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建筑背后的故事 | 虎丘塔的“冻龄”之谜

政务   2024-11-23 12:27   江苏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要求,加强对苏州文物建筑的价值挖掘,营造“文物保护,全民参与”的优良氛围,我们近期举办了“文物建筑背后的故事”征文比赛。经过激烈角逐和认真评选,十篇优秀作品脱颖而出。




即日起

苏州市文广旅局官微

将陆续发布这些精彩作品

带您走进文物建筑的悠久历史

感受文化的魅力

今天一起来看第一期



虎丘塔的“冻龄”之谜

作者:施晓平


▲虎丘塔(摄影:冷文)


虽然已是1060多岁高龄,却依然青春焕发;虽然已是饱经风霜雨雪,却依然斜而不倒。这就是世界文化遗产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苏州现存建筑中的“第一寿星”——虎丘塔(又称云岩寺塔)。

虎丘塔是我经常远眺和近观的胜景,也是我经常向外地亲友推荐的理想游览去处。作为苏州历史最悠久的地标建筑,虎丘塔坐落在阊门外虎丘山顶,现存塔身建成于北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七级八面,高达47.7米,连同虎丘山山体,总高约82米,在平畴沃野中显得十分惹眼。她的塔心偏离中心2.34米,最大倾角达3度59分,是全世界著名的斜塔。在漫长的岁月里,虎丘塔一直是大运河进入苏州段的航标性建筑,为南来北往的船只指引着方向。虎丘塔还是全国现存的八角形楼阁式宝塔中最早的实物,是十世纪长江流域砖塔的代表作,规模宏大而结构精巧,无论近看远看都美观大方、气势非凡。正因如此,1961年3月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时候,虎丘塔就榜上有名。随着2014年6月中国大运河成功申遗,作为大运河沿线申遗点段之一的虎丘塔也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点。

让人疑惑的是,经历了那么长的岁月,经受了那么多自然的非自然的考验,虎丘塔为何依然靓丽动人?重达6100吨的塔身为何稳如泰山?要知道,稍晚建成的杭州雷峰塔,已经在民国年间倒掉了。

难道是虎丘塔天生就是“金刚不坏之身”?当然不是。根据史料记载和专家考证,现存的虎丘塔历史上曾七次遭遇兵火。特别是太平天国战争期间,虎丘塔塔刹、腰檐、平座全部被烧毁或损坏。到新中国成立之初,虎丘塔不但已经老态龙钟,而且塔身外面的裂缝和窟窿随处可见,可谓满目疮痍、岌岌可危,吓得大家靠近塔身就会心跳加速。

因为工作和热爱文物的关系,我曾跟随白蚁防治人员爬上过虎丘塔,检查宝塔是否遭受白蚁侵害,并在塔上眺望宛如古典美人的苏州古城;也对虎丘塔的保护工作进行过深度采访,这才知道,现在的虎丘塔之所以以“冻龄”的姿态呈现在世人眼前,原因主要有二:首先是造塔人采用了双筒体结构,内外筒体层层连成一个整体,加强了结构的整体性和刚度;更为重要的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虎丘塔的保护,采取了一系列科学有效的保护措施。

新中国成立以来,虎丘塔先后进行过三次维修、保养:第一次是1956—1957年,主要针对塔体本身,采用增加铁箍、灌浆、补砖等办法,让开裂的塔身重新恢复为一个整体;第二次是1978—1986年,通过围桩、钻孔注浆、壳体工程、塔墩换砖,对地基和塔身基础进行加固,制止了虎丘塔的进一步倾斜,所以虽然数十年来周边多次发生地震,虎丘山有较强震感,但虎丘塔却始终安然无恙;第三次在2014—2015年,针对当时虎丘塔存在的塔顶漏水、塔体渗水、砖体风化酥松掉落、塔身生物侵害等险情,施工人员更换断砖、碎砖,重新勾缝,对塔身植物进行生物灭杀,对风化严重的部位进行防风化处理,对整个塔身喷涂防水剂,还更新了避雷系统。

更让人惊喜的是,在第三次工程开展之前,作为管理方的苏州市文保所还先行先试,委托专业机构对虎丘塔开展了三维数字化建设工作,成功用43亿个点云,高容量、高密度、高精度地记录了宝塔的三维立体信息和纹理信息,并将信息录入电脑,实现了数字化永久存档。这样,一旦虎丘塔受损,就可以根据数字化信息,用原材料、原工艺进行修复,从而让虎丘塔“定格”在建档之时了。

新中国成立以来,苏州类似虎丘塔那样得到“冻龄保护”的文物建筑数不胜数,比如众多古典园林,比如水陆盘门,比如潘世恩故居……虎丘塔的保护实践,只是其中的一个例证而已。我想,正是有了众多文物建筑的有效保护,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苏州,才留住了自己的根与魂。而这些文物建筑,也必将成为苏州吸引世人的“第一法宝”!




来源:苏州市文广旅局文物处(文管办)

 更多精彩,敬请期待 

 点赞、在看、分享 

👇

苏州市文广旅局官微
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官方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