴蜀中学寸滩实验学校签约。

目前,全区中小学、幼儿园积极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预防、识别、转介和联合干预工作,66所中小学校均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针对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公益心理治疗服务,做到“防治同行”。



03

“家医校合作”

提前打好“预防针”


初三住读的学生小明(化名),每次返校一走到校门口就头痛,甚至晕倒。原来,孩子近期成绩下滑,在外工作的父亲非常焦虑,每次回家就加以斥责。孩子既希望父亲回来,又害怕父亲的责备,最终在矛盾中陷入抑郁,出现严重的躯体化反应。


如何更好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护航?江北区近年来开展一系列探索和实践后发现,家庭关系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青少年情绪调节与管理”专题讲座现场。

区精神卫生中心成立专门的团队,在字水中学开展了为期一年的“父母课堂”。通过深入学生家庭,了解家庭亲子关系、交流模式,探索其背后反映出来的家庭关系、心理问题和解决方式。


近年来,我区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上更多地走进学校、家庭,提前打好“预防针”——引入了国内第一个国际家庭治疗协会临床认证项目,培养了全市第一批国际家庭治疗协会认证家庭治疗师;成立了全市第一个专门从事家庭心理健康工作的临床机构“江北区家庭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建立了全市第一个米兰模式单面镜家庭治疗室和第一批标准化的游戏治疗室;发起了“学校巡回心理健康服务项目”和“家医校合作模式系列活动”;成立了“罗医生心理工作室”,免费为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公益心理治疗服务。

▲游戏治疗室。

同时,江北区卫健委和区教委持续开展“家医校合作模式系列活动”,通过案例研讨沙龙、专题工作坊、米兰模式单面镜家庭治疗、家长指导活动、专家讲堂等形式,搭建起家医校合作交流平台。


江北区还建立了全覆盖的镇街、村社心理咨询室,推进社区社会心理服务“6+1”模式,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能力。




总编辑:张千里

副总编辑:刘昆
责任编辑:瞿泽娟
编辑:唐维迪
记者:赵倩

推荐  阅读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江北新闻
权威发布、最新资讯、便民服务、形象展示的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