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复杂最难的是竹丝部分,需要10多20道工序,才能从一根竹子变成竹丝,然后再进行编织。”被誉为东方艺术之花的瓷胎竹编,在国家级非遗瓷胎竹编85后手艺人罗勇的手中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瓷胎竹编最早起源于汉代,到清代在巴蜀地区流传为瓷胎竹编工艺,为四川特有,尤以在成都市邛崃市平乐镇同乐村的芦沟、金河村和青羊区流传广泛。
传统的瓷胎竹编大多依附于瓷器之上,形式较为单一。为了打破这一局限,罗勇在继承父辈手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将瓷胎竹编应用到更多种类的器具上,木器、银器、不锈钢……只要是有个器具,罗勇都能进行瓷胎竹编,丰富了瓷胎竹编的表现形式。另外,罗勇将瓷胎竹编的用途从花瓶拓展到了茶具、杯子等日常用品上。其中,一款小巧精致的保温杯更是成为了爆款,不仅携带方便、外观美观大方,且价格实惠,深受学生和上班族的喜爱。到不同地方摆展,都能吸引众多目光,是观众的首选。
除了产品表现形式和用途上的创新,罗勇还结合其他地区的竹编技艺,创作了一些小巧精致、价格实惠如胸针、发夹、发簪、平安扣、铃铛等文创产品,既有竹编的传统韵味,又融入了现代时尚元素,深受消费者喜爱。
在网络发达的今天,罗勇抓住机遇,积极与淘宝、抖音等平台合作,通过主播带货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到了瓷胎竹编。
“不断去创新、找销路,提高瓷胎竹编的价值,让更多人接受,是我们现在最重点思考的事情。”罗勇对所热爱的瓷胎竹编的未来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规划。
统筹:楚彦 廖小龙 王雪意
文案:黄成群
拍摄:王雪意 张皓铭(实习)
剪辑:王雪意
设计:何如冰
川妹推荐
热门视频推荐
来源丨四川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