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宁波海曙龙观乡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该乡启动全国首个生物多样性友好乡镇试点项目以来进展情况。
龙观乡地处四明山东麓,辖区面积73平方公里,山水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达86%。
2021年12月,龙观乡与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开展全面战略合作,启动全国首个生物多样性友好乡镇试点项目,探索生态保护与发展新模式,动员全社会力量构建友好村社、友好企业、友好学校、友好景区等基层单元,汇聚生物多样性保护合力。
2022年6月,龙观乡被正式授牌为全国首个生物多样性友好乡镇试点地。
试点以来,龙观乡着眼“制度重塑、实践创新、生态共富”,在建设标准体系、摸清资源家底、打造体验载体、加速绿色产业聚集等方面,收获丰硕成果。
完成编制生物多样性友好乡镇地方标准12个,制定全国首个《生物多样性友好乡镇规划指南》、全国首份乡镇级生物多样性行动计划。
探明生物物种共2232种,包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6种、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51种。
打造了生物多样性友好教育基地、蕨与蝶自然体验馆、四明中蜂科普馆,逐步形成“两馆四基地一环线一公园”体验地体系。
落地省一级中华蜜蜂繁育基地、宁波市白芍种植示范基地等现代农业点位。
实现行政村光伏覆盖率100%,光伏装机容量达5300KW,清洁绿电净输出,成为名播海外的“零碳”乡镇。
全力推进农旅深度融合,依托生物多样性日浙江主场活动、“二月二·龙抬头”民俗节等农事节庆活动,带动农家乐游客接待量提升至2023年的11.75万人次,年度营收888.98万元,同比增长6%。
在11月初举办的“生物多样性友好行动:国际经验与浙江实践”国际学术会议上,欧盟亚洲中心主席、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兼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对龙观开展生物多样性友好乡镇试点取得的成效给予了高度赞赏。
他表示在实现自然保护和绿色发展方面,龙观在乡镇层级堪称典范,通过践行生物多样性友好理念,实现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他建议其中的“龙观生物多样性友好乡镇建设工作十法”可以在有条件的各地进行推广。
近日,中华环保联合会揭晓了全国24个《美丽中国建设实践案例》,海曙区龙观乡提交的《以生物多样性友好保护助力美丽乡村精彩蝶变》案例脱颖而出,成为全省内唯一获选的乡镇案例。
随着试点工作深入,龙观乡不断推进办法举措的迭代升级,总结提出生物多样性友好乡镇建设“龙观十工法”。
龙观乡党委副书记、乡长蔡璐介绍了“关键第一招”和其他三个层面的九工法。
她表示,龙观乡“红色领航”牵引“绿色实践”。乡党委以“生态保护高于一切”作为基本出发点,创设运作“三清单”模式,打造“书记领航”载体。迭代编制《龙观乡生物多样性工作系统架构图》,系统规划乡域生物保护和产业发展,明确21项优先行动、18项重点项目,与职能部门共建国门生物安全教育基地、司法保护基地、生态警务联勤站等政务“联合体”,组建生态义警队伍,打造“绿色堡垒”,“战略+计划+项目”执行有力。
为扎牢友好保护的基础框架,龙观乡采取“标准创新法”“系统保护法”“数智增效法”。实施森林抚育、松材线虫病防治等近3000亩,集中防治入侵物种,打造“萤星海”“蛙部落”小微保护基地20余处。
为培塑共生共进的长续活力,龙观乡实施“项目导入法”“产业富民法”“金融撬动法”。在完善体验地配置基础上,启动中坡山森林公园生态提升、古树名木保护基地等宁波植物园(海曙山地园)先导项目,对接落地生物多样性博物酒店、山地植物园门户区等重大项目。签订全国首单林地生物多样性保险,签订全市首份“生态贷”,建立保护基金用于千亩山林的幼林抚育。
为强化多元参与的支持保障,龙观乡采取“引智赋能法”“文化浸润法”“全民参与法”。与5家高校共建实践基地,邀请院士、领军专家实地指导,鼓励侨眷、创客“引贤、引资、引智”。从方志古籍中梳理乡土文化“绿脉”,设置自然研学课程,年均吸引10万余青少年。
龙观乡“十工法”并施,不断推进生物多样性友好保护工作,形成了乡镇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有效链路。
发布会现场,发布人还围绕导入项目成效、生物多样性地方标准在农业生产中的实施、环境保护“底座”夯实等具体工作进行了介绍。
未来,龙观乡将继续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之路,深化运用“十工法”,不断创新生物多样性友好保护模式,持续推动友好乡镇试点的迭代升级,让龙观生物多样性友好乡镇模式成为海曙生态文明先行示范的特色和亮点。
来源:龙观乡人民政府、“海曙”客户端
编辑 一审:李叶馨
二审:王杨乐 三审:郝燕
更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