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时刻准备被别人打黑枪,时刻准备折子折孙。"
1978年底,这句听起来颇为凝重的话,出自时任中纪委第一书记陈云之口。每当家人外出,他总要叮嘱:"出去时候要注意,小心汽车,小心那些看起来要找你们麻烦的人!"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时刻,这位党内重要领导人为何会如此警惕?这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一切要从1978年11月那场注定被载入史册的中央工作会议说起。当时,华国锋召开会议,希望同志们"畅所欲言"。会议开始的几天,大家都按部就班,照稿宣读,毫无波澜。然而到了11月12日,轮到陈云发言时,会议的主旋律骤然改变。
陈云一口气抛出了轰动性的"六个炸弹":为薄一波等61人平反、重新审视特殊时期的错案、为陶铸等同志平反、将彭德怀骨灰移入八宝山革命公墓、重新定性"天安门事件"、批评康生在特殊时期的问题。这番发言不仅让原定讨论农业问题的会议完全改变了议程,更在党内引发了关于"两个凡是"的大讨论。
会场上,万里率先响应,聂荣臻紧随其后表示支持。休会期间,叶剑英专门找到华国锋,指出必须对陈云提出的问题迅速表态。在这次会议后,陈云的政治地位开始快速攀升,从一名普通的中央委员,他在短短时间内连升数级,成为了党的副主席。这种罕见的政治晋升速度,体现了改革派在党内力量对比中的重要突破。
1978年12月,中纪委重建,陈云被选为第一书记。这一任命绝非偶然。作为早年主持过中央特科工作、担任过组织部长的老同志,陈云有着"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处事原则。在土地革命时期,他就展现出了对党纪党规的坚定立场。
最典型的例子是1939年的"刘力功事件"。当时,不服从组织分配的刘力功扬言要退党,陈云当即拍板将其开除党籍,并写下了著名的论断:**"党内不允许有不遵守纪律的特殊分子,不允许有两面派!革命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如果党和党员不能做到意志统一,党内没有铁一般的纪律,是无法走向胜利的。"**
然而,担任中纪委一把手后,陈云面临的形势比过去更为严峻。改革开放初期,一些腐朽思想从境外流入,走私、贪腐、特权等问题开始蔓延。有一次,一位英国记者直接向邓小平提出了关于腐败问题的尖锐提问。邓小平坚定地回答说,中国能够通过行政手段打击和杜绝腐败。这份自信,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对陈云的信任。
1979年,在陈云的领导下,中纪委展开了大规模的反腐行动,一年内就处理了数千名违纪干部。在处理案件时,陈云特别强调要"多打老虎,少拍苍蝇",体现出他打击高层腐败的坚定决心。
最具代表性的是广东海丰县委书记王仲案。当时,海丰县由于远离北京,成了一个"三不管"地带。王仲利用职权参与走私,将县委班子换成自己人,制造虚假政绩。案件曝光后,一些领导担心严惩会影响经济发展、动摇党的威信。面对这些顾虑,陈云愤然说道:"怕这个怕那个,就不怕重蹈历史的覆辙吗?这样继续下去,再过几年我们就危险了!"
他在报告上作出了关键批示:**"对于严重的经济犯罪分子,我主张要严办。可以判几个,罪大恶极的也可以杀几个,而且要登报,否则无法起到震慑作用。"**邓小平随后批示:"雷厉风行,抓住不放。"在两位领导人的坚持下,王仲最终成为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因经济犯罪被处决的县级干部。
回望这段历史,我们不难理解陈云为何说要"准备被人打黑枪"。作为反腐败斗争的急先锋,他必然会触动一些人的利益,面临各种压力和威胁。但正是这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担当,为改革开放初期的反腐败斗争定下了基调,为后来的纪检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在今天,中国的反腐败斗争仍在继续。当我们重温陈云在四十多年前展现出的政治智慧和道德勇气,不禁要问:在新时代的反腐败斗争中,我们是否继承和发扬了这种精神?这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一个永恒命题。