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热!热!热!热!
广东热辣“鸡腿”上线后
真的分分钟都快热shǔ了
天气炎热
除了空调、冷饮、西瓜要备齐
还有一点很很很很很重要
👇
防中暑
什么是中暑呢?
中暑是指高温、高湿、强热辐射的环境下,机体发生热平衡和(或)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等,进而引起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环境温度过高、湿度大、风速小、劳动或运动的强度过大、时间过长,过度的疲劳、睡眠不足、年老体弱、肥胖等都容易诱发中暑。
哪些人群更容易发生中暑?
中暑多发于夏季(6-8月)。当温度和湿度都较高时,中暑发生的几率也会更高。
婴幼儿,50岁以上人群,超重或患有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人群,高温天气时处于剧烈活动或室外暴露工作的人群,饮酒或服用影响机体散热或出汗(如抗组胺药物、抗胆碱能药物等)的人群,都属于更容易发生中暑的群体。
因工作性质、生产工艺要求,不能按规定停止高温作业或不能暂停高温时段露天工作的人员及单位,建议针对高温危害采取综合控制措施,减少劳动者的高温接触时间,加强高温作业、高温天气作业的劳动人群防护措施,同时做好高温中暑的应急准备工作。
中暑后,应怎样开展紧急救助?
如果身边有人突发中暑
可使用这四步急救法
移
敷
饮
擦
如果出现
头晕、无力、恶心等不适症状
应立刻脱离高温环境,尽快降温
病情严重者
立即到医院治疗
👇
在等待救援期间,还要进行快速、有效、持续的物理降温,严重中暑意识不清后30分钟内若体温无法降下来,非常危险!
如自行运往医院,在运送途中应积极采取冷敷等物理降温措施,为减少损伤、保护重要器官争取时间。
走出误区,预防中暑不踩雷
误区1
中暑的人,体温都高
真相
热衰竭患者的皮肤有可能是冰凉且潮湿的。患者血压下降,脉搏快且虚弱,呼吸急促且浅,轻度脱水,体温稍高或正常。
正确做法
此时患者仍然需要降温,应立即饮用清凉不含酒精的饮料,适当通过湿敷、泡澡等方法进行物理降温,换上轻便宽松的衣服,充分休息。
误区2
用冰啤酒、冰可乐消暑解渴
真相
饮用含酒精和大量糖分的饮料,并不能达到给机体补充水分的目的,还有可能会导致机体失水,也就是俗称的“越喝越渴”。另外,饮用冰镇饮料还有可能引起胃痉挛。
正确做法
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至少每小时喝2-4杯(500ml-1000ml)凉水或淡盐水,尤其是剧烈运动或从事体力劳动时,可少量多次地饮用运动饮料。
当然,由于某些疾病导致需要限制液体摄入及需要低盐饮食的情况,则应咨询医生。
误区3
天太热,吃点水果就行了
真相
高温天气下更需要摄入足够的热量,尤其是蛋白质,只吃水果可不行。
正确做法
少吃高油高脂食物,饮食尽量清淡,但要注意摄取足够的热量,补充优质蛋白质、维生素和钙。
误区4
吹空调不健康,吹电扇就能防暑
真相
电扇确实可以促进散热,然而一旦环境温度升高到32℃及以上的时候,防暑效果就微乎其微了。
正确做法
高温天气时,尽量待在有空调的室内,除了家里,商场、超市、图书馆等有空调的公共场所也是避暑的不错选择,还可用凉水擦身降温。
对于家庭“煮”妇/夫们,如果长时间烟熏火燎地做饭,应特别注意多喝水,并经常离开厨房透气,或者想办法让空调的冷气进入厨房。
误区5
夏练三伏,高温环境下过度运动
真相
贸然在高温环境里活动,常常会导致胸闷气短,心跳加速甚至晕倒,夏季户外活动时,一旦出现不适,应立即停止一切活动,到凉爽通风的地方休息。
正确做法
高温天气里最好避免外出,如要外出,最好选择在早晚相对凉爽的时段,多在背阴处活动,避免阳光直晒。如果需要在高温条件下活动,应逐渐增加强度,逐步适应环境。
如果想锻炼对高温更好的耐受力,应适当关闭一段时间的空调,在清晨或傍晚到户外活动。如果未来需要去炎热地区工作,应有一个适应气候的过程,再进行强度大的工作。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